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探索研究

2013-01-24 16:10燕雪花刘宏炳胡浩田树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燕雪花刘宏炳胡 浩田树革*

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探索研究

燕雪花1,2刘宏炳1,2胡 浩1,2田树革1,2*

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总结了中药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探索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改革内容,以期培养新时代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中医药学复合型人才。

中药学;实验教学;复合型人才

在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实验室各种资源,积极探索适合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必由之路。

《中药学》课程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是中医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既是一门专业基础学科,又是一门重点学科。它和方剂学一起,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理、法、方、药成为有机的整体[2-3]。《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理论的学习,还要增强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识药用药技能和专业科研意识。具有极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强化中药学课程的建设对发展本专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有关 《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经过不断验证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体验总结如下。

1 现状

中药学实验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差不多,虽然比中医类其他授课形式理念先进,但总是脱离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观念。这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中医药人才的需要,同时中药教学通常在中医类专业学生大二学期开展进行,而临床应用实习则安排在最后一年,时间跨度较大,实践机会不够;在中药类专业学生开展,但毕业前没有临床应用相关内容的实习,导致中医药专业学生普遍对中药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方药临床应用能力不能与实际相符。总之,由于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中药实践能力与日后工作的需要产生较大差距,成为当前影响我校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4]。

2 改革内容与措施

在通过长时间的教学过程及与学生的交流,我们收集了一些学生的基本反馈信息,再结合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对中药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已整理开发出中药达几万种,相比之下,中药学教学 “内容多、学时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大纲进行了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注意衔接、避免重复的修改。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 《中药学》教学的重点。以 “性能—功效—主治”为纲,将其它相关内容一线贯通,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2 教学方法改变 传统的中药学教育一直是以教材、教师、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注重书本知识,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 “硬记型”人才,缺乏拓展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与 新世纪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距很远。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加强现代中药研究的内容,补充新知识,使传统与现代内容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培养以 “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并推行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其他辅助教学内容,强调对学 生辨别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关实验项目、查阅外文资料、参与老师科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科研创新能力。运用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分析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对现有知识领域求索的兴趣。

2.3 强化实验教学 传统 《中药学》实验课,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我们强化实践教学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增加实验课学时数;②开放实验项目。实验课主要在中药标本室开展。中药标本室有几千种常用饮片标本,每年结合新疆药材市场不断补充和替换。中药标本室内有老师带领历届学生制作的药用植物蜡叶标本和原色标本。结合中药学教学大纲和学时数,编写了适合我院中药学教学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同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中药药效的综合实验。中药学实验室有近60m2的标本室全年开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饮片标本。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所了解。增加形态的认识可帮助记忆中药的性能功效。通过开放实验项目,在教学计划之外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中药兴趣小组,加强课后指导。让学生从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中了解中药领域的发展过程、历史背景,提出见解写出综述论文。锻炼学生了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药研究的兴趣、信心,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各有所获。

2.4 强化实验教学动手能力 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反映最为强烈的是 “中药难记”。这是因为中药为数众多,每一味药物自成一体,性能功效互异,配伍应用变化难测。当前我们的中药学实验课程内容,基本上是以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和对中药饮片的识别为主,我们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主要采取的措施是:①增加植物形态标本学习;②开展动物药理学实验项目。我们增加实验课20学时,主要内容是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和对中药饮片的识别。通过在植物园中观察植物形态标本,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所了解。如:唇型科植物的特征 “草本,花为唇型,茎四方棱,一般含有挥发油,具有香气等。”学习掌握常用饮片的形态、色泽、气味等特征。如:当归和独活的形态很相似,容易混淆,但当归气香,独活气浊为其鉴别要点;当归补血、活血,独活祛风湿、止痹痛;二者不能混淆。再如:桔梗饮片形态特征为,饮片上有近方形环,环外薄,为黄白色;环内为淡黄色,习称 “金井玉兰”为其鉴别要点。通过感性认识帮助记忆中药的性能功效,巩固了前面已学的药用植物学课程,又可为今后中药鉴定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中药功效的更深的认识。每学年根据教学情况选择:麻黄对小鼠发汗作用的影响;中药导泻作用机理实验;中药镇痛作用的观察;中药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中药对小白鼠镇咳作用的观察;中药补药与泻药的实验观察等1~2项中药对动物机体的影响实验。选择药典常用的盐酸小檗碱、秦皮甲素、葛根素、没食子酸等中药药效活性物质通过薄层检视,让学生对中药发挥药效物质基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存在的问题

3.1 实验课程改革仍有不足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不再由教师解决,而是由学生讨论解决。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有些同学解题能力强,有些较弱,会出现 “能者多劳”的情况,部分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投入学习精力不足。有些同学可能由于个性问题或者能力问题讨论很消积,即便参加讨论也是被动参加的,但大部分同学还是积极参与了讨论过程的。如何掌控课堂,调动起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3.2 如何精心设计学生预习,合理设置知识点 预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可以引导学生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较难的知识点,通过一些知识点对应融会贯通,展示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思路从而完成学习过程。因而预习的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去完成,而是上课时被动接受。

3.3 如何灵活教学,寻求最佳教学效果 在课题开展中,不少同学对这种中药实验课程模式提出不少的意见,认为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然而任何一件新事物都需要一个不断的摸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不断适应学生们的需求,找到符合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4 结语

总之,《中药学》课程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课程,探索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新时代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科研创新能力的 “铁杆型”中医药学复合型人才,有助于提高中医药人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1]陈蔚文.中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2]晨露.医药分离不利于中医发展[N].当代健康报,2007,(06):21.

[3]于丽娜.实践是中医发展的源泉 [N].中国中医药报,2003,(09):19.

[4]部守琴,沙塔娜提.中医专业中药学实验课教改体会 [J].新疆中医药,2008,(26):67-69.

R-0

A

1007-8517(2013)14-0052-02

2013.05.12)

新疆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编号:YG2011033)。

燕雪花 (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活性成分制剂研究。

田树革,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化学与质量标准。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