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灵龟八法源流、理论与应用初探

2013-01-24 00:30曾新意李知行通讯作者常燕群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7期
关键词:干支九宫八法

曾新意 李知行 通讯作者:常燕群

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 510010 2.广州中医药大学

灵龟八法亦称“奇经纳卦法”。是古人根据《洛书·九宫图》和《灵枢·九宫八风》篇的方位和八风对人体的侵害,配合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按日时开穴治病的方法。因其用阴脉四穴、阳脉四穴,也称为“阴四针阳四针”。因为其治病效果好,古人有“八法神针”的评价。

灵龟八法背景

灵龟八法是在中国传统的“天人相应”观的影响下产生的,其作用机理属于中医时间疗法范畴。因此,针灸临床应将时间与空间紧密结合在一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由此可知,人体中的气血津液等能量在经络系统的运行是随阴阳时辰而变化的,运用经络系统治疗疾病也应当遵循这个“道”。而《素问·八正神明论》和《灵枢·四时论》依次提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四时之气,各有所在,刺灸之道,得气穴为定”。这里强调的就是针灸精髓所在,以求得人身之内宇宙与大自然之外宇宙的有机结合。灵龟八法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与阴阳在转换过程中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交会的八个经穴所产生的作用,再将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交会的八个经穴,按照日时干支的变化采取干支数字相加与相除,按时推算取穴正体现了中医针灸的时空观。

灵龟八法的起源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其形成与八卦学说密不可分。“八卦”是古人对天地万物发展着的各种自然现象规律的高度概括。《易经》的九宫八卦学说应用到医学领域上始见于《灵枢·九宫八风》篇。后世医家依据这一提法各有发挥,但未形成系统理论。至金元时期,针灸名家窦汉卿《针经指南》中提出流注八穴的理论,才为奇经纳卦的选穴奠定了基础。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首先提出了“飞腾八法”的具体应用,对后世运用流注八穴按时取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前两者所提出的八脉八穴虽推动了理论的发展,却并非时人所用之灵龟八法。直至明代医家徐凤著《针灸大全》,灵龟八法才开始成熟。该书卷四详尽地记载了灵龟八法、八穴配合歌和逐日干支歌等,其理论一直沿用至今。时人所用之奇经纳卦法多以徐氏为准。

灵龟八法组成

八卦是古人按照阴阳之象,结合自然界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所构成的。灵龟八法所用之八卦乃文王八卦,因此乾为天在西北方,坤为地在西南方,坎为水在北方,离为火在南方,巽为风在东南方,震为雷在东方,艮为山在东北方,兑为泽在西方。八卦之称和图像结合四方即成九宫。《针灸大成》“九宫图”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宫,寄于坤局”。每宫再配上一条奇经及其配属的穴位,也就是《针灸大成·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此歌在灵龟八法的推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运用灵龟八法时须熟悉八脉交会之理。八脉即指奇经八脉,由任、督、冲、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组成。它们具有统帅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之特性。十二经脉在人体四肢部位有八个经穴与奇经八脉交会,因此选择一定的时间针刺这八个交会的经穴,对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盈亏有极大的疗效。

八脉交会穴分别是: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后溪,通于督脉;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列缺,通于任脉;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内关,通于阴维脉;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外关,通于阳维脉;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申脉,通于阳跷脉;足少阴肾经之经穴照海,通于阴跷脉;足少阳胆经之腧穴足临泣,通于带脉;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公孙,通于冲脉。此外,这八个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针灸大全·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歌中既说明了八脉交会穴两穴相配、阴阳互补的配合应用,也交代了每组穴位的主治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灵龟八法运用

灵龟八法是以日时干支数字作为取穴的依据。干支代数的由来是根据河图生成数和干支顺序的阴阳定出的。在“灵龟八法”中,日干支是以天地阴阳成数为其数值的。“河图”中提及:“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因此,在“河图”中一到五是生数,六到十是成数。又《素问·天元纪大论》云:“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由此可推知,日干为甲己时,甲己化土居中央,其成数为十,为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乙庚化金居西方,其成数为九,为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丁壬化木居东方,其成数为八,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戊癸化火居南方,其成数为七,为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丙辛化水居北方,其成数为六,然而由于水火不相射,离火中涵坎水,故丙辛仍取火的成数七。在日支中,以十二地支中的子午分东西,卯酉定南北,故寅卯属木居东,申酉属金居西,亥子属水居北,巳午属火居南。一日之中又分四时,辰、戌、丑、未旺于四时而属土。按其五行属性归类,其代数皆与日干相符。故《八法逐日干支歌》为:“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就,戊癸巳午七相依,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干支即得知。”

时干支中,其代数则暗合“洛书”之理,甲己化土,子午属火,火生土,离火居南其数九;乙庚化金,丑未属土,土生金,艮土居东北其数八;丙辛化水,寅申属相火,水克火则金旺,金居西其数七;戊癸化火,辰戌属土,火生土,居中央其数五;巳亥属风,巽位东南其数四[1]。故《八法临时干支歌》为:“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

日时干支代数皆确定后,只需将其相加求和,按照《临时开穴歌》:“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的原则,阳日(甲、丙、戊、庚、壬日)用九除,阴日(乙、丁、己、辛、癸日)用六除,根据其余数再找符合九宫八卦基数的穴位,就是灵龟八法的所开穴位。如遇除尽时,阳日作九算,应开列缺穴,阴日作六算,应开公孙穴。治病先取开穴,后取应穴,开穴为主,应穴为客,两穴配合应用,有时可单用,有时也可配用其他穴位施治,临床时可见机行事,随证治之,提高疗效。

验案一则

患者,女,40岁,诊断为糖尿病于某医院住院。乙巳日乙酉时自诉胃胀不适,思食,然自觉有气顶于喉间,面食虽置于前而不能下筷。按逐日干支代数乙为九,巳为七,时干支代数乙为八,酉为六,总和为三十,乙日属阴,应用六除,除尽应开公孙穴。取穴针公孙,胃胀稍减,诉仍有气顶感,再针内关,以求两穴配合。留针15min后患者自诉气顶感消失,出针后可进面食一碗。

小结

综上所述,灵龟八法实为中医时空观治疗的精辟体现。因此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故谓之奇经”。灵龟八法对全身之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徐凤亦云:“愚谓奇经八脉之法各有不同,前灵龟八法有阳九阴六十干七变合之理,用之得时无不捷效。”医者若能深究其中道理,灵活施用,临床中治病定能效如桴鼓。

[1]文忠荣.浅析“灵龟八法”象数来源[J].中国针灸,2000,5:295-296.

猜你喜欢
干支九宫八法
干支梅
离心率求解策略八法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九宫阵说
中国风
北大漢簡《節》篇“冬夏至干支速算表”解讀
八法解决物理选择题,高考分数十拿九稳
“八法”解决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