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医案心得

2013-01-23 21:02刘世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2期
关键词:曲池主任医师方剂

李 萌 刘世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100035)

刘世平主任医师师从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吴效仁,其临床辨证施治针法精深,每取佳效,擅长治疗脑血管病、面瘫、痹证、坐骨神经痛、内分泌失调、痛证等。刘世平主任医师的镇静调气针刺手法是经过不懈的练习而得来的,能达到200次/min以上均匀稳定的捻针速度。笔者有幸跟随刘世平主任医师进行针灸学习,体会到其针灸经验丰富,在明确辨证后,根据不同的病证,按照“君臣佐使”的穴位组合,应用不同的针刺手法进行治疗,效果甚佳,举一医案予以详细说明。

患者,女性,58岁,周身瘙痒3月余。瘙痒部位走窜,皮肤可见抓痕,精神紧张时症状加重,伴失眠,嗜食肥甘,小便可,大便干,舌暗红,苔白微黄厚,脉弦滑细。取穴:“君”用内关,“臣”用足三里、三阴交、曲池,“佐”以安眠,“使”用天枢。针刺3次后瘙痒较前减轻,失眠好转,减安眠穴,仍大便干燥,加用支沟穴。

分析:君臣佐使是方剂学术语,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载:“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刘世平主任医师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将君臣佐使应用于取穴法则中,即君穴为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穴位;臣穴指辅助君穴治疗主证的穴位;佐穴指配合君臣治疗兼证的穴位;使穴为调和之穴位,使之阴阳平衡。结合上述医案中患者周身瘙痒,《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痒者,皮表之疾也,心为阳而“部于表”;情绪急躁,过极化火,心火旺盛,加之嗜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湿热困于肌肤,故见皮肤瘙痒;心火扰神,故见失眠;脾失健运,大肠运化失司,故见便秘。结合舌脉症,考虑证属心火旺盛,湿热郁滞肌肤。取穴:“君”用内关,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手法应用镇静调气针刺手法,取其安神定志之意,亦有疏导水湿之功。“臣”用足三里、三阴交及曲池。足三里主一身之气血,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之功能;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是足三阴经交会处,起到健脾化湿之功,并通调三经;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起到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之功。三穴合用辅助君穴,治疗主证,应用泻法,起到清热利湿之功。“佐”以安眠,该穴为奇穴,平补平泻之法,配合君臣治疗兼证失眠。“使”用天枢,是大肠经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针灸治疗均具有双向性,方用此穴,平补平泻,以调和诸穴位,交通气血,阴阳平衡。治疗之中,君穴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穴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患者经治疗后失眠好转,后暂不予针刺安眠穴,改应用手少阳三焦经之支沟宣泄三焦之火,以清热泻火、调理脏腑。

以上是对病例的分析及总结,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针灸的取穴亦可根据“君臣佐使”的方法进行分析及选择,遵守配穴的原则及规律,更好地发挥针灸的临床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曲池主任医师方剂
同时服用多种药,不良反应如何避免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郭朋主任医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养从口入,痒从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