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伤病论

2013-01-22 04:08洪宗国邓小莲
关键词:壮医伤情疗伤

洪宗国,邓小莲

(1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三级实验室,武汉 430074;2 广西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南宁530001)

1 壮医论伤

救死扶伤,医者天职,疗伤治病,善莫大焉.伤者,损害也,也称伤害.因伤致残,因伤致病,因伤致死,故伤乃人类健康大敌.伤多来源于外,如枪伤、刀伤、箭伤、砸伤、跌伤、挤压、扭伤、劳损等,或伤风、伤寒、伤湿、伤暑等,也有来源于内,如悲伤、哀伤、伤情、伤神、伤食等.广义上,伤与病同义,伤病并立,均是对健康状态的偏离,人类的所有组织器官均可受伤.狭义上,伤,创也,身体受到外来暴力或刺激,皮、肉、骨、内脏受到破坏,并有全身或局部反应者称为创伤.包括软组织挫伤、关节扭伤、骨骼折裂等.

壮民族是生活在我国西南广西、云南、湖南、贵州等省份的民族,人口排我国民族人口的第二位,在其生活的地域中,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险要,森林茂盛,野兽众多,加之古代部落之间不断的战争,促使其民间逐步形成了运用丰富的动植物药进行疗伤的独特治疗方法.壮医创伤,包括刀枪、跌仆、殴打、闪挫、刺伤、擦伤、烧伤、烫伤、虫兽咬伤、运动损伤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出血或骨折、脱臼等,也包括一些内脏损伤.疗伤方法主要有正骨、舒筋、通络、止血、消肿、生肌、止痛等[1].

壮医认为:人体组织器官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疗伤的关键是创造修复环境与条件,启动修复程序,控制修复过程,恢复受损器官组织功能.对于伤筋动骨,常用的疗伤程序是先清创,清除异物与腐肉;再整复,包括接骨与正骨,使损伤的骨组织恢复正常的体位;然后固定,使骨组织保持正常的体位,通过骨细胞的再生启动修复过程;在骨折附近筋皮肉敷药,止血通络,防止感染;骨骼修复后配以经筋疗法修复经筋韧带,针灸推拿按摩通透经络,功能锻炼恢复组织功能.

壮医在长期的疗伤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正骨疗法、经筋疗法、药线点灸疗法、运用鲜药消炎镇痛止血疗法、功能锻炼疗法,形成了系统的疗伤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疗伤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 壮医辩伤

创伤损害人体组织器官器质与功能,伤因多样,伤位不同,伤情复杂,伤势多变.壮医辩伤,遵循整体诊察,数诊合参;全面诊查,突出重点;循序诊查,综合判断三原则.常用诊断方法有望、闻、息、询、按,探诸法,也可借助现代声像诊断技术.力求了解伤因,明确伤位,清楚伤情,明断伤势.

望诊,即通过肉眼观察而诊断伤情.有望目、望舌、望甲、望神、望面、望气、谷、水三道排泄物,望龙路出血,望火路阻滞.闻诊,指通过嗅气味来辨别伤情,主要嗅气、谷、水三道排泄物气味,嗅特殊体气,如腐肉气味.息诊,听声音而辨伤情.询诊,通过询问伤者或陪诊者,以了解创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现在表现及其他与伤势有关的所有情况,从而对伤者伤势伤情作出诊断.按诊,是对患者的肌肤、手足、胸腹或其他受伤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测知伤情伤势的辨伤方法.探诊,是在伤情错综复杂,一时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或伤者“巧坞”已乱,昏不知人,无法询之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些特殊诊断方法.如跌打内伤者,昏不知人,外表未见伤痕而又无人知晓其为如何跌伤时,在给予必要的检查及救护措施时,可取酸橙叶适量,捣烂后擦患者全身,可使受伤部位现出淤斑.现代壮医辨伤,常用现代声像技术对伤情进行诊断.

对骨骼伤情伤势的了解是接骨、正骨的基础.有经验的正骨壮医对人体骨骼结构了如指掌,常常一摸了然,这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现代声像技术能更客观更准确诊断伤情伤势,大大提升壮医疗伤效果.筋经韧带伤情较难诊断,壮医常采用手触诊察法,即适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指合力作为探查工具,对按查部位作各种手法检查,结合“正与异”感觉的对比方法和患者对检查的反应,识别阳性“病灶”,为诊断提供依据.常见经筋“病灶”高发区点有:肌筋的起始点及附着终点、肌筋的交会点、肌筋的力学受力点及骨缝沟、线和骨粗隆等.

3 壮医疗伤方法

3.1 正骨疗法

壮医正骨疗法[2]程序为:清创、整复、固定、敷药、功能锻炼、预防合并症.在整复前,需应用辩伤诸法,确定伤情、伤位、伤势,判断有无骨折、脱臼.若有骨折,先行清创,继以消炎药水(大榕树、小榕树、苦丁茶、金银花、爬山虎、路边青叶煎煮液)外洗患处,再以金银花、闹洋花、小榕树煎水外洗或以天南星、雷公藤捣烂加童尿外擦,达到局部麻醉后,开始整复固定,并外敷草药.常用接骨草药有大罗伞、小罗伞、小接骨、常山、鬼画符、铺地稔、苦楝叶、姜黄、救必应、骨碎补、两面针、土鳖虫,加小鸡捣烂外敷,15d为1个疗程,待肿消后,改用接筋续骨、补益肝肾药内服以加强疗效,并结合病情进行功能锻炼.

3.2 经筋疗法

经筋疗法[3]是在发掘中医古籍的基础上,结合壮族民间医疗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一种治疗筋经韧带损伤的疗法.通常通过手触诊察法查灶后,运用各种手段,对经筋病症的“结灶”,进行“消灶解结”,从而达到灶去病除的治疗目的.常用的消灶方法有:

手法消灶:即推拿疗法,是运用手和手指的技巧,在病人皮肤、肌肉上按摩来疗伤的方法.常用的按摩手法有:①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伤者身上适当部位进行按压,适用于全身部位.②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伤者身上由内向外、由上至下、由轻至重慢慢按摩,适用于四肢关节、头胸及腰背部.③推法:即用手或手掌向前、后、左、右用力推动,常用拳推、掌推、指推法,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又分为平推、直推和侧推,一般胸腹部病变用本推法.④点穴法:用手指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和刺激线上施行点压、掐、拍和扣,施法时可配合药酒,边搽边点穴或与木针、竹针点压相结合.点压的穴位依病情而定,点压的强度以穴位出现酸、麻、胀、重感为宜.该法具有调整阴阳,疏通龙路火路,调和“嘘”、“勒”,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扶正祛毒等作用.

火罐消灶:药物竹罐疗法是用煮沸之壮药水加热特制竹罐,再将竹罐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疗伤的方法.该法能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通龙路、火路气机.除了负压吸拔的良性刺激外,拔罐部位药液被吸收,加上热敷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变充血状态,神经得到调节,促进代谢,改善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风湿痹痛、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酸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跌打损伤、头痛、骨折愈后淤积等.

此外还有针灸消灶法,热敷消灶法,滚蛋消灶法等.

3.3 针灸疗法

针法源于南方,壮族先民最早使用针灸疗伤,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针法与灸法.其中针法有火针、陶针、麝香针、跖针、掌针、旋转乾坤针、皮针(梅花针)、油针、神针(微型刀针)、温刮缚扎刺法、耳针等,用于针挑、刺血如挑痔、挑痧、挑疳等.灸法有药线点灸、四方木热叩疗法、无药棉花灸、药棉烧灼灸、麻黄花穗灸、水火吹灸、灯花灸、竹筒灸、火功疗法、艾绒硫磺灸、艾灸、灼法、鲜花叶透穴疗法等.它们用法不同,作用有别,但均能通透三道两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广泛应用于疗伤,有利于创面愈合,病灶消除.最有特色的是药线点灸.

药线点灸疗法是用壮药泡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4].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具有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淤、消肿散结等作用.如①消炎退热,感冒发热的病人,可以用药线点灸使之退热,痔疮发炎肿胀,用药线点灸可以使炎症迅速消退.②祛风止痒,对皮肤瘙痒及荨麻疹等,有较好的疗效.③通络止痛,对各种痛症,如头痛、月经痛、肌肉扭伤痛等,均有明显的疗效.④消肿散结,可以治疗各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⑤健脾消食,对小儿厌食有良好的疗效,亦能增强成人食欲.⑥健脾止泻,对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有显著疗效.⑦温经通痹,对风寒湿毒引起的关节痹痛,有较好的疗效.⑧活血止血,治疗各种出血症,既能止血,又能活血.点灸有活血作用的穴位可以活血,点灸有止血作用的穴位可以止血.但祛淤和止血是密切相关的,若因淤血而致的出血,应先祛淤,后再止血,故活血和止血穴位,在某种情况下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关键在于选好穴位.

3.4 鲜药外敷疗法

壮医善用鲜药用于疗伤.如正骨整复固定后外敷草药,多采用大罗伞、小罗伞、小接骨、常山、鬼画符、铺地稔、苦楝叶、姜黄、救必应、骨碎补、两面针、土鳖虫,加小鸡捣烂外敷.敷贴疗法是将壮药贴于人体某些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刺激,调节人体天人地三气同步平衡,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常用的敷贴疗法有鲜草药外敷法、穴位贴药法、药膏药散外敷法等.敷贴疗法选用的药物和部位(穴位)可根据具体伤情决定.

鲜药外敷疗法适应岭南地区动植物资源条件与壮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受伤后就地取材,一把草药就能疗伤.鲜药的活性有效成分含量高,临床疗效好,所含药物分子量小,易于吸收,回归自然前景好[5].鲜药疗伤除了应用药用植物中各种小分子有效成分外,主要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多肽与酶.这类物质只有在常温常压水溶剂条件下才能显示生物活性,其活性很容易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失去.草药鲜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肽与酶的生物活性.

4 壮医疗伤

4.1 骨折

骨折是指由于外来暴力或肌肉的强力牵拉致使骨的完整性或持续性受到了破坏,临床上常表现为局部淤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异常活动以及轴心叩击痛等症状.根据皮肤有否破损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和性骨折.需活血消肿,接骨止痛.

内治:①穿破石、黄鳝藤、松筋藤、倒水莲、十八症、大钻、水田七、胃疡球各适量,复位后水煎服,每日1剂.②麝香0.3g,金箔3张,共研末,黄酒送服,服药前先复位.③五爪龙30g,杜仲、生地各90g,鸡血藤45g,四方藤60g,老虎骨120g,用酒1000mL浸泡2d可服,每次服20~40mL,早晚各1次.

外治:①老鸦酸、野筒蒿、血见愁、三叉苦各适量,捣烂,复位后外敷,每日换药1次.②榕树叶、山虎叶、油茶叶各适量,复位后水煎外洗患处,洗后取胃疡球、白背风、小毛蒌、穿破石、九节风、水泽兰各适量,捣烂蒸热敷患处,每d换药1次.③大小驳骨、小鸭脚木、细叶榕、大小罗伞、姜田七、景三钱、假红蓝各等分,复位后捣烂敷患处,每1~2d换药1次.

4.2 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主要包括跌倒、刀伤、殴打、闪挫、擦伤以及运动损伤等导致局部或全身的疼痛、肿胀、伤筋、破损、出血、皮肤青紫淤血等外伤现象,也包括胸痛、肚痛、呕吐、甚至昏迷等内脏损伤,故跌打损伤包括了跌打外伤和跌打内伤.需疏通龙路火路,消肿散淤止痛.

内治跌打外伤: ①大力王、杜仲、千斤拔、地枇杷各适量,用猪尾1条炖服,每日1剂.②千斤拔、双钩藤根、黄狗头各30g,水蜈蚣、满山香、两面针、骨碎补、百花丹、竹节菜各15g,排钱草6g,浸酒2000mL,15d可服,每次20mL,每日3次.

内治跌打内伤 :①万年青、红漆木心、透骨消各60g,米酒50mL,水煎服,每日1剂.②韭菜根30g,捣烂,调入童便适量,拌匀去渣,一次服完,治跌打内伤昏迷.③白糖120g,热米酒适量冲一次服,治打伤肚子淤血疼痛.

外治跌打外伤:①韭菜根、老茄根、香附、鸡心七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②枫树叶、串鱼木叶各适量,共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③泽兰、大驳骨、红棕榈根、田基黄、鹅不食革各适量,共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外治跌打内伤:①千斤拔、小凉伞、五加皮、大钻或小钻、鸡血藤、榕树须、穿破石、金耳环、四块瓦各适量,用适量米双酒浸泡7d,外擦患处,每d2~3次.②偏头风、过树龙、金包铁各1条,将其头浸泡在1大碗酒中直至死亡后取其胆溶于酒中;再取1碗酒,将癞蛤蟆2只,蜈蚣4条,犁头蛙2只浸泡至死,将两碗酒和匀,加花生油250mL煮沸,再加黄丹粉250g调成糊状外擦患处,每日1次(忌内服).

4.3 异物穿刺伤

异物穿刺伤主要是指受竹片、玻璃、铁钉等锐利异物刺伤或刺入残留体内,引起疼痛、肿胀、出血、感染等症的一种外伤.需排除异物,消肿止痛止血.异物穿刺伤极少引起全身症状,故以外治疗方法为主.

蛇骨刺伤:①蜈蚣适量,用瓦焙干,分别用草纸卷成药条,先将患处常规消毒,针挑放血少许,后燃药条用烟熏之,每日2~3次,熏后用马苋菜、旱莲草、大飞扬各适量加醋捣烂外敷患处.②半边莲、七叶莲各30g,金耳环、九灵塔各15g,共研末,调茶油涂患处,每日3次.

竹木刺伤:①葱头、生姜、艾叶、木鳖子、百草霜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松香适量,研末敷患处.②土狗适量,捣烂敷患处.③柚子仁、白米饭各30g,土鸡仔2个,蓖麻子3g,共捣烂敷患处.

铁器刺伤:①红沙姜适量,捣烂调米汤外敷患处.②香菇数朵,放入尿中浸数小时后取出,捣烂敷患处.③芭蕉心、田螺各适量,捣烂敷患处,6h后取下,再用毛冬青、风尾草、半边莲、香花草各适量,捣烂外敷.

玻璃刺伤:①生牛膝、鬼吊香、红蓖麻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②生鲤鱼血适量,滴于伤口处.③沙姜15g,鱼油18g,火炭草叶3张,共捣烂敷患处24h.

4.4 枪炮伤

枪伤:①狗肝菜、网子藤、黄花地丁、白饭木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②黄牛屎、南瓜藤、芦笋、生木耳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③白饭木根二层皮、叶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

铁砂、弹头伤:①大田螺4个(取肉),南瓜瓤半茶杯,土狗4只,推车虫4只,鹅屎、蓖麻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②推车虫2只,洗碗虫5只,金瓜核、黄糖、地谷各15g,老鼠屎、土鳖虫各4.5g,土狗5只,沙姜3g,共捣烂外敷患处.③牛屎适量,小草鱼1条(约180g),青苔30g分别捶烂,砂虱6只焙干为末,分层敷患处,第一层敷牛屎,第二层敷草鱼,第三层敷虱末,最后敷青苔.

弹片入肉不出:①乌桕树叶50g(烧存性),推车虫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②推车虫2只,鲜韭菜根20g,红糖50g,蟋蟀3只,捣烂外敷患处.③箭猪毛3根(烧存性),韭菜根、红糖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炮码刀伤:①霉烂芭蕉根、红蓖麻叶、算盘子叶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②银花或菊花适量,水煎内服并外洗,每日1剂.③南瓜瓤、于黄牛屎各适量,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每日1剂.

4.5 烧烫伤

烧烫伤是火焰、沸水或油、电、放射线、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损伤.热毒灼伤皮肉,皮肉受损,甚则热毒内攻,脏腑不和,三道两路不通,三气不能同步.需清解热毒,调理脏腑,疏通道路.烧伤发生时,应尽快扑灭伤员身上的火焰,迅速使伤员离开现场,水、油或酸碱烫烧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作必要的对症处理,严重的烧伤病员应立即进行补液及抢救.

治疗:①金樱根适量,煎水取其上浮泡沫涂患处,每日数次,或熬成膏外涂患处,每天2次.②五眼果适量,捣烂煮成糊状,加猪骨灰适量调匀外涂患处.③海桐皮叶焙干研末,用生油调匀外涂患处,若创面有渗液则可直接将药粉撒于患处[6].

4.6 常用疗伤药

《中国壮药学》收药510种,用于疗伤的药物有61种,占12%[7].止血药15种:大蓟、地榆、侧柏叶、野牡丹、山油麻、飞龙掌血、吉祥草、芦荟、细竹篙草、白背桐、铁包金、田七、仙鹤草、白芨、毛桐.止痛药10种:杉木、山乌龟、老虎刺、卵叶娃儿藤、蜘蛛香、一枝蒿、端午艾、山薄荷、蔓荆、癫茄.外用药13种: 博落回、羊蹄、飞机草、天蒜、火殃筋、白薯良、一碗泡、金莲花、油桐、黄花母、雷公藤、三钱三、断肠草.伤科用药6种:大驳骨、毛排钱、小功劳、虾须豆、射尿蛙、山石榴.打虫药7种:土荆芥、风车子、槟榔、苦楝树、硫磺、苹婆、使君子.

5 壮医伤病研究存在的问题

壮族聚居的岭南山高林密,山道崎岖,蛇虫出没,战争频繁,伤病多发.在疗伤过程中壮医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正骨、筋经、药线点灸、鲜药外敷诸疗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区特色.壮医利用当地动植物资源,治疗各类创伤,疗效显著,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为壮民族生存繁衍作出了贡献,值得研究与推广.壮医伤病研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系统化.虽然狭义伤病只限于内外创伤,但创伤导致的不同组织器官的损伤以及后遗症非常复杂.可进行系统的研究,完善疗伤方法,将民间的土方土法升级为程序化与标准化的治疗体系.

特色化.特色是民族医药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壮医疗伤特色明显,可将其进行充分的总结以凸显特色,并沿着特色方向进行提升.

现代化.一个有生命力的学科必须能够充分吸收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必须能够充分应用现代的各种技术手段.壮医伤病中的辩伤诊断方法,疗伤方法,用药机制等都可以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工具,壮药的发展也应该走现代制药企业的发展之路.关键是如何正确处理特色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1]周红海,田君明,秦明芳,等.壮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药物方剂特点分析[J].广西中医药,2008,3:48-50.

[2]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90.

[3]李 洪,李 婕.黄敬伟壮医经筋疗法探微[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9:20-22.

[4]黄瑾明,林 辰.壮医药线点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 .

[5]倪士峰,巩 江,骆蓉芳,等.国内鲜药的药学研究现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4:349-350 .

[6]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401-410.

[7]梁启成,钟 鸣.中国壮药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496-501.

猜你喜欢
壮医伤情疗伤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生态疤痕”能否修复——渭南为矿山创面“疗伤”
假 如
古代刮骨疗伤的那些人
七夕
短信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小山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