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体会

2013-01-24 01:57阳国彬刘玉芳
中医药通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经方气化脾虚

● 阳国彬 刘玉芳

经方为方剂鼻祖,其组方选药严谨精炼,在相辅相成、相反相须、加减增损等处理中,皆具章法,君臣佐使,组织配伍,有条不紊,风范昭然,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研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常常效如桴鼓,现举3例如下。

1 五苓散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

案一 李某,女,56岁,教师。2010年5月11日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留置导尿20余日仍不能自行小便,于2010年6月5日邀余会诊。患者小便依然点滴未通,少腹坠胀难忍,胀甚则恶心欲呕,面色白光白,不思饮食,口干渴而不敢饮水,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癃闭,证属脾肾两虚、膀胱气化不利。治宜健脾补肾、益气补血、化气行水。方以五苓散加味:茯苓 12g,猪苓12g,泽泻 20g,白术 12g,桂枝 8g,黄芪 15g,当归 10g,补骨脂 10g,黄精10g,山药15g。3付,浓煎,每付药液不超过200ml,嘱患者频服,12小时内将3付中药汤液服完。患者于当晚10时服完药约1小时后,小便通畅,少腹坠胀感明显减轻,有饥饿感,精神亦转佳。嘱患者继服原方3付,尿潴留症状消失。

按 尿潴留是宫颈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 7.5%~44.9%[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广泛损伤膀胱侧窝副交感神经纤维、主韧带及输尿管外神经纤维以及骶韧带浅层和深层存在的盆丛神经,是引起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尿潴留的最主要原因[2]。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功效。中医认为,宫颈癌根治术时损伤气血,导致膀胱气化功能障碍,其病机关键为脾肾受损、气血虚弱、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治疗上应益气养血,恢复膀胱气化功能。故予以五苓散加味健脾补肾、化气利水。方中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白术、黄芪健脾益气;桂枝通阳;当归补血;补骨脂、黄精、山药健脾补肾。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益气补血、化气行水之效。同时考虑本案患者机械导尿时间较长,膀胱气化功能受损严重,非大剂汤药难以奏效,故首先予以上方3剂短时间内浓煎频服,旨在力挽狂澜,尽快恢复膀胱气化功能。

2 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治疗胃癌术后倾倒综合症

案二 徐某,男,45岁,教师。2011年8月因胃癌在某医院行胃大部切除及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出院后发现进食牛奶、稀饭、菜汤等流质饮食后感觉脘腹不适、泛泛欲呕、头晕心悸、肢冷汗出,需平卧半小时到1小时方才缓解。同年12月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报告示:胃排空增快,饮钡后10分钟排空,上段小肠较扩张。诊断为“胃癌术后倾倒综合症”。采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后,于2012年1月12日来我处诊治。诊见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自述胃脘部胀闷不舒,食后尤重,按之柔软而不痛,嗳气频作,大便不畅,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胃痞,证属脾虚气滞、运化无权。治宜健脾消胀、降逆补虚。方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厚朴20g,生姜 15g,半夏 15g,炙甘草 6g,党参 12g,佛手 10g,香橼 10g,陈皮10g,竹茹10g。服上方4剂后,自觉胀满减轻,嗳气消失,大便通畅,舌边齿痕减轻,苔白略厚腻,脉弦略滑。守方再服7剂则诸症皆瘥。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 倾倒综合症系胃切除与胃肠吻合术后,由于缺少幽门,失去其正常生理功能,在餐后胃内食糜骤然倾倒十二指肠或空肠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西医治疗颇感棘手。历代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胀满”、“痞证”等范畴。本案患者胃癌术后,胃脘胀闷,食后尤重,大便不畅为脾虚不运之证。“六腑以通为用”,因脾虚影响了胃腑通降之性,故大便不畅、嗳气频作。舌淡胖有齿痕、脉弦滑为脾虚痰湿之象。治疗应健脾消胀,降逆补虚。方中重用厚朴以宽中消满,生姜、半夏降逆化痰和胃,甘草、党参补脾气助运化。并加用香橼、佛手以增强理气消胀之力,陈皮、竹茹更可助姜、夏降逆之功。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原用于治疗发汗后脾虚气滞腹胀满症。仲景所言“汗后”提示表邪已解,脾胃之阳气被伤而导致脾虚气滞腹胀满。笔者认为,临床应用本方,不必拘泥于汗后,凡具备脾虚不运,痰湿内生,阻碍气机,发而为胀者均可随症加减用之。

3 当归芍药散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

案三 张某,女,56岁,教师。2011年12月11日初诊。患者于同年6月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右臂呈进行性肿胀发硬。诊见:面色萎黄,消瘦,声低懒言,右胸伤口阵痛,右臂肿大如小腿,皮色青黄,青筋暴露,按之凹陷、如按橡皮,皮肤发凉无华,舌质暗淡、苔薄白,左脉沉涩无力,右脉沉取难以触及。中医诊断为水肿。证属气血亏虚、气滞痰瘀互结。治宜益气养血、行气祛瘀、利水消肿。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全当归20g,茯苓15g,赤芍15g,白芍 12g,泽泻 10g,炒白术12g,川芎 15g,桃仁 10g,姜黄 10g,地龙8g,桑枝12g,黄芪20g,鸡血藤30g。服5剂后,患者右臂肿胀变软,病情缓解。效不更方,以此方随症加减,前后调治两月余,服药70余剂,患者右臂粗细与左臂相等,按之柔软,曲伸自如,脉搏可触及,全身状况良好。

按 上肢肿胀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行根治和改良根治乳腺癌术后患者同侧上肢肿胀发生率高达 63.3%[3]。其主要原因是乳腺癌传统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切除了患侧全部乳腺、腋淋巴、脂肪组织或大小胸肌,往往造成上肢淋巴或血液回流障碍。此外术后化疗、放疗可能引起腋静脉内膜炎症、纤维化、管壁增厚、闭塞从而加重其肿胀,严重影响手臂功能。

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为血水同治,调理肝脾的代表方,方中重用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配黄芪、白术、茯苓、泽泻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使肝血足而气调达,脾运健而湿邪除;配桃仁、姜黄、川芎、地龙更增活血通络之功,去瘀而不伤正;赤芍、鸡血藤通络逐瘀;更以桑枝活络利水并引诸药直达病所。方证合拍,气血水同治,瘀去水消,肿胀自减。

4 体会

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病机驳杂多端,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在运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主症,主症是辨证的关键,对病机推断、证候确立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抓住主症才能准确辨证,分析病机,合理选择经方。

经方组方严谨,用药规范,每一个方剂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结构,并非药物的随意堆砌,通过药物间的合理配伍,可增强主药功效,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因此,临床运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时不可随意加减,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方证相符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使用原方。然而,当现代某些病证与仲景方证不完全相合时,则当在忠于原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用药,师古而不泥古,灵活变通运用。若拘泥原方,不随证加减,则反而不符合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正如徐灵胎所说:“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

[1]陈惠祯.妇科肿瘤学临床丛书:子宫颈癌[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0.

[2]宋一一,魏旭芳,郑惠英,等.121例宫颈癌根治术近期并发症分析[J].肿瘤学杂志,2004,(10):90 -91.

[3]乔生才,张 涛,韩 琦,等.乳腺癌术后同侧上肢肿胀的测量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3):262 -263.

猜你喜欢
经方气化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新型旋风除尘器在秸秆热解气化设备上的应用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经方大家曹颖甫运用经方探微
蚂蚁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