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阿胶原料动物驴的种质资源概况△

2013-01-23 23:57胡晶红张永清丁代兄
中国现代中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母驴阿胶

胡晶红,张永清*,丁代兄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201)

我国阿胶原料动物驴的种质资源概况△

胡晶红1,张永清1*,丁代兄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201)

阿胶属于传统中药之一,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用量逐年大幅度增加,驴皮是其基本原料。驴的养殖历史悠久,经长期自然与人工选择,其种质资源丰富,各地均有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驴的品种不同,形态特征、适应能力、生育特性等均有明显差异。本文对全国各地驴的地方品种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其分布区域、形态特征、生育特点等内容,旨在为选育优良品种、实现规范化养殖,提高和稳定驴皮产量与质量,促进驴养殖业及阿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阿胶;驴;驴皮;种质资源;品种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药用历史已长达二千多年,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良药,也是畅销国内外、久负盛誉的著名滋补药[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quusasinusL.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可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2]。现代研究证明,阿胶含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止血补血、抑瘤增效、增强免疫等药理活性[3],不仅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等妇产科疾病,还可用于循环、消化、血液、神经、呼吸、泌尿等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4-6]。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不仅阿胶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其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驴皮是制作阿胶的基本原料,驴皮的产量与质量直接决定着阿胶的产量与质量。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养驴主要是利用其乘、挽、驮的功能。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速,驴乘、挽、驮功能逐渐被机械所代替,结果导致驴的养殖规模急剧减小,驴皮产量大幅度降低,这已经成为限制阿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驴皮GAP生产基地,发展以产皮为目标的驴养殖业,是促进阿胶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驴养殖历史悠久[7],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优化,形成了众多品种,种质资源丰富。驴皮产量与质量与驴的种质关系密切,品种不同驴皮的产量与质量有显著差异。选育优良品种,提高驴皮产量与质量,是建立驴皮规范化生产基地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对驴的种质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与总结,现归纳如下。

1 野生种质资源

驴是由距今约6 000~7 000万年前第三纪出现的“骒节目”一类动物进化而来。世界上的野驴分为亚洲野驴与非洲野驴两大类。亚洲野驴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叙利亚、印度及我国西部的沙漠地带和干旱草原等亚洲内陆,现有3个野生种:①库兰驴,又称蒙古野驴(Equushemionus),广泛分布于阿尔泰山南北,北部在蒙古和俄国贝加尔湖、中亚细亚地区,南部在我国新疆、内蒙、甘肃西部干旱草原;②康驴,又称西藏野驴(E.kiang),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以及我国西藏和青海地区;③纳格尔驴,又称伊朗驴,主要分布于印度、伊朗、阿富汗及俄国境内,并与库兰驴南部分布区相连。非洲野驴可分为努比亚野驴、索马利兰野驴两个亚种。前者主要分布在尼罗河、红海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的多山半沙漠地区,后者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红海沿岸[7]。中国境内野驴包括蒙古野驴和西藏野驴,前者分布于蒙新区,后者分布在青藏区[8]。

1.1 蒙古野驴

其分布区域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冷热各趋其极。降水少,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气候极端干燥,风沙危害严重。植被结构单纯。因自然环境条件极为恶劣,尽管栖息地域浩瀚,活动范围广阔,但其种群繁衍缓慢[8]。蒙古野驴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 cm,肩高约120 cm,尾长80 cm左右,体重约250 kg。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分界线。

1.2 西藏野驴

分布地域涉及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和四川等地的30个县(市),该区域以高寒为其自然环境主要特点,年平均气温低于0 ℃,全年任何月份都可出现低于0 ℃的气温,许多地方全年或几乎全年都有霜冻。高原空气稀薄而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能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为主[8]。西藏野驴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灵活转动;吻端圆钝,颜色偏黑。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

2 驯化种质资源

据记载,6 000年前驴在非洲的东北部开始驯养、家化。3 500年前,经西亚、中亚引入我国新疆天山以南和甘肃等地。殷商至两汉时期,驴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向中原内地传播。唐、宋时期,驴作为役畜,已经遍布中原。因各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经长期自然与人工选择,形成了若干体尺外貌和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差异的品种。据体型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9]。

2.1 大型驴

体格高大,结构匀称,毛色纯正。体高一般在130 cm以上,体重在260 kg左右。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农业发达地区,因农耕和社会发展需要,多行舍饲,管理精细,重视品种选配。关中驴、德州驴、晋南驴、广灵驴等均属此类。

2.1.1 关中驴 产于陕西关中平原,以咸阳、兴平、武功、乾县、醴泉五县为中心产区。该区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利灌溉条件良好,有种植苜蓿、黑豆、豌豆养殖牲畜的传统习惯,养殖历史2 000余年。关中驴平均体高,公驴133.2 cm,母驴130.0 cm;平均体重公驴290.0 kg,母驴256.1 kg。身体略呈长方形,头颅高昂,眼大有神,体质健壮,四肢结实,抗病力与持久力强。被毛短细,富有光泽,毛色有黑、栗、灰3种,以黑毛最多。该品种是我国驴种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良种之一[10]。

2.1.2 德州驴 德州驴又称渤海驴。主产于山东德州地区,以沾化、无棣、广饶等县为中心产区。该区域属黄河冲积平原,农业较发达,盛产各种粮棉等经济作物,饲草来源丰富。德州驴体型方正,外形美观。平均体高,公驴136.4 cm,母驴130.1 cm;平均体重,公驴266.0 kg,母驴245.0 kg。头长大,尤其是鼻梁部长,大于一般驴而接近于马为其特点。颈宽厚,背腰平直粗实,尻部发育好,四肢粗壮,蹄大坚实。依毛色不同分为三粉和乌头两种类型。三粉驴鼻、眼周围和腹下粉白,全身为纯黑,体质干燥结实,体型偏轻,皮薄毛细,四肢较细,肌腱明显,蹄高而小,步样轻快。乌头驴全身乌黑,无白章,体质偏疏松,体型厚重,体躯较宽,四肢粗壮,关节圆大。德州驴属于世界上少有的大型驴,是我国宝贵的畜牧种质资源[11]。

2.1.3 晋南驴 主产于山西南部运城市和临汾市南部,以夏县、闻喜县为中心产区,包括平陆、芮城、永济、临漪及临汾南部各县市。该区域有平原、丘陵和山地,地形虽复杂,但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当地农民喂养精心得法,全年舍饲,重视选配和幼驹培育。晋南驴体型长方形,体质紧凑,外貌清秀细致。平均体高,公驴134.3 cm,母驴130.7 cm;平均体重,公驴249.4 kg,母驴256.3 kg。头部清秀,大小适中,颈部宽厚而高昂,髻甲稍低,背腰平直,尻略高而斜,四肢细长,关节明显,肌腱分明,前肢有口袋状附蝉。尾细长,似牛尾。皮薄而细,毛色以黑色带三白(粉鼻、亮眼、白肚皮)为主,少有灰、栗色[12]。

2.1.4 广灵驴 主产于山西东北部广灵、灵邱两县,周边各县也有分布。该区域山岳起伏,地处塞外山区,风大沙多,气候变化大,是塞外主要杂粮产地。广灵驴骨骼粗壮,体质结实,耐寒性强。平均体高,公驴138.4 cm,母驴134.1 cm;平均体重,公驴305.3 kg,母驴234.0 kg。驴头较大,鼻梁直,眼大,耳立,颈粗壮,鬐甲宽厚、微隆,背部宽广平直,前胸宽广,尻宽而短,尾巴粗长,四肢粗壮,肌腱明显,关节发育良好,管骨较长,蹄较小而圆,质地坚硬,被毛粗密。体躯被毛黑色,但眼圈、嘴头、前胸口和两耳内侧为粉白色,也有全身黑白毛混生并有五白特征者[13]。

2.1.5 疆岳驴 是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以陕西关中公驴为父本、当地母驴为母本杂交培育而成的品种。主要分布于新疆喀什、和田等地,中心产区岳普湖县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盖孜河下游,其东北部和西南部为戈壁沙漠,西北部和东南部为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度变化大,自然光照条件充足。疆岳驴具有明显兼用体型,体格硕大。平均体高,公驴135.5 cm,母驴129.6 cm;平均体重,公驴313.4 kg,母驴284.7 kg。头干燥且长大,额宽,眼大明亮。耳朵长而直立,颈部长、直,肌肉充实。鬐甲较高,胸深宽阔,腹部充实而紧凑,背腰平直。肢蹄结实,蹄大坚实有力,四肢发达,蹄圆质坚。尾毛短,被毛为深黑色,口轮、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白色[14]。

2.2 中型驴

体高多在115~125 cm,体重多在180 kg左右。结构良好,毛色比较单纯,多为黑色。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冀北高原和豫中平原。该区域多为杂粮产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大型驴产区稍差,但养殖数量多,喂养比较精细,重视公驴的选育,多从大型驴产区选购公驴与当地中、小驴相配,经长期选育而成。佳米驴、泌阳驴、庆阳驴、淮阳驴等均属于此类。

2.2.1 佳米驴 主产于陕西佳县、米脂和绥德,中心产区在三县毗连地带,分布到附近各县。该区域地处陕西北部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梁岗起伏、沟壑纵横、土地零散、道路崎岖狭窄。春季多风,夏热冬寒,干旱少雨,适宜种植杂粮,兼种大量苜蓿。佳米驴体型略呈方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眼大有神,耳薄而立;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端正,关节强大,肌腱明显,蹄质坚实。平均体高,公驴125.8 cm,母驴120.9 cm;平均体重公驴217.9 kg,母驴205.8 kg。毛为粉黑色,因白色部分大小不同,又分为黑燕皮和黑四眉两种。前者全身被毛似燕子,仅嘴头、鼻孔、眼周以及腹部为白色;后者除具有黑燕皮特征外,腹下的白色面积较大,甚至扩展到四肢内侧、胸前、额下及耳根处[15]。

2.2.2 泌阳驴 主产于河南省西南部的泌阳、唐河、社旗、方城、南阳等市县,以泌阳、唐河两县为中心产区。该区域四季分明,属暖温带气候。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农牧业生产发达,并盛产麦类和各种杂粮。以谷草、豌豆为主要饲料,可利用河滩、丘陵放牧,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泌阳驴公驴富有悍威,母驴性温驯。体型呈方形或高方形,平均体高,公119.5 cm,母119.2 cm。公驴体重189.6 kg,母驴188.9 kg。结构紧凑、匀称,灵俊清秀,肌肉丰满,多双脊双背。背腰平直,头干燥、清秀,口方正;耳大适中,耳内中部有一簇白毛;头颈结合良好,腰短而坚,尻高宽而斜,四肢直,系短而立,蹄质坚实。毛色以三粉为主[16]。

2.2.3 庆阳驴 主产于庆阳市的镇原、庆城、环县、华池等县(区)。该区域地处甘肃东部黄土高原,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发达。因交通不便,多养驴役用。庆阳驴结构匀称,体态美观,头中等,眼大圆亮,耳中等长,体形近正方形,体长稍大于体高,颈肌厚,鬃毛短少,肋骨拱圆,背腰平直,尻部稍斜较钝圆,前后胸发育良好,四肢端正,关节筋腱大而明显,蹄大小适中。平均体高,公驴约130 cm,母驴122 cm;平均体长,公驴130 cm,母驴121 cm。被毛短粗而密,毛色以黑毛为主,其次为粉三黑、青毛或灰毛[17]。

2.2.4 淮阳驴 主产于河南沙河及其支流两岸的豫东平原东南部,即淮阳、郸城西部,沈丘西北部,项城和商水北部,西华东部,太康南部和周口市,以淮阳县为中心产区。该区域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以淤土、两合土最多,土质肥沃,盛产麦类和杂粮,当地以驴为主要役畜。淮阳驴体型略为长方形,体幅较宽,头略显重,肩较宽,其鬐甲高,前躯发达,中躯显短,呈圆桶形,四肢粗大结实,尾帚大。平均体高,公驴123.4 cm,母驴123.1 cm;平均体重,公驴223.0 kg,母驴229.9 kg。毛色以粉黑为主,灰色少,纯黑更少,红褐色最少[9]。

2.2.5 和田青驴 原名果拉驴,主产于和田皮山县乔达乡、桑株乡、木吉乡、藏桂乡、皮亚曼乡等地,该区域属典型大陆性暖热带干旱荒漠化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和田青驴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使役性能好,是较优良中型驴品种之一。其体高以125~130 cm居多,耳长,头大而粗重,鼻孔大,眼睛明亮有神,下颌发达,颈长短适中或略短,胸宽,肋骨拱圆开张,肌腱发育良好,四肢关节粗大,蹄小质坚,毛色主要为青色和青黑色[18]。

2.3 小型驴

俗称小毛驴。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体高平均在110 cm以下,体重在130 kg左右。所有产驴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及华北和江淮地区,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及东北三省部分地区也有分布。除内地农区外,一般饲养管理粗放,实行放牧或半舍饲,基本不喂料,所以体型小,结构差,毛色复杂,但以灰色、黄褐色居多,多有背线、肩纹等特征。对寒冷气候和粗放管理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役力较强,富有持久力。根据分布区域不同,可划分为新疆驴、华北毛驴、西南毛驴等。

2.3.1 新疆驴 主产于新疆南部喀什、和田地区及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及新疆北部也有分布。该区域属大陆性气候,气候温暖而干早,风沙多,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水量少。境内既有大面积的草原牧区,也有发达的绿洲农业。受气候、水源等条件限制,农业产量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全靠养驴农耕、驮运、乘骑。因区域不同又有区分,产于宁夏西吉、海原、固原者称西吉驴,产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和酒泉等地者称为凉州驴,产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者称为库车驴,等等。

2.3.1.1 西吉驴 主产于宁夏西吉县、原州区、海原县、隆德县及与甘肃静宁、会宁等接壤地区,该区域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心带,地形起伏,沟壑纵横交错,为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中温带半湿润到半干旱过渡类型。西吉驴平均体高,公驴100.97 cm,母驴99.92 cm。体型较方正,体质干燥、结实,被毛多为黑色,灰青毛次之。头稍大略重,鼻翼厚,眼中等大,嘴较方;背腰较平直,腹适中,前肢势正,后肢多有轻微刀状,运步轻快。耐粗饲、劳役,抗病力强,用途广,利用年限长,但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体成熟晚,繁殖率较低,后肢发育较差[19]。

2.3.1.2 凉州驴 又称“河西驴”。为甘肃最古老的原始品种,中心产区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凉州区,分布到酒泉、张掖地区。该区域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日温差较大,气候干燥。主要气象灾害有高温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山洪和雷雨冰雹。土壤多属灰钙土、栗钙土。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大麦、青稞、胡麻、油菜及瓜果蔬菜等。凉州驴短小精干,眼大有神,鼻孔大,嘴钝而圆,耳竖立、转动灵活,耳壳内外着生短毛。颈薄,中等长,鬣毛少,肌肉厚实,头颈结合紧凑,颈肩背结合良好。鬐甲低而宽、长短适中。母驴胸深,肋开张良好,腹大略下垂;公驴胸深而窄,腹充实而不下垂。四肢端正有力,骨细,关节明显,蹄圆形小坚硬。尾短小,尾毛较稀[20]。

2.3.1.3 库车驴 主产于库车县,境内地形复杂,有天山山区、戈壁地带、平原农区、干旱荒漠及草湖地区,气温、降水、蒸发、无霜期、积雪、植被覆盖度等差异很大,宜农宜牧。库车驴体型较小,但为新疆驴中体型稍大的一个类群,个体间差异较大,当地仍有大、中、小型驴之分。温情,早熟,繁殖力强,无论荒漠、戈壁、草湖都能生存和繁殖,抗寒、耐热、耐粗饲、耐劳,疾病少[21]。

2.3.2 华北毛驴 产于黄土高原以东、长城内外至黄淮平原,并分布到东北三省。境内有高原、平原、山区和丘陵,是我国北方农业区,驴为仅次于牛的第二大家畜。除黄河中下游的富庶农业区多产大、中型驴外,大部分的山区、高原农区、半农半牧区和条件较差的农区,因作物单产低、饲养条件差,而多养小型驴。近几十年来,为适应生产需要,一些农业条件较差而畜牧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沂蒙山区、太行燕山山区、陕北榆林地区、张家口地区、哲里木盟库伦旗和淮北地区等,均开展了大批养殖。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滚沙驴、内蒙古库伦驴、河北太行驴、山东小毛驴、淮北灰驴、苏北毛驴等之分[9]。

2.3.2.1 陕北滚沙驴 俗称陕北小毛驴,是我国北方长城沿线风沙区广为分布的一个地方性古老畜种。其体高107 cm,体质结实紧凑,外形结构匀称,行动灵活,善走沙地,耐劳苦,耐粗饲,耐风寒,适应性强。从古至今,滚沙驴既是当地农民主要交通工具,又是家庭必需的主要畜力[22、23]。

2.3.2.2 内蒙古库伦驴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库伦旗和奈曼旗。平均体高,公驴120 cm,母驴110.4 cm。结构紧凑,四肢粗壮有力,毛色有灰、黑两种,多数有白眼圈,乌嘴巴,腿上有虎斑。役用性能良好,善驮运、骑乘、拉车,当地称为“万能驴”。

2.3.2.3 河北太行驴 主要分布于河北太行与燕山山区及毗邻的山西、河南等地。平均体高,公驴102.4 cm,母驴102.5 cm。体型多呈高方形,头大耳长,四肢粗壮,毛色以浅灰色居多,粉黑色与黑色次之。

2.3.2.4 山东小毛驴 主要分布于山东沂蒙山区。平均体高,公驴108.0 cm,母驴109.8 cm。毛色多为浅灰色。多用于驮运、拉车。

2.3.2.5 淮北灰驴 主要分布在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包括宿州市、亳州市和阜阳市等。平均体高,公驴116.1 cm,母驴109.3 cm。体小紧凑,皮薄毛细,轮廓明显。头较清秀,面部平直。四肢细而干燥,关节坚实明显。毛色以灰色为主,具有背线和鹰膀,尾毛稀疏而短。属淮北灰驴血系的苏北毛驴,又称东海毛驴,体小轻巧,性情温顺,耐粗饲,抗病力较强[24]。

2.3.3 西南驴 西南地区多高山和丘陵,海拔较高,河流多,气温差别较大,干湿季节明显,农业较发达,主要作物为水稻、麦类、蚕豆 豌豆、甘薯、油菜,西藏更盛产青稞,作物秸秆和野草是主要饲草,豆类、麦类是主要精料。西南驴头显粗重,额宽隆,耳大长,鬐甲低,胸浅窄,背腰短直,尻斜短,腹稍大,前肢端正,后肢稍外向,蹄小而尖坚。被毛厚密,毛以灰色为主,并有鹰膀、背线和虎斑,其它毛色还有红褐色、粉黑色。具体类型包括云南各地的云南驴,四川甘孜、阿坝、凉山等地的川驴,等等。

2.3.3.1 云南驴 大理州是云南驴的主要产地,中心产区为祥云、宾川等地,该区域炎热、干燥、草被稀疏。驴体质结实干燥,头显粗重,额宽隆,耳大长;胸浅窄,背腰短直,尻斜短,腹稍大;前肢端正,后肢稍外向,蹄小而尖坚;被毛厚密,毛以灰色为主,并有鹰膀,背浅,虎斑;其它部分为红褐色。

2.3.3.2 川驴 主产于四川西部部分地区。全身结构紧凑匀称,各部结合良好。头大小适中,方正,额宽突出,鼻孔大,牙齐整。四肢短而强壮,肢势直立端正,关节大呈“竹节型”。被毛细,密而短,有光泽。平均体高,公驴96.2 cm,母驴94.8 cm;平均体重,公驴190 kg,母驴184.96 kg。会理驴是川驴的代表之一[25]。

3 讨论与小结

阿胶属于优秀的祖国医药文化,在防治疾病、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驴皮是阿胶生产最基本、最主要的原料,在人们对阿胶产量、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如何建立规模化、规范化的养殖基地,保证驴皮产量与质量,满足生产需求,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保证驴皮产量与质量,首先需要解决良种选育、环境选择、科学规范饲养、合理采收与加工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良种选育最基础、最重要。

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境内人工养殖驴的祖先来自非洲野驴,开始自新疆、甘肃传入,养殖历史悠久。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及人工定向培育,全国各地都有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形成了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种,根据体型大小分为大型、中型与小型三大类。体型大小与外界环境条件、饲料营养成分与人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环境利于生长发育、饲料种类丰富且营养价值高、喂养精心并实施良种选育时,驴的体型高大,反之体型就小。体型越小,地方品种数量越多。

驴的品种不同,不仅体型、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生长发育速度也有显著不同。若以驴皮作为产品目标时,宜选择体型大、生长发育速度快、皮厚、出胶率高、胶质优良的品种进行养殖,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当然,除种质外,养殖区域与环境、饲料种类与用量、采收时间与干燥加工方法等,对驴皮的产量与质量也有影响,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驴的种质资源丰富,每个品种均有其特有的优良品质,是开展良种选育的宝贵遗传材料。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及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驴的养殖数量在急剧减少,部分品种濒于灭绝。因此,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在对全国驴的种质资源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搜集保留种质,建立“中国驴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强对地方优良驴种的保护和扩繁力度,维持驴基因生物多样性,优化育种工作,培育生长发育快、肉品与驴皮品质优良的品种,大幅度提高驴养殖效益,促进驴养殖与阿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 陈瑞华,缪细泉.阿胶药史考[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2):38-3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75-176.

[3] 毛跟年,郭倩,瞿建波,等.阿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11):83-85.

[4] 尤金花,刘培民.阿胶及其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5,(11):498.

[5] 张保国,刘庆芳.阿胶现代临床研究与应用[J].中成药,2004,26(2):49-152.

[6] 常晓慧,向 阳.阿胶及其制剂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1,31(5):538-540.

[7] 吴锦淑,杨从军,段玉兰.浅谈中国驴种起源与驯化[J].山东畜牧兽医,2008,29(3)16-17.

[8] 郑生武,高行宜.中国野驴的现状、分布区的历史变迁原因探讨[J].生物多样性,2000,8(1):81-87.

[9] 侯文通,侯宝申.驴的养殖与肉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10] 惠恩举.天下名驴——关中驴[J].农村·农业·农民,2000,(10):19.

[11] 耿丽英,张传生.德州驴的品种特性及开发利用[J].山东畜牧兽医,2001,(2)17-18.

[12] 聂鸿瑶,张思云,冯志华,等.山西晋南驴[J].畜牧与兽医,1983,(2):17-19.

[13] 聂鸿瑶.广灵驴简介[J].辽宁畜牧兽医,1983,(5):16-19.

[14] 米尔卡米力·麦麦提,牛志涛.疆岳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J].当代畜牧,2011,(12):38-39.

[15] 陈树禄,李新春,刘汉玉,等.佳米驴遗传资源保存及利用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8,18(4):21-23.

[16] 王立之,李鸿文,李景芬,等.泌阳驴调查报告[J].河南农林科技,1983,(5):27-28,39.

[17] 陆军,常宏,郭宗弟,等.庆阳驴品种资源调查报告[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2):66-67.

[18] 魏华,杨飞,李萍.浅谈和田青驴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J].新疆畜牧业,2011,(1):53-54.

[19] 邵喜成,赵芳成,李忠杰.西吉驴遗传资源调查报告[J].中国畜禽种业,2011,(2):67-69.

[20] 沈善义,许惠.凉州驴的保种与开发利用[J].中国草食动物,2009,29(6):59-60.

[21] 新疆畜牧厅库车工作组.库车驴[J].新疆农业科学,1964,(10):405-406.

[22] 胡建国.滚沙驴屠宰试验[J].中国畜牧杂志,1989,25(6):36-37.

[23] 段彦斌,张瑞雪.陕西省驴种形成与生态变异规律初探[J].家畜生态,1985,(2):39-46.

[24] 杨利红,唐式校.东海毛驴种资源概况及保种的必要性[J].养殖技术顾问,2012,(3):60.

[25] 李天海.四川会理驴的资源情况与保护利用[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9,34(5):49-50.

GeneralResearchontheGermplasmResourcesofDonkeysastheRawMaterialofDonkey-hideGelatininChina

HU Jing-hong1,ZHANG Yong-qing13,DING Dai-xiong2

(1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nan250355,China;2ShandongDong’eEjiaoInc.,Liaocheng252201,China)

Donkey-hide gelatin,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distinguished curative effects,has been applied for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 market need is greatly increased yearly.The donkey skin is the basic raw material for donkey-hide gelatin.The donkey breeding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rough a long-term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abundant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unique local varieties have been generated.Different donkey variety has obvious differences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daptability,growth characteristics,etc.In this paper,we collected and sorted out the donkey varieties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summarized their regional distribution,morphological and fertility characteristics,etc,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xcellent varieties breeding,the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furthermore,to improve and stabilize the donkey hide yield and quality,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donkey breeding and donkey-hide gelatin industries.

Donkey-hide gelatin;EquusasinusL.;Donkey-hide;Germplasm resources;Variety

2012-11-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7CB512601);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道地药材资源质量控制科技平台建设”课题(2008GG2NS02022)

*

张永清,E-mail:zyq622003@126.com

猜你喜欢
母驴阿胶
欢迎来到2060年!
欢迎来到2060年!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母驴流泪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母驴哺乳期饲养管理要点
一只母驴的眼泪
母驴流泪
一只母驴的眼泪
阿胶,功效与品质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