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老年重症肺心病患者的护理健康指导

2013-01-22 04:31杨琳张静宣安平王骞禾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066100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肺心病护理患者

杨琳 张静 宣安平 王骞禾(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066100)

一例老年重症肺心病患者的护理健康指导

杨琳 张静 宣安平 王骞禾(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066100)

老年;肺心病;护理;健康指导

肺心病即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系统的原发病变,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有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1]。我院2012年收治1例老年重症肺心病患者,针对患者的护理健康指导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某女,85岁,已婚,汉族,农民。主因反复咳喘10余年,劳累性呼吸困难2年,加重10 d入院。10年前受凉感冒后咳嗽、咳痰,平时咳白色黏痰,受凉感冒后咳黄色黏痰。每年持续数月,秋冬季反复发作,自服止咳、抗炎药物后缓解,病程逐渐加重。2年前轻度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10 d前受凉后咳嗽加重,痰液黏稠,不能咳出,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就诊于某镇卫生院,查胸片:两肺感染,心脏增大。血常规: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81.1%,淋巴细胞15.7%,血色素90 g/L,红细胞3.03×1012/L,血小板219×109/L。给予静滴抗生素治疗6 d,症状无缓解,呼吸困难加重,夜间睡眠时憋醒。高血压病史8年,冠心病病史6年,脑梗死病史6年,糖尿病病史2年。

查体:体温37.8 ℃,脉搏106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口唇紫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湿性音及喘鸣音。床旁胸部DR:①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轻度肺动脉高压;②两下肺炎症;③肺源性心脏病;④冠心病、高血压病。诊断: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③肺性脑病;④Ⅱ型呼吸衰竭;⑤肺炎;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⑦高血压病3级;⑧2型糖尿病;⑨陈旧性脑梗死。

经过在院治疗6周后,患者二便正常,活动后偶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样痰,无发热、胸痛、咳血等。查体:咽部无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音。血常规正常,复查血气分析:pH值7.324,二氧化碳总含量35 mmol/L,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3.6 mmHg,血氧饱和度94%,氧分压81 mmHg,碳酸氢盐33.1 mmol/L,碱剩余7 mmol/L。家属要求出院。

2 健康指导

2.1 心理疏导 患者年老体弱,情绪低落,对治疗失去信心。我们耐心做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认识到焦虑、烦躁会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加重咳喘,不利疾病恢复[2]。消除心理障碍,护理中体现关怀、尊重、真诚、平等,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咳嗽排痰。通过适当的体位摆放,使受累肺段内的支气管尽可能垂直于地面,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肺叶、肺段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配合有效地咳嗽排除分泌物,3~4次/d,5~10 min/次,对痰多无力咳出者协助咳痰,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配合超声雾化及化痰药[3]。

2.3 合理氧疗 该患者长期处于低氧高碳酸血症状态,呼吸中枢对于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靠缺氧刺激主动脉和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3],通过反射维持呼吸,不宜高浓度吸氧,一般给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1~2 L,25%~30%),在辅助呼吸和给予呼吸兴奋剂时,给氧浓度可稍高。通常采用鼻导管、面罩,注意吸入气体的湿度。在给氧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查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氧流量和浓度。

2.4 加强基础护理 患者身体消瘦,活动能力差,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减轻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病室。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床褥的整洁,勤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吸氧装置、吸引器、超声雾化装置及时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常规,防止微生物的侵入。此外输液速度不宜太快,输液量不宜太多,以免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急性肺水肿。

2.5 肺功能锻炼

2.5.1 缩唇式呼吸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吸气时使气体从鼻孔进入,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口哨样,让气体均匀地自双唇之间逸出,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或1∶3,指导患者每天练习3~4次,10~15 min/次[4]。

2.5.2 横隔式呼吸 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放于腹部,用鼻吸入气体,并将腹部向外突出,让腹肌对抗双手,屏气1~2 s后连续4~5次,休息片刻,通过锻炼提高及胸廓的顺应性,降低肺通气的阻力,增加吸气肌肌力,提高患者活动耐力。

2.5.3 呼吸操 患者取仰卧位,手放在胸骨下端双侧肋缘交界处。平静呼吸后在呼气时将手轻轻地向下压迫,吸气时仍用力向下压,让腹肌对抗自己的手,一般连续5~7次后休息一次,再继续进行,通过以上两种训练后,可以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通气功能,提高老年肺心病患者活动时的耐受能力。

3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继续强心、利尿、活血、降糖、降压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及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并行甲功五项检测,随诊。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年龄、心肺功能和并发症等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有效的呼吸锻炼,改善呼吸功能,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肺心病的基本知识,传授常用医疗设备(如雾化吸入器,制氧机,给氧装置等)的使用、清洁及维护技巧[5]。

[1]张艳明.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新医学导刊,2009,8(6):63-64.

[2]步亚娇.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5(6):1171-1172.

[3]冉艳军.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3):338.

[4]齐弋枢.浅析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保健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3):144.

[5]陈爱腾.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8):157.

1005-619X(2013)07-0644-02

2013-02-19)

猜你喜欢
肺心病护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肺结核可以引起肺心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