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蹄叶炎

2013-01-24 03:44张兆虎
中兽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牛蹄前肢中西药

张兆虎

(甘肃省古浪县土门镇兽医站,733100)

奶牛蹄叶炎为蹄真皮与角小叶的弥漫、非化脓性的渗出性炎症,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初期在蹄底发生痒痛,肉逐渐腐烂变臭,站立不稳,步行踩踏不定,行走困难,病蹄不能负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奶牛还会卧地不起,采食下降,产奶量也随之下降。一般治疗奶牛蹄叶炎常常采用西医疗法。如输液糖盐水、葡萄糖、维生素C、氯化钙等,再加上碳酸氢钠,以缓解奶牛体内的酸浓度。但此法不适宜长期使用,而且效果慢。如长时间治疗,易造成成本提高,而若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再加上以药外涂搽,则集中了中西医的优点,更避免了上以缺点和不足。

1 病因

病因是饲养管理不当,日粮不平衡;粗饲料不足或品质低劣;管理不当,蹄护理不及时;瘤胃酸中毒、胎衣不下、母牛肥胖症、霉败饲料中毒、乳房炎、酮病等疾病都可继发此病。

2 症状

2.1 急性病例

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至40℃~41℃,呼吸40次/分钟以上,脉搏100次/分钟以上。食欲减退,出汗,肌肉震颤,蹄冠部肿胀,蹄壁叩诊有疼痛。

两前肢发病时,两前肢交替负重;两后蹄发病时,头低下,两前肢后踏,两后肢稍向前伸,不愿走动,行走时步态强拘,腹壁紧缩;四肢发病时,四肢频频交替负重,为避免疼痛而改变姿势,拱背站立。

2.2 慢性病例

全身症状轻微。患蹄变形,见患指(趾)前缘弯曲,趾尖翘起,蹄壁延长,系部和球节下沉,拱背,全身僵直,步态强拘,消瘦。

3 病例

2013年2月17日土门镇和乐村马如海饲养的9 头奶牛,有一头发病,病初患牛喜卧,站立时间短,而且不愿完全着地,患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跛行,严重者患部化脓,蹄壳腐烂变形,其后转为慢性,形成较深的化脓灶或瘘管。此时患牛食欲不振,被毛粗乱,逐渐消瘦,体质衰弱,奶量减少或停止,并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至43℃以上,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严重时患牛卧地不起。

4 治疗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减轻疼痛,校正血液循环,防止蹄骨转位和促使角质的新生。治疗时应首先区分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4.1 采用蹄部冷浴,减少渗出,使扩张的血管收缩。用0.25%普鲁卡因1000ml 洗浴。

4.2 用1%普鲁卡因20~30ml 指(趾)间封闭。

4.3 成年牛放血1000~2000ml,放血后静脉注射5%~7%的碳酸氢钠注射液500~1000ml、5%~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

4.4 合理修蹄,保护蹄角质,促进蹄形和蹄机能恢复。

4.5 西医方:5%的碳酸氢钠500ml、5%的糖盐水1000ml、维生素C5g、氯化钙10g、安钠咖20ml,静脉注射,每天一次。

4.6 中医方

方一:茵陈24g、没药24g、当归30g、红花15g、白药子15g、桔梗15g、柴胡15g、陈皮15g、青皮15g、甘草15g、杏仁18g,把以上草药研成细末以后,用白开水冲成药剂,待药液温度适口时,再给奶牛灌服,1 天1 剂,连服5 天,并结合给病牛蹄放血。

方二:当归、熟地、党参、黄芪、防风、槟榔、钩藤、茯苓、猪苓、泽泻各30g,川芎、银花各25g,白酒90ml 为引,共研末兑酒内服;1 天1 剂,连服5天,并结合给病牛蹄放血。

5 预防

5.1 加强对母牛的饲养管理。严格按母牛的营养需要饲喂,控制精料喂量,保证有足够的优质干草饲喂量。为了防止瘤胃酸中毒,日粮中加入0.8%氧化镁或1.5%碳酸氢钠(按干物质计)与饲料混合饲喂。

5.2 加强对继发病的治疗,以减少继发性蹄叶炎。

5.3 加强牛蹄保健,定时修蹄,减少和缓解蹄变形。

猜你喜欢
牛蹄前肢中西药
拜年(外一首)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请 求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奶牛难产助产技术
树懒
霸王龙的前肢为何这么短小?
供给压力大 郑棉“牛蹄”难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