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绿竹链蚧生态学特性调查

2013-01-22 06:41魏开炬詹祖仁陈锡桓陈碧华张龙华杨林
中国森林病虫 2013年2期
关键词:虫情绿竹虫口

魏开炬,詹祖仁,陈锡桓,陈碧华,张龙华,杨林

(1.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福建尤溪 365100;2.尤溪县林业局,福建尤溪 365100;3.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12)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是我国竹子中心产区,竹子资源丰富多样,竹林面积居全国之冠,其中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资源超1.33 万 hm2[1]。调查发现,绿竹链蚧Bambusaspis notabilis在福建尤溪严重危害绿竹,并造成巨大损失[2]。另据查,该虫的生态学特性未见报道[3-10],为此,作者于 2000—2011年调查研究了绿竹链蚧的生态学特性,以期为该虫的测报和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线路普查 在向竹农了解的基础上,在林间便道、河岸、路旁、房前屋后、山谷、山脊线等线路进行踏查,调查绿竹链蚧发生危害与扩散蔓延情况。发现零星分布,仅作记载;若害虫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则设立标准地调查。

1.2 标准地调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分别根据不同坡向、坡位、竹龄、竹秆高度、竹林经营状况和竹林密度等设立标准地详查,标准地面积 667 m2[11–17]。每块标准地按“Z”字形取样法,各选5丛绿竹进行每竹调查,调查该虫发生率和虫情指数;在样竹中再随机选取5株有虫竹详查虫口密度。坡位:在同一坡向按山脚、山腰、山顶3个地段划分;竹龄与虫害关系调查:在受害较重的绿竹林内设立标准地,按不同龄级随机抽样;绿竹密度:按1 000株/hm21个级差划分5个不同等级。

1.2.1 虫情指数调查 因绿竹链蚧在竹秆上分布极不均匀,竹龄及蚧虫寄生时间长短不一,虫口数量相差很大,不宜单用被害株率来反映虫害情况,可根据竹秆上虫口数量和分布范围进行分级,再依公式虫情指数计算虫情指数。危害分级指标:0级:无虫;Ⅰ级:仅个别或极少虫;Ⅱ级:有少数害虫,分布面积为竹秆(离地面3 m,下同)面积的1/4以下;Ⅲ级:虫数较多,分布面积为竹秆面积的1/4以上~2/4;Ⅳ级;虫数很多,分布面积为竹秆面积的2/4以上~3/4;Ⅴ级:虫数特多,分布面积为竹秆面积的3/4以上。各级代表数值为0~5。

1.2.2 竹秆害虫分布情况调查 选择绿竹链蚧严重发生且较均匀地块设置标准地,按“Z”字形取样法,在标准地内随机砍伐10株绿竹,从伐口向上将竹秆划分为 0~1 m,1~2 m,2~3 m,3~4 m,4~5 m,5~6 m共6个区段,每一区段选取3个样方清查虫数,样方面积5 cm×3 cm。

1.2.3 虫口密度调查 在竹秆上分下(距地面0.1~0.7 m)、中(0.8~1.4 m)、上(1.5~2.1 m)3段,每段取害虫分布较均匀处,清数5 cm×3 cm样方内虫数,统计各样竹总的虫口数,除以总的样方面积,算出各样竹的平均虫口密度(头/cm2)。

1.2.4 寄生情况与环境关系的调查 在绿竹链蚧第1代发生期,分阴湿洼地和干燥坡地,将竹杆上群集蚧虫在同一天用小刀随机刮取2 cm×2 cm小样方,在双目解剖镜下逐个检查绿竹链蚧是否具有羽化孔及羽化数目,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绿竹链蚧被寄生蜂寄生情况。

1.2.5 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设立固定标准地定期、定点调查比较绿竹链蚧在较阴湿环境与干燥坡地的发育及变化情况。较阴湿环境标准地设在尤溪县城关镇埔头村沿河绿竹林,干燥坡地标准地设在尤溪县城关镇水南文山后山绿竹林。林地经营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条件、土层厚度与肥力中等,绿竹长势一般。观察时在同一天用利刀在竹秆上随机刮取1.5 cm×4.0 cm样方的群集虫体,在显微镜下(5×10倍)逐一检查记载绿竹链蚧发生虫态、发育成活率及死亡状况,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绿竹链蚧发育及变化情况[14]。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与立地环境关系

2.1.1 发生与坡向的关系 绿竹链蚧虫口密度以北坡最高,西北坡次之,虫情指数亦以北坡最大(表1),说明绿竹链蚧趋向于偏阴的坡面。

表1 不同坡向绿竹链蚧发生情况

2.1.2 发生与坡位的关系 有虫株率、虫情指数、虫口密度均以山脚最高,沿山坡向上虫口渐少(表2),说明山脚竹林空气湿度较高,有利于该虫发生。

表2 不同坡位绿竹链蚧发生情况

2.2 发生与竹林的关系

2.2.1 发生与竹林密度的关系 随着竹林密度增大,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亦相应增加,竹林密度8 751株/hm2以上时,虫情指数高于8 750株/hm2以下竹林(表3),说明密林环境较阴湿,有利于绿竹链蚧发生。

表3 不同竹林密度绿竹链蚧发生情况

2.2.2 发生与立竹年龄的关系 绿竹成林后每年砍伐利用,同时每年又出笋长成新竹,因此每丛绿竹的不同竹株形成了不同的年龄结构。竹龄越大,受害越严重(表4)。

表4 不同竹龄绿竹链蚧发生情况

2.2.3 绿竹链蚧在竹秆上的分布情况 绿竹链蚧主要分布在竹秆3 m以下部位,虫口数占整株虫口的88.2%。0~1 m,1~2 m,2~3 m 3个区段分别占整株虫口的20.2%,36.7%,31.3%,其中1~2 m区段虫口密度最大;3 m以上分布较少,3~4 m,4~5 m,5~6 m 3个区段仅分别占整株虫口的8.2%,3.3%,0.3%。

2.2.4 不同经营管理状况与绿竹链蚧发生关系绿竹链蚧的发生与经营管理有着密切关系,采取了经营管理措施的竹林受害明显比疏于管理的轻,前者有虫株率为28.8%,虫情指数为11.3,样方平均虫口密度为6.35头/cm2;后者3项指标则分别为78.1%,50.4,和 25.22 头/cm2。

2.3 外界环境条件与绿竹链蚧生物学关系

2.3.1 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绿竹链蚧一般在阴湿竹林比干燥竹林发育晚3~7 d。绿竹链蚧越冬代雌成虫孕卵数、产卵数和卵孵化后爬离母蚧的第1代若虫数所占比例在干燥环境下分别为80.3%,89.5%和91.6% ,阴湿环境下为43.3%,35.4%,48.8%,在坡地干燥环境比山脚洼地、阴湿环境多37%以上。

2.3.2 自然死亡与环境的关系 绿竹链蚧1龄若虫、2龄雌若虫、雌成虫均有自然死亡现象,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自然死亡率差异明显(表5)。在坡地干燥环境条件下,1代1龄若虫、2龄雌若虫、雌成虫自然死亡率比洼地阴湿环境分别高9.4%,8.5%和18.0%,2代自然死亡率分别高3.6%,10.3%和14.9%,表明阴湿环境有利于绿竹链蚧的发生和生长,故密林、山脚、洼地和阴坡等处该蚧发生较严重。

表5 不同环境条件下绿竹链蚧自然死亡率

2.3.3 被寄生蜂寄生与环境的关系 绿竹链蚧除1龄若虫、雄成虫外,其它各虫态均可被寄生蜂寄生,但雌成虫被寄生率较高。调查结果表明,该虫第1代2龄雌若虫、雌成虫在阴湿环境条件下小蜂寄生率分别为11.2%和21.2% ,在干燥环境条件下为5.4%和9.8%,在阴湿的竹林内绿竹链蚧的自然死亡率比坡地干燥环境要低,害虫发生数量较多,但其被寄生蜂寄生比例较高,说明阴湿环境有利于天敌生存发展。

3 结论与讨论

绿竹链蚧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与环境因子有着密切的联系。调查结果表明,山脚比山腰和山顶发生严重,阴坡比阳坡发生严重,密林比疏林发生严重。害虫在竹秆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竹秆离地面较近,空气湿度较大的3 m以下部位。说明绿竹链蚧喜山脚、阴坡、密林等较阴湿的生态环境。该虫的发生率、虫情指数、虫口密度与竹龄和经营管理状况密切相关。随着竹龄的增大,发生率、虫情指数、虫口密度显著增大,尤其是3年生以上竹;有经营管理的比疏于管理的发生危害轻。所以,为有效抑制该虫危害,应加强管理,合理采伐,伐除严重受害竹,适时、适当调整竹龄结构,使全林形成合理竹林结构。

该虫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因子有一定关系。一般在阴湿竹林比干燥竹林发育晚3~7 d,在同一时间检查成虫孕卵量、产卵量,以及卵孵化后爬离母蚧的若虫量,坡地干燥环境比山脚洼地、阴湿环境都高。坡地干燥环境不同虫态的自然死亡率均高于洼地阴湿环境,表明阴湿环境有利于绿竹链蚧的发生和生长,但阴湿环境的竹林内绿竹链蚧被寄生蜂寄生的比例较高,说明阴湿环境有利于天敌生存发展。

绿竹链蚧喜阴湿环境的竹林,影响竹林阴湿程度的除地形地势等立地条件外,竹林密度是主要因子。由于绿竹年年采伐利用,年年发新竹,竹林密度得到人为控制,部分严重受害竹被伐除,且害虫本身又受气候与生物因子的制约,一般情况下,绿竹链蚧难以大面积发生和猖獗危害。调查发现,绿竹链蚧严重危害的发生都是从密林开始,很多竹农经营时,疏伐少,留笋多,导致竹林生长过密,助长了绿竹链蚧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在竹林经营管理过程中,掌握竹林合理密度至关重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立竹7 751~8 750株/hm2,且分布均匀,可有效控制该虫大发生,同时又可促进竹林丰产,提高经济效益[18]。

绿竹链蚧在绿竹竹秆上的分布规律是由它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所决定的,在虫情调查和标准地设置时,要综合考虑竹秆的不同高度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竹龄、竹林密度和经营管理状况等因素取样,这样调查的结果才更准确。

本次调查结果可为绿竹链蚧的定量分析及揭示发生发展规律提供可靠依据,也可为防治该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即防治该虫必须采取以生态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避免只用药物治标不治本的防治方法,以达到科学控制害虫的目的。

[1] 缪妙青,缪碧华.福建省绿竹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竹子研究汇刊,2005,24(4):48 -51.

[2] 詹祖仁.绿竹链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08,17(5):15 -17.

[3] 王子清,张晓菊.为害竹林的竹斑链蚧属重要种类识别[J].森林病虫通讯,1987(3):36-41.

[4] 方志刚,武三安,徐华潮.中国竹子蚧虫名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1):102 -110.

[5] 朱勇.绿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62-73.

[6] 张学范.中国竹链蚧属研究及新种概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6(3):63 -68.

[7] 魏开炬,詹祖仁,吴旺民,等.密竹链蚧生物学特性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9,18(1):48.

[8] 叶锋.毛竹受密竹链蚧危害导致其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2,11(1):44 -47.

[9] 杨秀元,吴坚.中国森林昆虫名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43.

[10] 吴家森,林峰,林世通.绿竹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2003,30(3):39 -41.

[11] 魏开炬.绿竹密竹链蚧的生物学特性[J].昆虫知识,2006,43(3):400-403.

[12] 詹祖仁,魏开炬,张文勤,等.密竹链蚧化学防治试验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8,25(增刊):73 -76.

[13] 巫建民.松长蛎盾蚧在湿地松上分布规律的调查[J].福建林业科技,1997,24(2):69 -71.

[14] 罗治建,龚乃培,曹铁铮.贺氏线盾蚧生态学调查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1996(4):33-37.

[15] 罗治建,龚乃培,陈京元,等.贺氏线盾蚧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3):85 -93.

[16] 庄孟能,吴兴德.蠕须盾蚧对毛竹林的危害及防治[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3,13(4):280 -284.

[17] 余德华,华正媛,翁素红,等.竹卵圆蝽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防治技术[J].中国森林病虫,2004,23(5):16 -19.

[18] 董建文.绿竹林丰产结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20(1):101-104.

猜你喜欢
虫情绿竹虫口
虞以新:鉴定“虫情”的大侦探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绿竹侠
基于AI图像识别的烟草制品虫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平山县2018年性诱剂和虫情灯诱测棉铃虫成虫效果比较
浅析卷烟厂除尘房烟虫防治精益管理方法
国风·卫风·淇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