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2013-01-24 16:10王红霞谢小龙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植物学药用植物药用

王红霞 谢小龙郑 岩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医药院校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王红霞 谢小龙*郑 岩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实践教学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中医药院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改革思路。

中医药院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药用植物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中药的品种鉴定、药材的品质评价、临床效用以及中药的资源开发研究密切相关,是学习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化学及中药学等课程的基础,药用植物学在中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药用植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包括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两个方面。通过系统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可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丰富认知范围,培养实践技能,激发专业兴趣,锻炼整体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然而,目前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问题,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因而,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1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实验课注重操作技术的培训,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药用植物学室内实验教学主要为验证理论内容,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操作技术,如显微镜和解剖镜的使用和保护,显微临时制片的制作,生物绘图以及标本的采集,制作等基本技术,而未能很好的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1.2 实验课程形式死板,室外实践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目前,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对植物分类部分仍局限于室内观察腊叶标本,而未能走出实验室以充分利用校内药用植物园及本地各植物园、公园内有大量的活体植物等资源进行室外开放型实践教学。同时,在学习上也仅依靠实验课内的有限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学习,亦未能对植物生长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因而缺乏对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和生长习性的全面了解。

1.3 缺乏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目前,药用植物学实验课在课程设置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室内实验作为理论课程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后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但在考核内容及形式上仍然和前一种形式相同,即主要依据书面实验报告的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这一方面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亦未起到督促作用,很难杜绝为完成作业而抄袭课本或其他同学作业的情况。

野外实习的考核也只限于对标本制作的份数和质量以及药用植物识别种类的考核。但对于药用植物识别的考核,同学们仅需写出老师采集的50种药用植物的种名以及所属科。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大部分同学依靠老师讲解后记忆其植物形态和种名、科名,因而实习结束后很快就会忘记。

1.4 缺乏合适的药用植物分类工具书 药用植物学在植物分类的学习中,通过实物与药用植物分类工具书的对照,能够更好地理解药用植物学专业术语,也能更专业地描述药用植物并对药用植物进行鉴定。目前,药用植物学在植物分类的学习中,无论对校内药园植物还是对实习基地的药用植物,均缺乏合适的学习工具书,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独立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5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脱节 目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中仅从药用植物学的角度进行实习,采集一定数量的药用植物标本,认识了一定数量的药用植物种类,忽略了药用植物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学以及中药资源学等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实践教学中未能发挥药用植物学的承上启下作用,学生学习结束后,各课程之间的知识零散,未能形成一定知识结构体系。

1.6 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脱节 目前,药用植物学室内实验所学习的实验项目如检索表的使用未能在野外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识别主要通过带队老师讲解来实现,而通过植物检索表独立鉴定植物的能力未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加强。同时,野外实习中所需具备的运用专业术语对植物形态进行描述的能力,在室内实验教学中也没有奠定好基础。

综合以上情况可见,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体系及工具书上均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改革及予以完善和提高。

2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

2.1 确立合理实践教学目标 根据中药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审视和确立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要掌握药用植物形态、显微结构、分类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更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2.2 明确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条件,确定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包括掌握显微镜和解剖镜的使用与保护方法,植物显微制片技术,生物显微绘图技术等;掌握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掌握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特征;掌握药用植物各大类群和主要科的特征,具备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药用植物的基本技能,识别本地常见药用植物200~250种;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及主要功效;学会调查药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能够按照植物分类学、功效、入药部位等不同标准对药用植物进行归类等。

2.3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将部分验证性试验合并,增加各实践内容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增设设计型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不同章节内容有机整合,设计为综合实验项目,如选择某一具有代表性药用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细胞、组织、器官等特征观察,从中学习制片技术、内部构造中的细胞和组织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等内容,系统实验教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如何从不同层次和水平认识一种植物。

2.4 实践学习指导书的编制及彩色药用植物图片数据库的建设 结合城市绿化,校内药用植物园及实习基地药用植物资源,组织学生组成药用植物学课外兴趣小组,对常见药用植物的全株及局部典型鉴别特征进行拍摄、描述,并对植物进行检索、鉴别。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编写介绍城市、校内药用植物园及实习基地主要药用植物的学习材料,编制野外常见药用植物名录和检索表,建立常见药用植物彩色图片数据库,为学生独立学习提供条件。

2.5 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实践教学考核针对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分别独立计分考核。围绕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建立以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实践教学在形式上注意室内与室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注重药用植物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构筑完整知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通过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探讨与研究,确定药用植物学合理教学目标,建议围绕教学目标设立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项目,建立相应的教学方法和以实践操作能力为中心考核体系,最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谢小龙,王春雷,邓德英.辅以多种方法增强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效果[J].药学教育,2012,28(1):49-51.

R19

A

1007-8517(2013)14-0035-02

2013.05.08)

河南中医学院院级教改项目2012jx23。

王红霞 (1955-),女,河南省濮阳人,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药品种整理与质量标准研究及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研究。E-mail:whx5510@163.com

谢小龙,讲师,男,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研究及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研究。E-mail:xiaolongxie@126.com

猜你喜欢
植物学药用植物药用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
第九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暨第八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主题分会场:“一带一路”与生物多样性惠益共享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基于问题式教学策略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
番红花的药用历史与现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