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138例颈型颈椎病的体会

2013-01-24 16:10林永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颈椎

林永生

贵州省遵义市中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138例颈型颈椎病的体会

林永生

贵州省遵义市中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措施治疗颈型颈椎病138例。结果:临床治愈有效率达95.6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颈型颈椎病;治疗体会

颈椎病是中青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临床上颈椎病常规分为七型,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病症之一,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38例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4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89例,年龄18~59岁,平均36岁;病程10~856天,平均89天。其中单纯性颈项强直,疼痛者49例;伴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俗称歪脖子)者及伴肩背疼痛发板者45例;伴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者35例;伴有头痛、头晕等,尤以头痛甚者9例。

2 诊断标准

①有颈部长时间的超负荷运动致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性或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小关节错缝,以及反复发作的 “落枕”或 “失枕”,②临床症状:颈项强直,疼痛,也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板,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 (俗称歪脖子)。病人不能作颈部单独活动,需要活动时,颈和躯干必须共同旋转。少数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但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剧;多数病人疼痛、麻木不超过肩部;但是如果合并前斜角肌痉挛,则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与麻木,咳嗽、打喷嚏时症状加剧,但不像根痛型那么剧烈,常伴有交感神经、椎动脉受累症状,如伴有头痛、头晕等,尤以头痛多见。头痛部位可为枕顶、耳后或为偏头痛。③体格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面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至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压痛范围则扩展,可在胸锁乳突肌内侧,相当于颈3至颈6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绝大多数沿尺侧放射,也可体缘沿桡侧放射。阿迪森征、压顶试验、神经根牵张试验,均可为阳性。影象检查以小关节增生、移位较多见,椎体缘骨赘、椎间隙狭窄者少见。但X线检查属正常者也非少见,尤其在早期,可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3 鉴别诊断

①寰枢关节紊乱;②寰枢关节脱位;③骨折;④寰枢骨桥形成;⑤肿瘤等病理性颈椎病变

4 治疗方法

①中医推拿:患者取坐势,术者站在患者背后患侧方。第一步用滚法,施于患侧肩颈及肩胛部和背部,往返五、六次。第二步先用拇、食、中三指拿法,拿肩、颈部,重点在斜方肌和痛点处,上自风池穴起往下至肩井穴,往返五、六次。第三步对于背部、肩胛部有放射痛的可用拇指推摩法,施于患部 (点、面、线)及其周围,往返五、六次。第四步用摇法,一手按住患者头顶,一手托住下颏,左右摇动,操作时手法要缓和,幅度宜小,用力宜轻,边摇边嘱患者主动放松颈部,往返五、六次,一边右旋一边牵提,将头转至较大幅度时稍微增加适当的 “闪力”,此时大多能听见复位响声,同法另一侧再做一次。最后予揉法和拍打法以放松颈肩部肌肉及筋膜组织,从而达到气血畅通,行气止痛之功效。②中药理疗:材料及方法:用红花、桃仁、川芎、羌活、三棱、八角、乳香、没药、栀子等中药各100克泡酒半月,药酒过滤取汁浸泡纱布垫若干块半月备用。(纱布垫大约7厘米×10厘米,15层厚)。电脑中频治疗仪,取备用纱布垫分别置于病变明显部位,再将电极板直接贴于纱布上固定理疗,每次40min,每日1~2次。③颈椎牵引:用颌枕牵引带作间歇牵引法;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取仰卧位时,床头垫高20厘米左右;用颌枕带套住并固定患者的下颌和枕部,并通过滑轮连接重量,牵引重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一般以体重的5%左右(3~10kg)开始牵引,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以上治疗均10日1疗程。

5 禁忌症

①脊柱骨折、肿瘤等病理性脊柱病变征;②寰枢关节脱位;③寰枢骨桥形成;④有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⑤全身感染性疾病;⑥心脏装有起搏器及支架者;⑦身体因各种手术后有金属异物者。

6 治疗效果

①疗效评定标准:a.临床治愈:颈肩背疼痛完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工作和运动完全恢复,b.好转:颈肩背疼痛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功能改善,可从事日常工作和生活。c.未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需要继续其它治疗。②疗效评定结果:本组138例患者,其中临床治愈94例,占68.12%;好转38例,占27.54%;未愈6例,占4.35%;总有效率为95.65%。③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的患者局部皮肤对中药过敏或剌激性皮疹,停止治疗后短期内恢复;个别特殊病例在颈椎牵引治疗中出现头晕等不适反应,即中止治疗并平卧休息,一般均可短期内恢复。目前还未发现其他并发症。

7 典型病倒

王XX、女、48岁、公务员。2008年10月我院专科门诊就诊。患者因颈肩部强痛伴时感头晕反复发作2年多就诊,症见:颈肩背疼痛,颈活动受限,时感头晕,体查:颈活动受限、头后伸约25度左右;左侧屈约30度左右、右侧屈约15度左右;左侧旋转约50度左右、右侧旋转约25度左右。颈脊旁压痛、肩背广泛压痛。转颈加力试验阳性;引颈试验阳性;椎动脉扭曲试验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颈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第3~7颈椎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状骨质增生影,颈椎5/6椎间隙变直。诊断:颈椎病 (颈型),治疗:①推拿:患者取坐势,术者站在患者背后,在患者颈肩及背部,自上而下施用滚法、推摩法,往返五、六次;第二步用拇、食、中三指拿法,拿肩、颈部,重点在斜方肌和痛点处,上自风池穴起往下至肩井穴,往返五、六次;再用摇法,一手按住患者头顶,一手托住下颏,左右缓和摇动并牵提颈部,往返五、六次;最后用揉法和拍打法以放松颈肩背部肌肉及筋膜组织。②中药理疗:在颈肩疼痛部位用自备中药浸泡纱布垫行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每次40min,每日2次。③颈椎牵引:病人取坐位,用颌枕带套住并固定患者的下颌和枕部,并通过滑轮连接重量,牵引重量为5千克,每次20分钟,每日2次;经3个疗程治疗达临床治愈,随访3年未复发。

8 讨论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长时间的超负荷运动致周围肌肉劳损、紧张痉挛使颈椎两侧的受力失衡,颈椎及其周围组织逐渐增生、退变,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等引起继发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一类综合征。颈型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病机为风寒湿阻、气滞血瘀,以致脉络闭阻,气血失和,瘀阻经络,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予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治之。辨证论治使治疗更具个体化,疗效确切,为目前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故予①中医推拿:推拿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系统为指导,运用推拿产生物理能的作用进行治疗。“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推拿手法施术于经络循行部位,可以松解紧张的颈部肌群,改善力学特征,能够促使毛细血管扩张,能增强局部皮肤和肌肉的营养供给,使肌肉组织损伤性炎症很快地得到修复或改善,使肿胀挛缩的病理症状得到消除;同时调节了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使局部组织产生生理效应来改善病理症状,改变病理过程,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消除症状;从而达到止痛镇静的功效。②中药理疗:中药外治使药物直达病所,避免了药物口服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当脉冲作用于机体时,使带电的离子定向运动,消除细胞膜的极化现象,使中药离子化的分子经过生物膜导入体内直达病灶,并在局部保持高浓度药物离子堆,通常口服或注射给药者其局部浓度为高,持续长时间发挥作用,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得以最大效用的发挥。并且在电刺激按摩作用下,使神经和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消除神经、肌肉、筋膜及纤维间水肿压迫,缓解紧张,放松肌肉,使局部组织循环增加,组织代谢加快,使神经的传导作用受到抑制和中断,从而减轻和消除各种临床症状,达到镇痛的治疗目的。③颈椎牵引:牵引疗法是西医对骨关节损变型脊柱病的主治法。牵引可解除颈椎周围肌肉的紧张痉挛,降低肌张力,促使椎间隙充分拉大,以纠正小关节的对位关系和颈椎的力线结构,从而改善神经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它有利于颈椎力线的纠正,改善力学特征,充分体现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通过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R681.5

A

1007-8517(2013)14-0100-02

2013.05.06)

林永生、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颈肩腰腿痛的非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颈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