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落枕3例

2013-01-23 21:02陈宗勇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2期
关键词:颈项经脉督脉

陈宗勇

(陈宗勇中医内科诊所,广东 汕头515071)

落枕临床表现以急性颈项部肌肉痉挛、疼痛、僵硬、板滞和颈部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又名“失颈”、“失枕”。最早见于《素问·骨空论》。多因睡卧姿势不当、颈部感受风寒或外伤引起。症见颈部酸痛不适,俯仰转动不灵,轻者经2~3d休息可自愈;重者疼痛延及侧肩、背及上肢,头向一侧歪斜,伴侧颈部压痛,并可向后脑部及肩臂部放散导致筋膜炎。前者多发于青壮年,后者常见于中老年,此症若施治及时一般都可治愈,但也有迁延日久难愈者。

例1.男,39岁,于2011年2月15日初诊。主诉:颈项强痛3个月余。3个月前突然发生左侧颈项强痛,请按摩师推拿治疗2周左右,效果不显。又在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被确诊为颈椎骨退化劳损。曾服中西药物和多方治疗罔效。近来症情更为严重,不能转侧和后仰,且每以夜间加剧,经患者介绍来我诊所医治,患者求为其速效解除病痛。现证:左侧颈项强痛,寒热,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食欲不振,精神疲惫,左侧胸锁乳突肌、下颌角后有明显压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此乃气血阻滞阳明经脉引起。治以行气活血通络,针取手三里(左侧用指针)。第一次指针后疼痛立减,病人身上似觉有汗,颈项亦可以自由活动。2月18日二诊:指针后疼痛基本消失,仅在活动时有微痛,仍指针上穴。2月22日三诊:疼痛完全消失,食欲大增,精神尚佳。1周后查访已痊愈。

按:此例患者发病虽未感觉有明显的诱因,但一般的落枕发病多为风寒之邪侵袭所致,致使阳明之经气运行不畅,经筋之气阻滞,故取阳明经之手三里穴,运用指针以疏通阳明之气血,从而达到经脉通而疼痛消失,经脉之功能恢复而头项活动自如。

注:“指针疗法”为以指代针的治病手法,包括揉、扪、切、捏、点5种基本指法。又称为“点穴疗法”,源于武术点穴功夫演变而来的一种经络腧穴治疗、保健方法。指针法通过术者徒手操作,以点、按、揉、掐、拍等手法直接施治于患者的腧穴、经络等部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和辅助治疗的目的。

例2.女,33岁,2010年7月9日初诊。主诉:于2个月前自家淋浴洗头,因断电没有把头发吹干,用干浴巾擦后睡觉,当晚觉得枕头有微湿之感,醒后即觉项部酸痛,动则微痛。在某诊所推拿按摩治疗1个月症状有所好转。2个星期前夜晚因空调温度较低受凉而复发,再到该诊所推拿按摩治疗6d无效,疼痛渐增,即来我诊所求治。现证:项部酸痛,沉胀,活动不便,尤其当头向前俯时更甚,痛时连及肩胛不适。治以首针刺双侧液门透中渚穴,并嘱其腹式缓呼吸,行针三度,头项疼痛已减,左右活动亦无妨碍,唯头前俯时仍痛,乃加刺人中,行针50s,此症消失后则减刺人中,只针前穴,施以前法,每日1次,共针6次,基本治愈。2012年初春,她介绍患者来我诊所治疗,顺便咨询其项部酸痛症已痊愈,至今未发。

按:针刺液门透中渚治疗落枕项痛,针可以由液门沿4、5掌骨之间刺入1~1.2寸,得气后患者仿气功之缓慢匀调的腹式呼吸或随其自然呼吸,将针左右捻转(即行针),同时令患者左右前后活动头项,以使与针之捻转相配合,每次捻转时间以1min为一度,间隔3~5min再施一次,一般3~5度即可。前俯或后仰受限甚者加刺人中或承浆;左右回顾痛甚者,加刺同侧或双侧风池。当捻转时,如有气至痛处,立效。但疾病千变,需辨证施针,不能拘一。

本针刺可治疗由多种原因所引起之项部疼痛,包括落枕、扭伤、风湿、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疼痛、颈部活动功能障碍,尤其是后伸及旋转功能受限者,颈椎病伴有脑血管疾病症状等。自觉项部疼痛,或项痛掣及肩上和肩背,头项左右回顾困难,前俯后仰不便,局部肌肉紧张有触痛,按经络辨证,多属少阳;兼见前俯或后仰困难者,系督、任受累。液门为手少阳之荥穴,中渚为输穴,施以透针有疏利少阳三焦之效;人中穴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可以泻督脉;承浆可以理任脉之气;风池位于项后枕骨之下,大筋之外陷中,为手足少阳经之会,又具疏风、散邪、镇静止痛的作用。落枕,按中医学“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原则治疗。《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针刺有通经络、调气血、止痛的作用无疑,这是中医针刺通调气血治疗疾病的原理。

例3.男,55岁,2012年7月11初诊。主诉:项脊强痛1个星期,患者于1个星期前在工厂加夜班,由于长夜吹风扇,微感恶寒发热,伴头晕心烦,睡眠不好,食纳不香。第二天站立时即觉项脊强痛,呈持续性疼痛,不能左右转侧,睡觉时亦不能翻身。现证:舌淡,苔微黄,脉缓。此属于寒湿之邪阻遏督脉与太阳经所致。治以散寒除湿,通经活络,针取大椎(针后加艾条悬灸)、风门(用真空拔罐)、天柱(针刺)。二诊:7月13日。经2次针刺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夜卧时可慢慢翻身,睡眠尚可,仍继针上穴。三诊:7月16日。患者自诉脊、项疼痛消失,活动自如,饮食未增,全身乏力。服中药以善其后,以自拟汤补益肝肾,强筋通脉。进10剂后食欲明显,诸症悉除。身体虚弱者施以针药同用,更能相得益彰,针药合治之效果可知余言之不谬。

按:督脉循行在头背正中,足太阳经脉从巅入脑,还出别下项,会于大椎。督脉总督诸阳,如病则脊强,如《马元台张隐庵合注素问灵枢》曰:“督脉行于脊中,故其为病,脊强反折,而不能屈伸者也”。此例患者由于长夜吹风扇,感受寒邪,寒湿凝滞于督脉及太阳之筋而致脊项强痛,故针灸大椎以调理气机,解表散寒;风门拔罐祛邪外出;针天柱以解痉止痛。诸穴相配,扶正祛邪,通调气机,使寒湿之邪祛而病愈,为了巩固疗效终以自拟汤补益肝肾、强筋通脉,以善其后。

讨论

落枕大多由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负重颈部扭伤或风寒湿邪侵袭项背所致。由急性损伤和风寒湿外邪侵袭引起的,检查时发现颈部肌肉痉挛,有明显压痛点和局部疼痛、僵硬。《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痉者,经脉强急,不得屈伸,湿闭气血,不得流通,故皆属于湿也。”说明筋脉拘急,不能屈伸,是由于“阴湿之邪”内阻于气血,血行不畅而致。《伤科汇纂》亦记载:“有因挫闪及失枕而项强者,皆由肾虚而不能荣筋也。”本病多因风寒外袭太阳经脉,致气血凝滞,脉络不通,项失所养,引发疼痛;或因颈项部用力不当、夜寐位置欠佳、外力损伤等造成血瘀气滞,经脉痹阻,而致项强不利,疼痛难忍。本证虽有外感、扭伤之别,针灸、药物、理筋等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疗效,诸法可同时并进,亦可单独使用。临床上根据病情四诊合参,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颈项经脉督脉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董宣何以被称为“强项令”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按按脚底护颈椎
最方便的健身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金井战国古墓遐想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