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消渴兼证体会

2013-01-23 21:02秦廷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2期
关键词:阿胶中医学黄连

秦廷燕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0308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为多见并发症,如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泌汗异常、糖尿病失眠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学将糖尿病归属消渴范畴,而将上述兼证分属于诸多病证中,如痞证、汗证、不寐等。笔者近年来采用经方治疗此类病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辛开苦降、攻补兼施疗痞证

糖尿病胃轻瘫归中医痞证,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满、隐痛,食欲不振,恶心,或心烦不安。此证病机为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常。采用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治疗,切中病机,疗效确切。

典型病例:患者,女,53岁,患糖尿病11年。曾口服美吡达、二甲双呱等降糖药物,血糖开始控制良好,后空腹血糖逐渐升高,达15.8mmol/L,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降至8.0mmol/L以下。患者自述近半年胃脘部胀满,不思饮食,口干口苦,恶心干呕、心烦神疲,睡眠尚可,小便调,大便偏稀,舌淡红,舌苔薄黄,脉细弦。上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运动不规则,钡剂排空延缓。口服多潘立酮效果不好。给予半夏泻心汤化裁。药用:清半夏12g,黄芩10g,黄连5g,干姜9g,人参10g,苍术9g,葛根18g,旋覆花10g(包),鸡内金10g,苏梗10g,生甘草6g。5剂水煎服。二诊:患者精神好转,呕吐消失,胃脘胀满缓解,口干不苦,大便成形,舌淡苔薄黄,脉细。上方去旋覆花、苍术,加莪术6g,羌活6g,焦三仙各10g,5剂水煎服。三诊:患者上腹痞满明显减轻,食欲增加,复查空腹血糖7.1mmol/L,继服二诊方5剂巩固疗效。

体会:糖尿病胃轻瘫是由于糖尿病损害胃肠神经、微血管,从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所致。在中医学文献中对此早有论述,《内经》就把消瘅与发满并论。胃脘属中焦脾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升降功能协调,就可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运化、输布的生理过程。若中土虚弱,或痰湿水饮之邪阻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而出现脘腹胀满、纳差恶心等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灵枢·本藏》云:“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该例患者消渴日久,脾胃虚损为本,湿热中阻为标。一诊采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清热燥湿、补中降逆,结合降糖药对,取得效果。二诊呕逆止,改用健胃活血之莪术、风药羌活助胃肠活动,疗效进一步加强。

养阴清热、调和营卫治汗证

糖尿病泌汗异常属中医学汗证,临床多见头面部、胸膺部,动则多汗,甚至大汗淋漓,而下肢泌汗不多。此证病机为气阴两亏、营卫失和。采用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典型病例:患者,男,65岁,2型糖尿病病史7年。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空腹血糖7.6mmol/L,餐后2h血糖10.8mmol/L。自述一年来出汗增多,吃饭、活动时明显,头面部汗出如洗,口干心烦、神疲乏力、小便尚可,大便偏干,夜眠不实,舌红,苔淡黄,脉细软。给予玉屏风散合当归六黄汤化裁。药用: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地黄12g,黄芩10g,黄连6g,黄柏9g,当归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太子参20g,五味子10g,天花粉30g,火麻仁30g。5剂水煎服。二诊:患者来诉服药后烦渴大减,头面部出汗较前略少,大便软,睡眠仍不好,自觉乏力,舌红少苔,脉沉细。上方去火麻仁、天花粉,黄芪加至30g,加炒枣仁30g,远志10g。5剂,水煎服。按此方加减调理半月,患者出汗正常,睡眠好,血糖平稳。

体会:糖尿病泌汗异常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引起汗腺功能失常所致。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汗液来自水谷。《素问·评热病论》云:“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谷气内盛则生精,精气外达而能为汗。消渴日久,出现卫表不固、阴亏内热等病机变化,致腠理开合失司,进而造成汗液排泄异常。汗多更加重津亏气耗,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情。本例患者患糖尿病多年,气虚不能固表,阴虚内热上扰,故一诊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当归六黄汤养阴清热,加龙骨、牡蛎安神敛汗。二诊气虚明显,加大黄芪用量,另加炒枣仁内补营血安心神,外敛营阴止虚汗。诸药对证,一气呵成,效如桴鼓。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治失眠

糖尿病合并失眠为临床多见,轻则睡眠欠佳,或难以入睡,或夜半易醒,再难入睡,或梦多睡眠不实;重则彻夜不能入眠,次日精神不振,头昏脑涨,心烦易怒。使血糖波动不稳。此病机是阴虚火旺,心神被扰,应用黄连阿胶汤治疗,疗效满意。

典型病例:患者,男,48岁,患糖尿病9年,高血压病3年。最初口服降糖、降压药物,现改为口服降压药,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近2年来夜间睡眠不实,多梦易醒,醒后再入睡困难,次日头晕乏力,心烦口干,二便尚调,舌红少苔,脉细弦。血压不稳,血糖也时时超标。给予黄连阿胶汤化裁。处方:黄连6g,黄芩10g,白芍15g,阿胶10g(烊化),生地黄12g,天麻6g,龙齿30g(先煎),炒枣仁30g,五味子10g,灯心草3g,生甘草5g,鸡子黄1个(搅拌入煎好的中药内)。7剂水煎服。半月后患者来电告知,服上药5剂后睡眠有改善,精神好转,服完7剂,又按原方再买7剂煎服,现睡眠基本正常,血压、血糖平稳。

体会: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发病原因很多,但糖尿病合并失眠有其特点,消渴患者本质多阴虚,阴虚则火旺,虚火扰心,故眠差多梦。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与此类病证合拍。成无己云:“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子黄、阿胶之甘以补血;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热。”方中加龙齿、酸枣仁、五味子养心重镇安神,加灯心草解决入眠困难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消渴之病由来已久,其兼证涉及面很广,虽然古今消渴已有很大不同,但先贤流传下来的经典方剂,于今时今日应用仍有卓越效果,足见只要辨证准确,方证相投,古方定能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阿胶中医学黄连
欢迎来到2060年!
欢迎来到2060年!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不一样的“双黄连”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
阿胶,功效与品质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