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侗族医药人文伦理

2013-01-23 05:25杨光团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医者医患医药

杨光团

(三江侗族自治县卫生局,广西 三江 545500)

数千年的祖国医学史典籍繁多,内容博大精深,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医药伦理及道德礼仪,如唐代《大医习业》为最早医药伦理思想的重要文献,古代医家使用的语言都很文明,一些不便直说某些器官如生殖器及所属部位常用一些文雅的词语来表示。

侗医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也蕴藏极为丰富的人文伦理,如在侗医里妇女月经来潮叫“洗身”,原意是指把身上污浊东西洗掉;怀孕妇女叫“手脚重的人”;人体两大排泄物统称为“把”(谐音字),大便称为“深把”、小便称为“浅把”;小孩子生病叫“磨角”;去探望身患疾病的老人叫“添粮食”;侗家未满月产妇因身体特殊她是不能擅自进到井水庭和井旁去取水的,否则被认为污染了水井犯了大忌。所有这些都是蕴含侗医药的人文与伦理,古朴人文伦理思想对侗医药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其最为基本观点是“爱人、行善、无伤”为准则。

1 侗医药人文伦理的基本内容

1.1 医业忠贞:所谓忠贞就是忠诚而坚定不移,侗医者多为世代传承,传承于积德修善者之后代,与其他民族医一样,他们为了病人的健康不惜辛劳,一切为病人利益着想,千方百计救治病人,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

1.2 医心纯正及医风清廉:侗医者心地善良,心态平静,对病人有同情心,更没有乘人之危产生私人贪欲心念,对待病人一视同仁,把病人当成朋友、当成亲人,把挽救病人生命看成是自己崇高职责并升华成为一种道德感情,以致于一些病人把为自己曾经治疗过的侗医者当成自己亲属和朋友一辈子相好往来,这种医德情感,起源于责任感情、同情感情、事业感情,使医患关系变为融洽。

1.3 医言温文:早年侗医者就已经知道了人文语言具有配合疾病治疗的作用,素有“良言治百病”之说法。在诊疗过程中侗医者大都喜欢使用吉利和鼓励言语与病人交谈,把病人从忧闷的心理环境中解脱出来,在解释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语言的使用也很亲切、含蓄和委婉。侗医在诊疗活动中大都以问诊为先,与病人交谈获得有关病情的第一手资料,语言沟通成为了侗医人员必须掌握最为基本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高低也影响诊疗质量,语言的内容和方式也反映出侗医者的素质和水平,良好的语言拉近了医者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使医患之间变为亲切和理解。

1.4 医道谦敬:医道就是诊治疾病的本事祖辈传承的侗医大都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习与师徒帮教,这里面包含着尊重同行、谦虚谨慎、团结协助、尊老爱幼的传承思想,以至于父辈固有的秘方验方得以继承和发展创新,这对侗医药事业发展和世代传承起到了好大的作用。

2 现代社会和医疗模式改变对侗医人文伦理的影响

2.1 病人就诊模式变化:现代医学环境下医生是依靠辅助检查的变化量来判断疾病与健康,因此医患之间“物化”趋势明显,影响了医患直接交流,这种“物化”正逐步影响到侗医药诊疗环境,容易造成疾病与病人分离的现象。因此要求民族医药医生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真诚与病人交流,在接诊病人时要重视病人的心理变化与疾病关系,对病人疾病的认识要有整体观念,综合全面分析与判断,及时了解病人生活方式,创造条件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使病人主动参与医疗行为。

2.2 医患关系中经济观念在加强:医患关系是一项医疗实践活动中的一种人际关系,其发展与社会经济体系有关,市场经济下非政府办的医疗机构或民族民间医疗行为正逐步走上经济化、商业化和知识产业化,侗医者都在实践着自己的行为动机需要和价值目标,由于双方均存在利益关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这对侗医药事业发展是有利的,但是要注意过于经济化容易出现医患信息失衡的弊端。从总体上说医患双方的目的是相同的,医生需要为病人治好疾病,患者需要医生为其实施医疗,这种关系也是受到医德来约束,以调节医疗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3 医患关系中法制观念在增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法律日益完善,病人自主意识也不断地增强,医患之间其实是两个独立的拥有各自权益的主体,数千年以道德规范传统模式来维持的医患关系正逐渐被法制观念所取代,侗医者们都要有法制维权的意识,认识到法律规范成为当代医患关系的主要制约手段。我国的《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民法通则》及《侵权责任法》等都为调节医患关系制定了诸多的相关条文,在医疗行为和医疗纠纷处理中都能保护病人和医生的权益。

猜你喜欢
医者医患医药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