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

2013-01-22 03:56周春辉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物流业郑州物流

周春辉

(中州大学,郑州 450044)

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

周春辉

(中州大学,郑州 450044)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以农业化转向工业化、从农村经济转向城市经济、从传统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大社会转型期。郑州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纷至沓来:郑州都市区、郑汴一体化建设业已铺开,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经开建等。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郑州市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郑州市的优势所在,准确定位郑州市的发展目标,即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国内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

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城镇化进程;定位;都市区建设

加快城镇化进程实际上就是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形象地说,就是对城市进行扩大、改造和装修,但是,一个城市就像一间房子。我们扩大、改造、装修的目的是什么?是做酒肆歌楼,还是百货商场,目的不同,装修的内容也就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加快郑州城镇化进程,“装修”郑州市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我们有必要给郑州“把把脉”,弄清楚如何发展才符合郑州的实际,突出郑州的特色,只有明确发展目标才能使郑州的城镇化进程少走弯路。现将我们的体会和研究心得提出,同关注郑州发展的学人一同切磋和讨论,以期能够对具体决策和部署的落实起到参考作用。

一、郑州的城市定位,应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去寻求

解决郑州市的发展方向和定位问题,我们必须将郑州的城市定位和建设规模放在全国市场经济体系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去讨论,这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思考问题所在的参照系统不同,将会使讨论的结果完全两样。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我们必须从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郑州的城市定位中解脱出来,转换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来讨论,才能够按照客观规律为郑州市准确定位,才不至于南辕北辙。

1.计划经济中的城市定位策略

众所周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来,我国的城市定位和规模大多是根据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体的计划管理原则确定的。一是按照条块分割有利于各部门和各省区的行政管辖权进行划分,二是根据计划经济所要求的产业布局来规划建设,三是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权衡。突出特点在于:(1)互分隔,各行政区小而全,各行各业基本完整。(2)垂直性,在计划经济体系中,经济活动尤其是综合的实物计划基本上是由上至下的垂直分配,各省区、各部门没有自主进行经济活动和贸易交往的自主权。从首都到省会,再由各省会垂直分配到各地市。在整体城市设立和布局上虽然也照顾到一些区位和产地的优势,但都是为了垂直的大一统的管理需要。因此这种城市的定位和规模基本不适用以企业为主体,以横向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比较优势来布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展的需要。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这种城市定位。这种转变已经在一些城市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发展,例如上海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于世界的金融中心城市,深圳从当年的宝安县一跃成为连接香港的国际大都市等。

2.计划经济中郑州的城市定位

郑州在计划经济历史上的定位也不例外,一是作为农业大省的省会城市,二是作为在一个棉花产区的轻纺产业中心以及围绕纺织产业而设置的机械加工产业,三是为了基本达到小而全的需要而设置的一些农业机械、磨料磨具行业。因而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虽然郑州地处中原,通商十分便利,交通运输十分发达,而且又是中国历史上“商人”的发源地,但在计划配置资源和产品的体制下,根本没有发展商业的可能,也只能是在一个农业大省中,作为全省资源配置和分配的中心而已。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郑州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定位和法则的内在规律顽强地显示其力量。郑州作为一个全国的商业中心城市的地位正在显现,现代郑州人正在孜孜以求地不断探索郑州在全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各种商业业态在郑州竞相出台:连锁商业悄然进入郑州市的大街小巷和社区,郑州商品交易所使用国际最先进的交易手段做起了期货交易,还在世界上创造了粮食“郑州价格”;后起的批发市场使郑州初露峥嵘,从汽车到小商品,全国各地的商品云集郑州;一年几度的各种商品交易会落户郑州会展中心,迎接各地商家对郑州人来讲已经习以为常。一个城市的定位和规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抛弃计划经济体制对省会城市的旧眼光,转换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视野,那么原来郑州没有重化工业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可能并不是劣势:或许,我们已经没有必要按照工业化时代思路,将郑州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大省的工业化城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郑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郑州新的城市定位和新的产业结构,走有郑州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二、中部六省亟待有一个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作为支撑,来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进行服务

1.物流基本概念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1]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被认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客观、准确地分析与评价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科学决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现代物流竞争力,从而推动区域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物流是现代市场经济赖以运行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物流是指物资和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实现位移的功能,支持这一功能的产业可以细分为属于流动领域的后处理加工、包装、运输、仓储、配货、商品展览和商务洽谈等行业。物流管理就是在上述行业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集约经营管理,以提高企业和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目前,物流管理在国际上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

1901年,约翰·格鲁威尔在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报告”中提及配送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是20世纪初期,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的资料记载。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为了及时把商品配送给全国范围内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在1918年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

J.A.Lynn 的著作记载,物流(Logistes)一词源于古希腊语(Logistike或Logistes),后来演变成拉丁语(Logista)和法语(Logistique),最后又落脚于英语(Logistics)。美国凯斯威顿大学教授R.H.Ballou的著作记载,物流(Logistics)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44年,法国技术人员J.Depuit曾在自己的著书中强调重视供货管理功能,保持仓库保管与运输两者之间成本的均衡。此外,J.C.Johnson等教授在著作中也谈到,1905年美国陆军少校C.D.Baker就曾把物流(Logistics)称为关于军队移动与供给的战争科学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一体化的物流发生了进一步的变革,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概念。“供应链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到消费者结束所构成的具体网络,它涉及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分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以及第三方的运送和供给。”从供应链管理我们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不再是一个公司,而是整个供应链上的全部公司,同时材料、产品和服务的内部提供,扩展到外部供应商范围。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看,当今市场的竞争不是在单个的企业之间,而是在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大竞争。企业必须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尽可能降低总成本,使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来获取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3]

2.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大物流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商贸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层面构成。任何一项市场交易的完成,至少包含信息流、商务流、资金流和物流等4个方面的统一。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创新发展,互联网(Internet)和企业网(Intrant)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得可以符号化的信息、商务和资金运动效率和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不能够符号化的,其物流的效率就成为制约商贸活动经济效益的“瓶颈”。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已和传统商业平分秋色,在未来发展中能否构造信息和通讯技术适应物流港就具有关键的意义,商贸经济效益的竞争其实就是物流效益的竞争。

我国市场交易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中心的营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以政府为主体的商业组织和物流的布局管理都是为执行实物经济计划而设置的,带有明显的地区、部门分割和垂直运动特征。这种物流的组织和布局不适应以企业为主体,横向经济活动为主的市场经济需要。目前我们虽然已经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但是我们在市场经济的组织方面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有差距,那么在既有的各行各业的比较文献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其他行业的企业规模我们的差距是以几倍来衡量;而在市场流通方面中国最大规模商用组织比国际上的差距则是几十倍。美国沃尔玛连锁商业2012年销售总额是4661亿美元,我们最大的一家连锁商业百联集团经营收入仅有1182亿元人民币。研究的结果表明,没有一个高效率运转和合理布局的物流体系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

3.郑州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发展,物流业由过去的末端行业正逐步上升,成为生产、消费的先导行业。郑州市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郑州的必然选择。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振兴第三产业,调整郑州乃至河南产业结构是党的十八大后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产业结构发展演化是渐进的过程,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在融入了高科技等现代化手段之后,成为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的特征,能够促进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的转型,整合传统经营业务,延伸服务范围。[4]

首先,郑州作为农业大省的省会,地处中国内陆,缺少东部沿海城市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必须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来深化改革创新。抓住郑州独特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变农业大省传统的重农轻商的弊端,逐步优化产业结构。

其次,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是对传统流通方式的大变革,可以改变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计划经济模式,减少生产企业库存,降低资金占用率;可以改变运输和仓储企业的货源不足、设施利用率低局面,提高生产效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获得更大利润。

再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为郑州市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的同时必然带动就业的扩张,创造出比第二产业多的就业岗位。解决民生问题是郑州市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的省会尤为重要的职责。现代物流业不仅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为富余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最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有较高的要求。明显的基础设施落后,无法与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相比,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能够带动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与完善。郑州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成为交通、通讯、物流和生产要素集散中心,成为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这种大物流的发展方向,给其他相关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保证。

三、郑州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的优势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不仅需要发达的交通运输路线网络,具备充足的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而且需要配套的物流设备与设施,才能完成较高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提高物流效率,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郑州具有明显的优势:

1.郑州在全国市场体系中承东启西,贯穿南北。西部资源矿藏丰富,是全国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地,东部沿海发达的制造业大部分商品供应国内市场。南北经济贸易交流十分活跃,南货北上,北货南下,郑州恰好处在这样一个全国商品流通交汇点上,占有重要的枢纽地位。不仅如此,郑州作为全国市场地理中心的位置还在于,从郑州到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和市场的距离大致相等。有利于对市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在组织物流及时服务市场的能力将会极大增强。

2.郑州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国两大铁路干线京广、陇海交汇在郑州,贯穿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和国道汇合于郑州,郑州国际机场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南抵武汉可以和黄金水路相接,辐射整个长江流域,东到商丘和我国另外一条南北干线京九铁路相互支撑。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能力——郑州编组站,具有巨大的货物吞吐能力。不仅如此,经郑州沿陇海铁路的欧亚大陆桥可以连接欧洲国际市场和我国东部的重要出海口连云港。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内陆国家,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铁路和公路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货运和客运的方式。郑州以这样优势的陆路交通运输网络在我国各个城市中独一无二,得天独厚,是中部六省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不二选择。

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批准建设。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实验示范区,覆盖周围面积415平方千米。这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清醒把握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省情基础上制订的发展规划。它与中原经济区、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共同构成我省三大国家战略框架,使河南的“铁公机”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明显,郑州已具备建立中国中部物流中心城市的条件。郑州航空港地处内陆腹地,空域条件好便于接入东西南北航线,辐射京津沪、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郑州的高速公路已达5830千米,铁路里程达4822千米,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正在初步形成,空陆对接,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4.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使郑州作为服务国内市场的物流中心,从微观上讲,将提高企业对于市场竞争和供求变动的应变能力,及时调整企业市场供应计划,减少存货和订货成本;同时物流中心提供的集约经营和专业化的产品展销、仓储、配货和立体交叉的联运服务也必将大大减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宏观上看,郑州作为物流中心城市提高我国市场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和专业化程度,整体运行的效率和一体化能力,从而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益。

建设这样规模的全国物流枢纽中心城市,除去郑州地理优越和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条件之外,郑州周边城镇也可以提供其他配套的资源支撑:

1.与其他工业化及省会城市相比,郑州地势平坦为城市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成本较低的土地资源,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继续扩张城区。水资源充沛,小浪底和巨大的黄河九五滩和背河洼地深厚的水储量、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等等为扩大城市规模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2.河南是全国的电力能源输出大省,既有小浪底提供的水电,更多的则是供应稳定的火电。因此郑州作为物流中心可以获得充足的能源支持。

3.由于历史上作为轻工业城市的定位,郑州基本上没有重化合、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历史负担不重,正可以“一张白纸”上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

4.改革开放35年来尤其是近几年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推进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已聚集了电子信息、航空物流高新产业,还有美国的联合包裹、俄罗斯空桥、富士康等国际知名企业,为物流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较高的起点。

5.开放的条件更加完备,随着全球经济化和河南省改革开放的深入,航空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部地区首家综合保税区落户郑州,物流、出口加工集装箱中转综合布局,航空、铁路、公路口岸功能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四、郑州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

1.郑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原则

结合河南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借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依靠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背景,分析总结郑州物流业与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借鉴发达物流业发展经验,放眼世界物流业发展趋势,郑州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有四。

(1)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市场经济是企业在市场的主导下自主参与的活动,必须依靠市场调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物流企业完整发展,需要加强与第三方合作,与上下游企业及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寻求共同的利润,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形成。同时,郑州市委、市政府要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实施与落实《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1+10”的模式,构筑产业链和发展物流产业,形成物流产业集群,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5]

(2)坚持统筹规划与错位发展相结合

依据郑州的区位、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物流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按照统筹规划、高起点、适当超前、分期实施的方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按照中心城市功能定位进行产业布局和城市总体规划,有步骤、有层次、多节点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物流设施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3)坚持对外开放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

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吸纳先进的发展经验,加强郑州物流企业与国际国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努力为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企业打造与国际接轨并行的高端运营平台。对于民间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引进资金、人才以及自主创新等要大力鼓励,使其向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建立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

(4)坚持区域物流和城市专业物流协调发展相结合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与合作,疏通物流通道,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实现互补共赢,促进区域物流和经济中心城市专业物流的协调发展。

2.郑州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的实施路径

(1)加强物流和信息网络建设

把郑州作为国内贸易的物流中心城市必需凸显以仓储、运输、配货和商品展览业为支柱产业的物流网络建设。依托现有的运输和大量批发市场的优势,以信息、结算、商务和装配加工以及与物流管理相关的服务业为基本框架的产业结构,又必须加强信息网络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可以提高物流效率,进而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因此,物流信息网络的完善,可以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完善郑州通信枢纽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网络资源,推进各通信网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网络通信速度。形成能够满足数据及多媒体通讯需要的的接入网系统,为物流企业提供移动化、综合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网络增值服务。积极发展具有开放的分布式架构,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新一代互联网络的建设。

(2)扩大城市规模建设

郑州能否发挥国内贸易中心城市的作用,担负起服务全国的贸易的物流管理功能,取决于郑州能否迅速扩大城市规模,从原有的农业大省省会城市转变为全国国内贸易中心城市,并构造作为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相应的支柱产业和合理的产业结构。郑州正在加紧改造城区都市村庄和拉大城市框架,这是适应大物流建设的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快郑州的城市规模发展,使其早日进入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3)合理布局物流园区

在目前郑州城区四环以外,应当规划以按照产品分类的大型现代化仓储业组团,如汽车、电子家电、日用百货、建材和装饰用材、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组团。在每一个组团区设立商品展览中心和商务洽谈中心。目前郑州城区三环与四环之间,为各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以及专业物流管理公司的办公区。

以此为基础,未来的郑州将是一个以目前郑州商业、行政文化和生活服务区为中心,以30千米为半径的规模,由专业化分行业物流公司组团为内容的全国大商埠。

五、加快郑州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1.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参与

我们必须清楚企业参与物流中心建设的主要动力来自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因而,我们应当从政策上引导并保证企业能够从参与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建设中获得合法的经济利益。

在政府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的同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作制、股份制、会员共享制等做法,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直接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并保持政策的稳定。

政府要下力气,营造全国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发展需要的软环境,提高工商、公安、税务、城市建设管理等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

政府要为建设全国物流枢纽中心城市造势,向国内外宣传郑州作为全国物流中心城市的重要性,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对于建设物流枢纽中心城市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一是要加快培养,发挥目前省内高校的资源潜力开设市场需要的各种物流管理专业,二是要出台政策引进国内外的专家型人才。

建设全国国内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关系到郑州长期发展战略,要保证不因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的更迭和政府的换届而发生影响和动摇。因此,在制定方案、严格论证的基础上,建议由省、市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保持战略发展的严肃性和持久性。

当然,郑州要建成国内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的任务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全面铺开,一蹴而就。我们应当坚持“先谋后动、科学论证、顺序展开”的方针推进。

2.重新定位郑州城市发展策略,引导现代物流配套建设

近年来,郑州的城市建设一直是按照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的目标建设的,建设成就可圈可点,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出郑州作为国内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议,只是进一步将其定位在物流中心的功能上,扩大到全国中心城市的规模。我们要按照这一定位和规模的扩大认真做好新的城市建设规划。

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物流体系,通过引进和改造目前较低层次的批发市场,建设一批物流管理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以郑州为中心,以各公路枢纽城市为节点、辐射河南及周边5省的区域性物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要选择优势明显,规模程度较高,对物流中心专业化发展效益明显的产品和行业,建设多个行业的大型物流集团,带动中心城市项目的全面展开。

当郑州作为国内物流中心城市建设初步显示其优越地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时,全国各种产业的企业厂家和商家将抢占他们在这里的滩头阵地,一些后处理加工和组装产业也会落户郑州。我们不仅要做好硬件的规划,对于配套服务业的发展也必需“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发展信息、服务和金融结算产业。[6]

3.推进标准化建设

推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设标准化的物流体系保障。要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化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实现与全国及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应注重提升物流企业的实力,鼓励物流企业加快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改造升级,针对郑州物流中心建设现状,加强物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优化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物流业发展大环境。建立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另外,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亟需规范的行业标准,各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快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出科学的现代物流业行业标准,准确、及时地为社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4.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要推动郑州物流业的大发展,人才因素是关键,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对人才的吸引力越大,郑州由于经济落后,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应尽快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物流人才储备并提高现有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第一,培养政府层面的宏观管理人才,提高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水平。第二,培养企业层面的具体管理人才,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三,灵活多样地培养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素质。第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流通体系、市场分析、企业管理以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秀物流人才为郑州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服务。第五,采取“人才+产业”、“人才+项目”等模式,大力培养开发高层次物流人才创新团队。探索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实验区,在政策支持、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优先倾斜。实行引进人才“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以人才集群带动郑州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的发展。[7]

[1]物流_百度百科[EB/OL].[2013-08-27].http://baike.baidu.com.

[2]郑远红.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以河南为例[J].现代商业,2012(3):17-18.

[3]靳伟.《现代物流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物流的发展及其演变轨迹[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46-47.

[4]刘阳.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郑州物流业发展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3(2):48-52.

[5]鲁泽.我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新机遇和新路径初探[N].河北经济日报,2010-10-22.

[6]齐云英.中原经济区物流新业态发展思路研究[J].物流技术,2011(6):150-154.

[7]周春辉.八大人才工程助推郑州经济转型[J].中国人才,2011(5).

QuickeningtheProcessofUrbanizationandtheConstructionofNationalModernLogisticsJunctionCenterCityofZhengzhou

ZHOU Chun-hui

(Zho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China)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changing from the agricultural to industrialization, from rural to urban economy, from traditional economy to modern market economy system. Zhengzhou has all kinds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e metropolitan area,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Zhengzhou and Kaifeng has been rolled out, the Zhongyuan district economic zone,Zhengzhou airport economic area has been started, etc.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reform and to open up deeply, to promote the market economy of zhengzhou city to the higher level.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of Zhengzhou city, as well as tried to find accurate goals of zhengzhoucity. That is to speed up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modern logistics junction center city.

logistics junction center city;process of urbanization;accurate goals;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district

F570.6;F252.2

A

1008-3715(2013)06-0011-06

2013-09-20

周春辉(1962—),男,河南温县人,中州大学党委书记,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管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吕志远)

猜你喜欢
物流业郑州物流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策略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