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穴探析

2013-01-23 21:02张训浩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2期
关键词:劳宫小指合谷

张训浩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04120)

后溪穴系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位于手掌尺部,属于特定穴五输穴中的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是临床常用穴位。现从穴位名称、定位、解剖结构、主治病证、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后溪穴进行探讨。

穴名探源

1.出处:出于《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腧。”

2.穴名释义:《会元针灸学》:“后溪者,后是手小指本节后也,溪者小沟也,手小指外侧握拳肉起如山峰,按之似小豁之曲,故名后溪。”《经穴释义汇解》:“穴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凹陷处。握拳时,穴处肉起如山峰,按之似小豁之曲,故名后溪。”《腧穴命名汇解》:“……《甲乙经》记载:‘后溪者,木也’。”

穴位定位

1.古代:《针灸甲乙经》:“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

2.现代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1]。

解剖结构

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浅层分布有神经手背支,尺神经掌指和皮下浅静脉等。深层有小指尺侧固有动、静脉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病证

1.古代:《针灸甲乙经》:“振寒,寒热,肩臑肘臂痛,头不可顾,烦满,身热,恶寒,目赤痛,目眦烂,生翳膜,暴痛,鼽衄,耳聋,臂重痛,肘挛,痂疥,胸满引臑,泣出而惊,颈项强,身寒,后溪主之。”“寒热颈颔肿,后溪主之。”“狂,互引,癫疾数发,后溪主之。”“主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肘臂挛急,痂疥。”《肘后歌》:“胁肋腿痛后溪妙。”《拦江赋》:“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颈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挛急。”《标幽赋》:“阳跷、阳维并督脉,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千金方》:“后溪主眦烂有翳、肩臑痛、风身寒、泣出而惊、身热恶寒、耳鸣等。”

2.现代:《新针灸学》:“防治肘臂部肌肉痉挛、癫痫、鼻出血、角膜炎、耳聋、疥疮、扁桃体炎、头痛、肩胛部痛等。”《中国针灸学》:“主治头项强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癫狂、疟疾、闪腰、盗汗、热病、手指挛急、麻木、肩臂疼痛。”《实用针灸学》:“主治癫痫、热病、腰痛、头项强痛、目赤、耳聋、疟疾、胸胁痛、肘臂及手指挛急、精神分裂症、癔病。”《针灸学》:“主治疟疾、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肋间神经痛、盗汗、落枕、聋哑、腰痛。”

操作方法

刺法:直刺0.5~1寸,或透向合谷至2寸[1]。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min。

临床应用

1.古代:《针灸甲乙经》:“痰疟寒热:后溪、合谷。”“胸寒发疟:后溪、间使、大椎、身柱、三里、绝骨、合谷、膏肓。”“热多寒少:后溪、间使、百劳、曲池。”“寒多热少:后溪、百劳、曲池。”“厥心痛如锥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后溪、太溪。”《百症赋》:“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胜玉歌》:“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

2.现代:①单穴运用:吴耀持等[2]通过电针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与口服莫比可(MOBIO)片剂进行对照,采用Wilcoxon法检验两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差异性,发现电针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近、远期疗效优于药物组。马国良[3]单针后溪穴治疗落枕。方法如下:针向劳宫穴方向刺入0.5~0.8寸,得气后快速捻转,平补平泻,并嘱患者头部做缓慢前后、左右活动,尤向受限方向活动,留针30min~1h,中间每10min左右行针1次,病情顽固者在其活动时轻拍其肩部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1次而愈者88例,占73.33%,其余患者症状皆有改善,颈部活动度增加;2次而愈者23例,占19.17%。最多4次而愈。茅敏等[4]通过针刺后溪向合谷方向透刺1.5寸,施捻转手法,以患者感局部酸、麻、胀、重至整个掌部为度,留针20min,其间捻转行针1遍,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再行下一疗程,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经治疗4个疗程后,4级患者8例,显效3例,好转3例,有效1例,无效1例;3级患者20例,显效5例,好转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2级患者12例,好转9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5%。苗卫萍等[5]采取针刺后溪透合谷穴,分别采取“烧山火”补法捻转治疗下颌关节炎,采取前后捻转治疗渗出性中耳炎、血管神经性头痛以及采取平补平泻治疗乳突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周驰等[6]针刺双侧后溪穴,垂直刺入25~30mm,采用捻转泻法,留针0.5~1h,每隔15min行针1次,同时结合病人腰部活动,每天1次,共治疗3次,治疗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总有效率达到94.9%。②与其他穴位及方法配合运用:程宇等[7]采取快针人中、后溪穴配合走罐治疗急性腰扭伤,总有效率达到97.83%。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针刺人中穴。患者取坐位,术者持针向鼻中隔方向斜刺入人中穴,进针深度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令患者站立并旋转活动腰部3min后,再行针1次后出针。然后针刺后溪穴。患者取坐位,令其手掌微屈(可握脉枕),取患侧后溪穴,向劳宫穴方向进针,进针深度为1寸,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泻法1min后出针,每日1次。走罐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至腰骶部,先在背腰骶部涂上一层润滑油,再沿腰背部正中督脉的走行和足太阳膀胱经第1、2侧线的腰部循行处进行局部走罐,以皮肤颜色出现红紫为度。3d治疗1次。沈素绒[8]采取后溪穴治疗本经和督脉病证。本经病证:采取针刺后溪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落枕,针刺后溪、风池治疗太阳头痛,针刺后溪、颧髎、听宫、合谷、风池治疗面痛(三叉神经痛)。督脉病证:针刺后溪穴配合局部理筋、温和灸等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配合申脉、绝骨治疗癫痫,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陈倚天等[9]根据辨证分型采取后溪穴配申脉穴治疗颈型颈椎病,主穴:后溪、申脉、风池、天柱、夹脊穴、阿是穴、外关、曲池。配穴:兼外感者,配风府、合谷、列缺;气滞血瘀者,配内关、膈俞;肝肾不足者,配肝俞、肾俞、气海。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并接G6805-1电针仪,予连续波型中等刺激强度,每次30min,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7d,治疗颈型颈椎病总有效率84.9%。徐耀琳等[10]采用后溪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天1次,配合恩在适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最长治疗2个疗程,两个疗程间可暂停3d,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总有效率达到86.67%。

王泽林等[11]针刺后溪穴、外劳宫穴加局部穴治疗肩周炎,具体操作如下:先给予针刺肩髃、肩贞、肩髎、天宗、曲池等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继予针刺患侧后溪穴,直刺0.8寸,外劳宫穴手背斜刺进针0.5寸,行快速提插捻转之针法,使之迅速得气,间歇3~5min行针1次,中强刺激,留针15~20min。留针期间嘱患者做患侧肩关节旋前、旋后活动,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观察2个疗程,总有效率95%。

结语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多用于肢节酸痛,又是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善治督脉病,疏通项背部经气,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解痉镇痛、清热截疟的功效,广泛用于头项肢体病症、五官疾病、精神疾病等疾患,其中尤以治疗本经和督脉病证为主,如急性腰扭伤、落枕等。该穴无论单独使用,还是配合其他穴位使用,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很好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同时古今对比,现代后溪穴用于内科疾病等治疗的报道相对较少,在今后的临床中需进一步探讨。

[1]程宝书.新编针灸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369.

[2]吴耀持,张必萌,汪崇森,等.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1):3-5.

[3]马国良.单针后溪穴治疗落枕12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4):43.

[4]茅敏,牟欣,陈新.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4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5):313.

[5]苗卫萍,武良志.单刺后溪穴治验六则[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73-2074.

[6]周驰,夏玲华.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39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3):203.

[7]程宇,边丽娜.快针人中、后溪穴配合走罐治疗急性腰扭伤[J].河北中医,2011,33(4):576.

[8]沈素绒.后溪穴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3):20-21.

[9]陈倚天,许秉诚.后溪穴配申脉穴治疗颈型颈椎病[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3):62-63.

[10]徐耀琳,张国妮.后溪穴放血配合恩在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J].国医论坛,2010,25(5):29.

[11]王泽林,葛磊,李博慧.针刺后溪穴、外劳宫穴加局部穴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7):627.

猜你喜欢
劳宫小指合谷
走路握拳头脑健
降落伞(翻绳)
旋转手指操
劳宫穴的妙用
手指舞 《鱼儿鱼儿水中游》
雨林游记
人人手上都有一个“解压阀”
劳宫穴断心火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