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士职业压力和应对措施

2013-01-22 04:31马香琰蔡杨沈祺静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心理健康

马香琰 蔡杨 沈祺静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医学训练部,310000)

浅谈护士职业压力和应对措施

马香琰 蔡杨 沈祺静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医学训练部,310000)

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措施

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适当的压力源可以对个体产生促进和催化的作用,但是持续过度的压力在个体身上造成的影响却是病理性的,偏离常态的,这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士所承受的高负荷职业压力也广泛被人们关注。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对护理工作压力的研究逐步增加,国内近年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1]。研究表明:护士的职业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体健康、工作满意度、出勤率、人员流动率等,还会影响到护士所提供的护理质量。

1 护理工作中压力源的分析

1.1 工作性质方面

1.1.1 工作时间不稳定且工作量繁重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院体制的改革,医院实行了成本核算、奖金提成、劳务费挂钩等措施,落实到病房的这些工作均由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来完成,无疑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新技术和新药品的出现,也使护士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的技术来提升自我护理技能,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特殊而广泛,从铺床到输液换药再到危重病人的抢救等等,这都需要非常的细致。医疗工作本是一种风险性工作,责任重大,在心理上已经带来巨大的压力,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及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更加重了护士的疲劳程度。有73.3%的护士工作时间超过8 h[3]。长时间的工作势必会导致躯体疲劳。护士的脑力疲劳和躯体疲劳评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手术室护士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姿势,搬运患者时负重,且不能按时就餐,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中,易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下肢静脉曲张等[4]。

1.1.2 工作的高风险性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一方面是很小的漏洞和疏忽有时都会造成严重医疗差错和纠纷,这给护士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医院环境十分复杂,感染性疾病也不断增加,护士是医疗方案的执行者,最易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而发生暴露。国外和国内的相关研究显示,国内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为80.6%~93.3%,毛秀英报道国内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密度为每人每年3.5次[5]。职业接触抗癌药物等对于护士的生殖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会使自然流产、宫外孕的概率增加,使用高科技医疗仪器带来的电离辐射、激光等有害因素,也对护士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1.2 工作对象方面

1.2.1 患者的不可预见性 由于疾病的突发性、危急性、传染性等不同的特质,我们无法预料所接收患者病情的变化,这使得护理人员的心理处于超负荷承受状态。护士接受死亡和垂死的刺激相对较多,Spoth等[6]研究发现,一个患者的死亡对护士心理的影响要比每天处理危重患者产生的心理压力大,这种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和突发事件的出现会导致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下降,工作离职意愿增强。

1.2.2 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冲突 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就必须和医生做好配合,与患者做好沟通。然而要把握好两方面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医疗纠纷是引起医护和护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可能就会出现医生和护士不敢直面事实,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此时便会发生同事之间的责任纠纷事件。而对于患者方面而言,现在社会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发展过程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已趋形成,对护士的角色要求更是在多元化的增长。护士在工作中不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对患者的提问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会因此产生护患冲突。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引进,加之新药、特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尤其是当治疗未达到预期目的时患者会对医疗护理质量产生怀疑,如护理稍有不周,常把护士作为发泄不满的对象。这些都会使护士在心理上自感社会地位的卑微,对工作态度由积极转为消极,更甚者会产生自卑、沮丧、失望、抑郁,甚至人格障碍。

1.3 个性和家庭方面 女性护士一方面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工作的超强度和家务的繁重常常让护士累得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医学变化和日益增强的竞争让护士不得不在工作之余,参加继续学习,钻研业务技能,让护士易出现疲倦、头痛的感觉,生理和心理产生不适应,从而易引发疾病[7]。同时,平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易焦虑、情绪化的护士更会承受加倍压力,以至于加大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8]。工作与家庭生活中不同角色转换间的冲突,护士在职业及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30岁以后的女性,同时承担多种角色,极易发生角色冲突,加之频繁的倒班,尤其是夜班搅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对其家庭生活、社交活动都有不良影响[9]。

2 应对措施

2.1 自我调试

2.1.1 完善自我应对模式 塑造良好的职业角色形象,有报道认为,护士采用的主动应对策略越多,职业倦怠越低[10]。学习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知识可以有效地进行自我缓解和减少消极的情绪。工作之余适当的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选择适当的宣泄对象,以达到减压的效果。在突然或持续压力下,意念放松是一个非常好的舒缓压力的方法,调整呼吸、静坐、冥想,从而给自己带来愉悦的心情[11]。

2.1.2 合理宣泄消极情绪 有研究表示,倾诉和转移注意力可以很好地缓解不良情绪[12]。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难免有遇到挫折、心情不佳时,可和家人及朋友倾诉以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也消除了不良情绪累积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存在不良情绪,感觉无法摆脱时,我们还可以下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暂时抛开不愉快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必要时也可休息或旅游,是消除情绪低落,使身心得到充分放松的最佳方法。

2.1.3 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身心理品质 护士应该在日常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多了解心理健康对搞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并能自我认识个人心理健康存在的不足,以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自己的优秀心理品质,学会必要的自我调适技术与方法,并对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有初步了解和鉴别能力,以便救助自己,帮助他人,为心理康复提供保证。

2.1.4 增强自信,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应该有一定的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护理工作是用心关爱、照顾他人,救死扶伤的职业。良好的职业态度可以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工作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增强化解矛盾的能力,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9]。

2.2 管理者应对措施

2.2.1 科学安排合理工作时间 管理者应该优化人员配置,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改善工作条件,解决护士超负荷工作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调整岗位。增加小组弹性制排班,用生物节律理论安排工作时间,对轮班的护理人员给予充足的休息,尽量减少夜班对机体的影响。及时解决护士的需求,保障休假,适时根据工作强度提高待遇。

2.2.2 提高社会支持度 管理者应充分肯定护理人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建立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倡和组建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同事间的密切协作性,创造出一种社会团体感,减少护士的去人格化,增加个人成就体验。有研究发现同事支持及家庭支持可有效减轻个体的职业紧张水平,上级支持对于缓解职业紧张状态也有一定作用[13]。

2.2.3 关注护理人员的心身发展 对于护理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管理者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耐心的充当一名倾听者,给出现心理负面情绪的护士提供有效的心理引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护理人员有效获取、交流信息的能力。适时的增加护理人员晋升和深造的机会,以提升其自身完善的动力。对处于困境的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其实际困难。

2.2.4 巩固理论教育,增强素质培训 良好的心理及业务素质受文化水平的制约,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来支持[14]。对于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在培训其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进一步的提升她们的心理素质和责任心,使她们明白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个性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

[1]刘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2-854.

[2]蔡建丽,梁洁.浅谈现代护士工作特点及压力的应对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11):100-101.

[3]胡淑元.神经科护士疲劳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1A):54-55.

[4]李胜利,秦宏展,严文君,等.护士疲劳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58-61.

[5]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6]Spoth R,Konew P.Intensive care staff stwessors and life event changes crossmultiple settings and work units[J].Heart Lung,1987,16(3):278-284.

[7]张红,吴育萍.护士心理健康常见因素与调适[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4):106-108.

[8]赖晓帆,吴兰笛,毛君晓.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75-76.

[9]吴娟.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89-90.

[10]李晓雯,谷金君,徐广益,等.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及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14):1-3.

[11]张绍兰.护士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74-75.

[12]郭新平.护士工作压力及压力源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1):1049-1050.

[13]徐朝艳,郑志惠,王平,等.护士职业紧张与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0):5-7.

[14]张悦,赵淑英.国内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30):11-12.

1005-619X(2013)07-0669-02

蔡杨

2013-03-11)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心理健康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