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玉米倒伏、空秆、缺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3-01-22 06:05王改清
种子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空秆茎秆果穗

王改清

(沁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山西 长治 046400)

近年来,玉米倒伏、空秆、缺粒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抽雄期前后倒伏导致的产量和质量损失最为严重。那么,形成玉米倒伏、空秆、缺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又有哪些防治措施呢?

1 玉米倒伏

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玉米倒伏现象通常表现为茎倒伏、根倒伏与茎倒折。茎倒伏是因为茎秆基部的组织强度承担不了上部整个植株的重量而发生了倾斜或弯曲;根倒伏是由于根系发育不良,在下雨或灌溉之后遇大风而发生的倒伏;茎倒折是茎秆机械组织嫩弱或抽穗后因害虫钻蛀茎秆蛀蚀,降低了抗风能力而引起的倒伏。

1.1 倒伏原因

1.1.1 品种本身抗倒性差

部分品种由于穗位比较高,遇大风暴雨有明显的倒伏现象。

1.1.2 耕作不及时或不到位

不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无法形成良好的耕层结构,肥力效用大大降低,直接制约根系的发展。

1.1.3 种植密度过大

导致植株通风透光条件不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株生长不良,光合产物积累少,茎秆纤细,硬度及韧性下降,表现高而不壮,抗倒力显著降低。

1.1.4 施肥、灌水不合理

过多施用氮肥,缺乏磷、钾肥和有机肥,导致玉米生长过快,植株茎秆细长;过分缺水或浇水过多,也不利于根系发育,同样导致根茎倒伏。

1.1.5 中耕培土不及时

不能形成根系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使根系生长发育受到制约,根系入土不深,支撑能力减弱,引起倒伏。

1.1.6 病虫害的影响

常见的有玉米螟幼虫蛀蚀茎秆造成孔洞,引起折断,而茎腐病一旦发生,也是引起折断的原因之一。此外,不及时深耕,地上部和地下部害虫不能得到有效防治,从而侵染植物根茎,导致倒伏。

1.1.7 自然灾害

包括大风和大雨,风雨交加造成倒伏严重。

1.2 防治措施

1.2.1 合理耕作栽培,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

(1)适当加深耕层。深耕能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形成良好的耕作层,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使总根数增加且入土加深,植株倒伏程度有所减轻。此外,深耕可把地下害虫翻到地上冻死或被鸟啄食,把地上病菌害虫翻到地下闷死,减轻病菌害虫对玉米茎秆的危害。

(2)及时中耕培土。玉米中耕培土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产生大量侧根,支持整个植株,增强抗倒能力。

(3)合理的肥水管理。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在基肥施用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地施用种肥(有机肥和速效化肥都可以),同时配合少量磷肥,有利于培育壮苗,为植株的健康发育打好基础。苗期一般不浇水、不施肥,为的是使地上部缩短,促进根系深扎入土。另外,防止拔节期灌水太多,避免茎秆生长过旺和结穗部位提高,降低抗倒能力。

1.2.2 合理密植

可改善植株个体发育,充分积累能量,满足各生理阶段的需要,使植株健壮,减轻倒伏。

1.2.3 调节种植方式

防止自然灾害的严重侵害,应顺风向成行种植;同时调节播期,使抽雄期避过风害季节。

1.2.4 及时防治病虫害

对寄居于秸秆的玉米螟幼虫,可通过焚烧、堆沤、封闭秸秆等措施彻底消灭,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 kg拌细土325 kg,施入玉米心叶丛中4~5个叶片内,及时加以防治,避免玉米茎折。

1.2.5 选用抗倒伏的品种

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如矮秆杂交种京科968等。

1.3 倒伏后挽救措施

尽管采取各种措施防治玉米倒伏,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倒伏情况依然会发生。倒伏后采取的挽救措施包括:①抽雄前后的倒伏,整个植株上部较重,难以自行直立,必须倒后立即人工扶起,并将根部培土,行动要快,随倒随扶,以免影响授粉结实;②拔节前后的倒伏,一般植株会自行直立,不用人工挽救。

2 玉米空秆

玉米空秆是指茎秆上不结果穗,或有果穗但果穗发育不好、没结籽粒。

2.1 空秆原因

2.1.1 遗传原因

这是种子自身问题,属于先天性不育空秆,也称“公玉米”。

2.1.2 种植密度过大

群体郁闭,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光合生产率低,植株体内养分缺乏,个体瘦弱,影响雌穗发育,形成空秆,而且密度越大,空秆越多。

2.1.3 管理跟不上

玉米雌穗分化时期由于施肥灌水不足,不能满足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导致玉米整株发育不良,制约果穗形成,造成空秆。

2.1.4 种植技术不高

种子大小及播深不一,导致出苗不齐,大小苗争夺养分而使小苗越长越弱,最终因为营养不良、生育受阻,形成空秆。

2.1.5 病虫害的影响

玉米螟、黑粉病、病毒病在植株体内的活动,严重阻碍了体内养分的运输或吸收,影响植株正常生理活动,造成空秆。

2.2 防治措施

2.2.1 加强肥水管理

拔节前后深追攻秆肥,结合灌水,保证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玉米雌雄穗顺利分化,大喇叭口期由于玉米对肥水需求增大,在此期间,要重追攻穗肥,有条件的地方大水灌溉,满足玉米此时对水肥的需求,防止小花退化。在施肥中注意氮、磷、钾比例的配合。

2.2.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地力情况,制定适宜的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早熟矮秆品种密植,晚熟高秆品种稀植;肥力高的地块适当密植,肥力差的地块适当稀植,充分保证植株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茎秆粗壮,特别是满足中部叶片对光照的要求,保证果穗良好发育。

2.2.3 加强田间管理

实践证明,节间断面为椭圆的易结果穗,圆形的易形成空秆,因此,在间苗时要去除圆茎,留扁茎。去大苗、小苗,留整齐一致的壮苗,这样可平衡养分的吸收利用,促进植株健康发育。及时中耕除草,并加强病虫害防治。据有关资料记载,遗传型形成的空秆占全部空秆的2.9%~3.59%,弱苗、晚苗造成的空秆占35.5%~46.68%,病虫害造成的空秆占41.03%~62.5%,可见防治病虫害促进苗全苗壮是防治空秆的主要措施。

2.2.4 选用适合当地的、综合性状好的品种

精选适合当地种植、综合性状好的种子,使幼苗整齐健壮。

3 玉米缺粒及防治

玉米缺粒有3种表现形式:①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果穗呈弯曲状态;②整个果穗籽粒很少,零散分布在果穗上,俗称“花粒”;③果穗顶端无籽粒,俗称“秃尖”。

3.1 缺粒原因

3.1.1 不良气候影响

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低于18℃或高于35℃,雄穗不能正常开花,气温在32~35℃的干旱条件下会使花粉寿命缩短或失去生命力,同时花丝也易枯萎,因而散粉受精不良,表现缺粒秃尖。除此之外,散粉时阴雨连绵,花粉由于湿气过大,吸水结团从而引起死亡,导致授粉结实不良。

3.1.2 栽培技术不当

种植密度过高,透光条件不良,光合产物降低,体内能量无法满足果穗形成的需要,果穗发育迟缓,此时雄穗开花期已过,特别是果穗顶部抛丝较迟,不易得到花粉而秃尖。

3.1.3 土壤贫瘠,肥水失调

影响果穗分化形成,在雄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花期不遇,受精结实受阻。

3.1.4 花粒期土壤缺磷

缺磷导致花丝代谢紊乱,抽丝晚,受精不良。

3.2 防治措施

(1)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开花灌浆期,保证玉米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给。

(2)合理密植,建立良性发展的环境,保证植株正常授粉。

(3)对于发育晚的果穗,或天气不良授粉不好时,要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技术。

(4)注意选择优良品种,一定不要选择本身表现秃尖严重的品种。

猜你喜欢
空秆茎秆果穗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基于离散元的柔性作物茎秆振动响应仿真
设施番茄果穗弯折影响因素的研究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几种试剂对设施红提葡萄促早栽培果实膨大的研究试验
玉米空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现象调查与分析
浅谈如何合理栽培预防玉米空秆现象
玉米空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