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高原抗震救灾医学救援模式初探

2013-01-24 13:27王惜诵张艳辉经昆鹏费志娟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野战方舱灾区

王惜诵,张艳辉,经昆鹏,费志娟

急进高原抗震救灾医学救援模式初探

王惜诵,张艳辉,经昆鹏,费志娟

高原;抗震救灾;医学救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我部奉上级命令以摩托化行军速度在72 h内急进高原对地震灾区进行医疗援助,在高原4个多月的抗震救灾过程中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医学救援任务并积累了一定的高原地区地震灾害救援经验。现将我部急进高原抗震救灾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急进阶段

1 .1 建立医学救援指挥体系 地震伤员具有突发、多发、伤亡率高、伤亡数目巨大等特点,所以如何科学组织早期救援对于挽救伤员生命,降低致残率具有绝对重要的意义[1]。由于众多医疗机构分别从全国各地派出支援灾区,如何根据各单位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合理配置,紧密合作,这就需要高效率的抗震医疗指挥体系来全面指挥各方舱医院的工作及力量的协调。灾害救援的总指挥任务由上级领导下,国家卫生部成立抗震救灾指挥小组,全面组织协调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整个救援体系中,实行军地结合共同救灾,而其中军队系统是工作单位的重中之重,此次抗震救灾中,在抗震救灾指挥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军事指挥系统即军事与后勤指挥部,并形成逐级医学救援指挥体系[2]:上级协调小组、联指联勤部卫生部、任务部队前线指挥部、医学救援分队,即各野战方舱医院。作为救援分队的一部分,我野战方舱医院在接到指挥部的命令后迅速响应,成立了以临时党委、院长为核心的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筹备力量组建移动方舱医院,抓紧一切时间全面筹备抗震救灾各种物资,确保最短时间内出发挺进灾区。此次抗震救灾中,由于时间仓促,在急进阶段的救援体系的组成过程中存在组织不严密,协调不到位,军地协同不顺畅的情况,这提示我们不断优化国家应急医学救援指挥体系,加强军地双方联合指挥,着眼卫生力量主体构成,协调建立以地方和军队领导参与的各级医疗救援联合指挥机构,做到全面统筹,集中指挥,统一管理,分工明确,合理部署,密切协作,联合保障,以便更好地完善抗震医学救援体系。

1.2 科学组织筹备,完善物资设备 由于地震灾害性强,灾区基础卫生设施和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灾区公路、铁路严重破坏,供水、供电几乎瘫痪,疾病防控、医疗救助和卫生监督系统遭到重创,许多医院、诊所和公共卫生设施严重毁损,灾区日常饮用水以及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基本卫生医疗服务及传染病疫情防控等面临严峻挑战[3],所以应急状态下做好资源的统筹,保障生活物资、医疗物资设施设备对抗震救灾相当关键。此次抗震救灾中我们体会到,由于大面积受灾,要求灾区属地保障物资供给很难做到,所以在野战医疗队出发之前做好自我保障十分重要[4]。此次抗震救灾中,我野战方舱医院按照震灾需求,对药品器材和生活保障物资进行准备,列出清单集中购置。在携带药品上,考虑到地震伤员以骨科伤居多,增加骨科内固定耗材、清创缝合器械、胸腔闭式引流包、大量血浆制品、代血浆、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止血制剂的物资保障。同时我们对野战方舱医院的设备配置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方舱设备功能完好,能及时到达灾区遂行急救任务。

1.3 迅速挺进灾区,积极预防急性高原病 一旦方舱医院卫勤力量组织完毕,装备准备齐全及各种任务的应急预案准备完善,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科学运送到达灾区,为科学救援提供更好的条件。在急进高原的过程中,由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低氧,寒冷,风大,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平原地区的人急进高原极易发生急性高原病,所以部队在急进高原过程中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相当重要[5]。急性高原病表现为轻者恶心呕吐,头重脚轻,呼吸窘迫;重者头部剧痛,呼吸困难,短期进入昏迷状态,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积极结合高原环境特点,科学进行部队健康教育。可以在进驻之前提前服用红景天、地塞米松、西洋参、高原康胶囊、党参、刺五加、乙酰唑胺、复方丹参滴丸、参芪花粉片、藏天露泡腾片、复合维生素片来增加机体耐缺氧、耐疲劳的能力,预防高原病的发生[6]。同时教育官兵注意心理平衡,加强锻炼,避免疲劳,合理安排饮食[7],逐步适应高原的环境。一旦发生急性高原病要及时送往医院吸氧和对症用药;对于重症患者要预防发生急性脑水肿,对于可能发生急性脑水肿的患者,要及时送后方医院进行抢救。对于急进阶段我们的体会是:最短时间成立救援指挥体系;最短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最短时间抽组人员;最短时间筹措物资物品;最短时间快速集结;最优化的物资药品保障;最快速度挺进灾区;最大程度减少高原病发生;最优化地保障军地协同顺畅。

2 进驻灾区急救阶段

2.1 野战医院的选址及布局 地震危害巨大,无论对人员还是对城市设施造成的破坏力是无法想象的,要求野战方舱医院到达灾区后迅速选址,全面展开工作,对伤员实施紧急救治。野战医院的选址对于医疗救援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野战医院的建立应当尽量靠近重灾区,靠近公路和水源,并允许自装卸载、运输汽车等进入场地作业,这样有利于野战医院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重症患者的抢救和运送[8]。而在野战医院内部功能区的配置应当本着方便抢救患者,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的原则。此次抗震救灾我们的野战医院由3顶帐篷组成,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合理搭配布局,方舱编队如下:发电舱、医用气体制备舱、药械供应舱、手术舱、急救方舱、X线方舱、通道检验方舱、通道水战方舱、储物洗消方舱、储物方舱[9]。

2.2 快速展开移动方舱医院工作 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工作具有时间要求紧迫、展开环境恶劣、卫生资源有限的特殊性,必须有高效的救治体系作支撑,才能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医疗任务[10]。进驻高原后,我们在联指、前指的指挥下,成立方舱医院管理小组,以临时党委、院长为核心,下设医疗副院长和各部门主任主抓各项具体的医疗工作。在医疗副院长的统一指挥下,分别成立护理指挥组、医疗指挥组和专家组。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我们强调科学编组,根据工作的需要,分别成立了重症组、手术组、急诊组、内科组、后勤保障组、复诊组、药械组、巡诊组和护理组,确立了“快速检伤、分类救治、逐级后送”的重大自然灾害伤救治原则。由于震后不同阶段伤员伤情特点不一样,在应急抢险阶段,我们重点突出外科的专业力量;在安置重建阶段,重点突出内科专业技术力量。总的原则是以外科为主,内科为辅,外科以脑外、胸外、普外、骨科为主,内科则以急救、感染、消化、呼吸为主,增设心理干预专业人员。各个小组统一由医疗指挥组指挥,在具体工作上,重点加强门急诊、手术室力量,预设应急机动救治力量,留有预备力量,兼顾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9]。

2.3 科学组织,加强方舱医院规范管理 科学组织是野战救治的关键环节。地震发生后,野战医院时间紧,准备工作仓促,环境艰苦,这些特点决定了医疗组织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完善预案、科学组织、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的方针[10]。我们野战方舱医院在到达灾区后,很快确定了救治功能单元,明确每个单元的救治任务,并在医疗工作中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11],规范医疗救治流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收治和手术范围,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落实合理用药规定,认真填写医疗文书,控制院内感染,严格药品、器械的管理,随时掌握药材的有效期、质量和消耗,做到各种急救药材齐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原则上以清创、固定为主,对于急、危、重伤员进行救命和手术,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对手术室的消毒和医疗垃圾的管理,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坚决杜绝医疗事故发生[12]。

3 卫生重建阶段

3.1 合理编组,整合社会资源 由于地震强大破坏力,当地医院设施设备毁损严重,所以给当地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灾区的急救工作主要由野战方舱医院完成,而在震后恢复期,如何帮助当地医院进行重建恢复正常医疗救治工作是野战方舱医院的主要工作。恢复初期,由于当地医院尚无收治能力,大量的医疗工作仍由野战医院完成,所以我们野战医院充分整合当地医疗资源,把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编排到野战方舱各个工作组,借用当地医院医、护、技人员加强本部救治力量,以提高伤员收容能力[13]。军队野战医院作为灾区的主要救治力量,一定要联合各家医疗救治支援力量和当地瘫痪的医疗救治机构,充分挖掘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在灾后尽早开始板房医院的建设,尽快帮助当地医疗机构在医疗和卫生防疫方面进入常态管理阶段[14]。

3.2 统筹规划,分步建设 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加快过渡期临时卫生医疗机构建设。第一,加强能力建设,合理的安排当地医疗机构的人员整合到野战方舱医院的队伍中,尽可能多地加强医疗技术的交流,对于当地医疗机构中的年轻医务人员要加强培训,争取短时间内提高当地卫生技术人员的水平,把野战方舱医院的一流技术传授给灾区医院,留在灾区进一步为灾区造福。第二,在上级指导下完成体系建设,对灾区卫生医疗机构和人员进行梳理,重新整合,根据灾区实际尽快恢复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5]。第三,基础设施建设要遵循设计合理、方便群众、规模合理、功能完善、统筹考虑、厉行节约的原则,确保市、县、乡医疗卫生系统“有机构、有阵地、有设备、有服务”,要注意卫生机构的重建与当地灾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相适应。以灾区人民群众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为目标,野战医院不仅要从技术上培养当地卫生人员,更要在资源上支持当地卫生部门。可以通过捐资、捐献设备、药品等多种途径帮助当地卫生重建的迅速开展。

[1] 周其全.高原特殊环境下如何实施科救治——谈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后的医学救援[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8):641-643.

[2] 张雁灵.汶川特大地震医学救援行动及战略思考[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1):1-6.

[3] 张继万,康 宁,周建丽,等.汶川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措施与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7(4):100.

[4] 李志韧,王 蕊,王 瑞.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做法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7):607-609.

[5] 王触灵,张丽环,牛 茜,等.藏区官兵高原反应防治体会[J].甘肃医药,2009,28(3):236-237.

[6] 张西洲.部队进驻高原的卫生防护[J].人民军医,2008,51(9):563-564.

[7] 李文斌,李迎新.高原训练与营养补给关系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4):39-40.

[8] 郑静晨,张成伟,高 进,等.以野战医院为依托的国际医疗救援合作[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3):147-149.

[9] 刘建军.野战方舱医院在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8,20(4):58-59.

[10]郑 然,刘 锋,陈光伟,等.高原地区地震灾害卫勤保障工作要点[J].人民军医,2010,53(5):307-308.

[11]陈 锐.地震医学概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72.

[12]刘建军,郑晓东,陈宏光.野战医疗方舱遂行抗震救灾任务的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7):617-618.

[13]刘剑伟,李素芝,闫春城,等.高原地区军队医院野战医疗队建设及卫勤保障探讨[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86-87.

[14]缪晓辉,沈 慧,陈国良.汶川大地震后卫生重建的思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717-719.

[15]张 进.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思考[J].西部医学,2008,20(6):1329-1330.

(收稿:2012-11-07 修回:2013-03-13 编校:齐 彤)

R 821

A

2095-3496(2013)02-0122-03

063000 河北唐山,解放军255医院急诊科(王惜诵,张艳辉,经昆鹏,费志娟)

猜你喜欢
野战方舱灾区
英国装备的CH-47正在进行野战吊运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强军故事会』巡演
小小野战兵
一种整体式垂直扩展方舱结构设计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