浅析常见鹅病的防治

2013-01-13 08:28何扬举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防治养殖措施

何扬举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鹅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大,养鹅业逐渐成为了一大优势产业。但是由于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薄弱、养殖技术不成熟、防控能力低下、技术服务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等因素,疫情危害日益严重,并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中,笔者将针对一些常见鹅病的防治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 养殖 鹅病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21-01

一、禽流感

1.主要症状表现

禽流感,全名为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传染对象多为鸟类。其病毒具有多个亚型,可导致多种家禽患病。在各个亚型中以H5亚型的毒株对鹅类致病最为严重,其中雏鹅的发病率高达100%,且死亡率也达95%,种鹅及成年鹅同样发病率很高,死亡率因外界环境不同在40%~80%之间。该病在上世纪很少出现于鹅的防疫计划中,但是近些年来疫情严重甚至出现感染人的现象,已引起了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禽流感疫情发生时,患病鹅体温升高,食欲急剧减退,常表现为仅饮水。腹泻,拉白色或淡黄绿色水样稀粪;精神抑郁,表现昏睡,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且雏鹅较为明显。还有部分患病鹅头颈肿大,眼睛呈现红色或者出血。

2.防治措施

科学喂养、科学管理,切断疫病可能的传播途径,对鹅舍定期消毒,保持场地通风、干燥、光线充足。病发初期即使用抗生素控制鹅间感染,并将患病鹅与其他鹅隔离分养,同时注意监控疫情发展,防止疫情大规模爆发。预防该种疫病,应做到避免鹅与其他家禽混养,并选用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

二、禽霍乱(雏鹅巴氏杆菌病)

1.主要症状表现

禽霍乱又名摇头瘟和禽出败,为接触性疾病,主要特点为急性、败血性传染,致病菌体为巴氏杆菌。解剖病死鹅,可见出血,呈全身充血性,并伴有肝脏肿大,心包内充满透明黄色液体,心包膜、心冠脂肪有出血斑块,肺表现多发性肺炎症状,有时伴有气肿,鼻腔粘膜充血。

患病鹅羽毛凌乱,翅膀下垂,曲颈缩首,精神萎靡,易昏睡,远离种群;体温升高,关节发肿,畏水不愿近水;食欲废绝,大量饮水;口腔、鼻腔有粘液流出,呼吸气喘,常发出急促叫声。在发病初期的一至三天若不给予有效治疗,鹅类死亡率可达60%~80%。

2.预防及治疗措施

长期运输时应注意避免鹅群受到惊吓,还应添加保暖装置,确保鹅群密度适当及按时喂食等。定期检查鹅群的健康情况,若疫情爆发,未患病鹅应及时隔离,患病鹅应及时确诊,死鹅应及时销毁。发病初期若症状诊断不清,可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实行诊断性治疗。确定患病时,用0.02%的复方新明诺、链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辅加广谱抗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会效果更佳。

三、种鹅蛋子瘟(鹅大肠杆菌病)

1.主要症状表现

病原菌为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途径为交配感染,鹅群交配频率与感染传播速度成正比。解剖病死母鹅,腹腔内有臭味液体及卵黄块,肠道粘连,卵巢萎缩坏死,子宫内有凝块状不明物。

对于母鹅,此病常发生在产蛋期,病程多为2~7天,后期表现为极度消瘦、双腿麻痹,最终抽搐而死。病鹅发病期间精神抑郁,食欲不振,站立不稳,不愿下水;粪便呈黄绿色混有蛋清、卵黄,肛门及附近污秽有异味,整体萎靡状。母鹅治愈后丧失产蛋能力。发病公鹅阴茎肿大不能回缩、常感染溃烂,与母鹅交配时传染。雏鹅除上述症状外还表现食欲消减,饮水增多,眼结膜红肿发炎等。

1.预防及治疗措施

注意保持鹅群经常活动的水塘或河流的水域清洁,禁止鹅群在污染的水域中交配,并向鹅舍喷洒消毒液。逐只检查鹅群中公鹅的情况,淘汰生殖器感染的病鹅,母鹅进入生产期后,饮水饮食中加入预防药物。一旦发生疫情,迅速隔离患病鹅,用抗毒威300液消毒鹅舍,并及时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注射治疗。

四、成鹅的鸭瘟疫

1.主要症状表现

病原为鸭瘟疫病毒,发病后常继发感染巴氏杆菌,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为广泛流行,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发病率一般为20%以上,有时甚至可以达到30%~40%。病死鹅解剖呈现一般败血病的病理变化,如皮肤粘膜和浆膜出血,头颈皮下胶样浸润等。

患病鹅感染初期体温升高达43℃以上,表现精神沉郁,头颈缩回,羽毛蓬乱,双翅下垂,双脚麻痹,站立不稳,不愿下水;食欲明显下降,饮水增多;眼睑红肿流泪,有浆液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呼吸困难;肛门水肿有出血点,粪便稀状,呈乳白色或淡绿色。该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3天~5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2天~4天。

2.预防及治疗措施

注意禽舍的定期消毒,搞好鹅群的日常清洁,避免与其他家禽混养,尤其是鸭类。此外还应禁止鹅群在鸭瘟流行区域和野水禽居住区域出没。及时对鹅群进行疫苗接种,一般采用鸭瘟鸡胚化弱毒苗注射防疫。依据鹅的大小采用不同剂量。发病早期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进行早治疗,还可使用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但应注意的是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对鸭瘟病无效果。

五、小鹅瘟

1.主要症状表现

病原为小鹅瘟病毒,是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败血传染病,只对鹅、鸭有感染作用,对其他家畜无致病效应。以雏鹅发病率较高,可达95%~10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病程一般在两天左右,表现食欲不振,饮水增多,双腿无力,腹泻,呼吸困难,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最终抽搐而亡,但部分患病雏鹅可自愈。

2.预防及治疗措施

小鹅瘟无特效药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种鹅在生产前可注射鹅胚化弱毒苗预防,雏鹅出生后可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防治。

六、结语

近些年来,疫病流行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由于病原微生物发生变异,许多过去不曾发病或者不常见的疾病,如今已经成为鹅病防治的重点。养殖户必须加强对鹅病的防控,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以及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苏建辉,王明伟,刘大伟,丁润峰. 小鹅瘟的诊断及防治[J].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9).

[2]琼秋,黄王先南,李世平,胡柏.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J]. 中国畜禽种业. 2010(10).

猜你喜欢
防治养殖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