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益肾利湿法治疗泌尿系结石

2013-01-23 21:02崔艳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2期
关键词:酸胀金钱草鸡内金

崔艳霞

(河南省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463200)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淋证中的“石淋”、“血尿”、“腹痛”等范畴。近几年来,笔者用滋阴益肾利湿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治疗方法

滋阴益肾利湿法为基本法则,根据临床症状选方加减,服药15~40剂。

典型病例

1.患者,男,30岁,2009年7月因右腹痛持续一天,伴腰痛酸胀、尿色红就诊。证见腹痛拘急,腰痛酸胀,小便红赤有热涩感,有时低热,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渴而不欲饮,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检验结果:蛋白(+),镜检红细胞满视野,草酸钙结晶少许,潜血(Ⅱ)。腹部平片未显影,B超示“右侧输尿管上端结石合并右肾轻度积水”。中医诊断为石淋、血尿,西医诊为右输尿管结石并右肾轻度积水。证属湿热郁滞下焦,阴虚内热,砂石内阻。治宜滋阴益肾,利湿通淋。方用:生地黄、熟地黄各15g,旱莲草15g,知母10g,白芍12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20g,蒲黄10g,白茅根30g,枳壳12g,怀牛膝12g。上方服3剂,腹痛止,尿色清,烦热解。继又酌加鳖甲15g,三棱10g,石韦12g,连服12剂。患者复诊时告知小便时解出一枚绿豆大小结石,后经B超复查未见结石。

2.患者,男,65岁,2011年9月18日初诊。既往有泌尿系结石病史,曾于2010年底B超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有米粒大小结石,长期服清利排石方药而未见效,今天骤然腹痛如绞,并向阴部放射,汗出,恶心欲呕,来院即给予黄体酮、维生素K3等肌注,症状缓解。邀中医治疗。症见腹痛酸胀,身困乏力,汗出烦躁,夜寐梦多,小便不爽,舌红绛,苔薄少津,脉细。检验结果:蛋白(+),红细胞(+)。诊为“石淋”(左输尿管结石),证属结石阻络,邪热久羁,肾阴亏虚,气化不行。拟以滋阴补肾利湿通络为治法。方用六味地黄汤合猪苓汤加味。方药:熟地黄30g,山萸肉15g,山药15g,牡丹皮12g,茯苓12g,猪苓12g,泽泻15g,阿胶15g(烊化),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枳壳12g,牛膝12g。每日1剂,煎服。嘱多饮水,服药后从高处往低处跳跃。服药期间腹痛隐隐,偶尔增剧,此乃结石下移。续于原方加黄芪30g,穿山甲15g,因势利导,服30余剂,后排出大米样褐黄色结石3枚,告愈。

体会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血尿”、“腹痛”等范畴,多为肾虚气化不利,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而成。临床单用清热利湿通淋之法,效果不尽满意。利湿通淋和益肾滋阴并举,能显著提高疗效。而益肾重在滋补肾阴,兼顾肾阳。如结石阻滞肾络久失清利,或平素阴虚之体,肾之精气被湿热损伤,或年老体弱、劳累过度以及房事不节均可致肾之气阴亏损,出现口渴咽干,五心烦热或时有低热,夜寐心烦或消瘦乏力,舌红少苔,或苔有裂纹,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顾氏医镜》云:“凡治五淋,宜壮水滋阴渗湿分利小便为主。”本人宗此拟滋阴益肾利湿之法,标本同治,收效颇佳。对久治不愈或结石体积较大(横径不超过0.8cm),嵌顿梗阻于输尿管并发积水,腰酸胀痛,治疗多选枸杞子、熟地黄、淫羊藿、肉苁蓉、旱莲草之类,加以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利湿通淋、溶石排石之品,佐以穿山甲、琥珀、枳壳、黄芪补气行气,活血化瘀。通过益肾助其气化,扶正固本,推动结石排出;滋阴顾护阴津,使邪祛而不伤正,有利于砂石溶解,并可明显增加尿量;结合多饮水,从高处往低处跳跃,促使结石下移排出。

猜你喜欢
酸胀金钱草鸡内金
消化不良试试鸡内金粥
金钱草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的建立及与混淆品的差异研究
鸡内金喷膜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鸡内金化“石”验方四则
手到病除
金钱草,不起眼儿的排石良药
鸡内金
金钱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苏木泡脚养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