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自我保健按摩

2013-01-24 16:10马向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自我保健脏腑腰部

马向丽

陕西中医学院2011级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00

浅谈中医自我保健按摩

马向丽

陕西中医学院2011级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00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普遍关心的大事,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盼望长寿,希望能够 “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自我保健按摩,古称 “导引”,为古人养生调气的主要方法,其按摩方法简单、易学易做、适宜人群广泛、安全可靠、效果显著,且非常重视人体四大部位按摩,即头面部、背腰部、腹部和足部。

自我保健;导引;推拿按摩;养生

自我保健按摩,即自身运用按摩手法,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消除疲劳、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目的。古称 “导引”,为古人养生调气的主要方法。《一切经音义》述:“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殷商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一个象形文字 “付”,为“拊”字初文,本意是一个人用手在另一个人腹部做抚摩。甲骨文中尚未找到药物或针灸的具体描述,说明按摩是殷人主要的治疗与保健手段。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 《导引图》描述的44种导引姿势中,有捶背、抚胸、按腰等动作图形。由此可见,古人就非常注视保健与养生。保健按摩方法简单、易学易做、适宜人群广泛、安全可靠、效果显著,且非常注视人体四大部位按摩[1],笔者就此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头面部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载 “头为精明之府”。《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李时珍在 《本早纲目》中也明确指出 “脑为元神之府”。清·王清任 《医林改错》说:“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可见古代医家已认识到脑主精神思维、主感觉接受、主运动支配。另就经络理论而言,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与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故经常按摩叩击头面部有通经活络、健脑宁神、调和气血的功效,可使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敏捷、语言清晰、视听嗅觉灵敏、动作灵巧、反应敏捷、肢体刚劲有力。隋·巢元方 《诸病源侯论》每卷末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主要论述自我养生保健按摩,有栉头 (梳头)、摩面等;唐·孙思邈 《摄养枕中方·导引》中记载:“常以两手摩面而上,令人有光泽,斑皱不生。” “卧起,先以手内着厚帛,拭项中四面及耳后周匝,热温温如也,顺发摩项良久。”陶弘景 《养性延命论》汇集众多养生学家的养生观,并有《导引按摩篇》详论自我养生保健按摩,如熨眼、挼耳(挠)、嗽咽、摩面、梳头等法。这些方法均体现了古人在自我保健按摩中都特别重视头面部按摩,且这些方法给我们后世保健仍具极大启发性。

2 背腰部

胸腹为阴,背腰为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提出:“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背腰部分布着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华佗夹脊穴。督脉分布于身体后正中线,为 “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气血起着调节作用,共28穴,其中位于背腰部13穴,这些穴位可防治腰骶、背、头项及相应内脏疾病。足太阳在背部左右对称,第一侧线经肩胛部内侧到达腰部,与督脉相距1.5寸;第二侧线沿肩胛骨内缘直下,与督脉相距3寸,两条线上单侧穴位38个,双侧共计76穴,且第一侧线上布有各脏腑背俞穴,故按摩可防治项背腰及相关脏腑组织器官病症。华佗夹脊穴[2]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双侧共34穴,可防治心肺、肝胆、脾胃、肠道及胸腹、背腰、四肢疾患。总之,背腰部穴位密集,且多与脏腑有直接关系,故人体通过按摩的良性刺激,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而达到阴平阳秘、身体强健、延年益寿之目的。

3 腹部

腹部即横膈以下,肚脐以上,也就是中医所说 “中焦”位置。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经络相互联系而构成表里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病机沙纂》说: “气之源头在于脾”。《医学入门》说:“血乃水谷之精,化于脾。”《灵枢·本神》曰:“脾赃营”。《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也。”《灵枢·邪客篇》云: “营之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另腹部还有大肠与小肠,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大肠传导糟粕,主津。二者也与人体受盛、消化、吸收、排泄关系密切。《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岀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因此,经常揉摩腹部具有和中理气、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调节胃肠蠕动等功能。孙思邈在 《千金要方·养性》中明确提出老年养生保健的作用及具体方法:“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步行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王焘 《外台秘要》记载 “用两手相摩令热,以摩腹令气下。”以上都体现了古代医家把腹部按摩作为养生保健重要部位之一。

4 足部

“足为人之第二心脏”。“人之有足,犹如树之有根”。“人老脚先衰,树枯根先竭。”生物全息论认为,人体每一局部有整个人体的信息,都是全身一个缩影,人的双足亦是如此。足部存在着与人体各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同名反射区,此反射区分布在整个足部 (包括足底、足内侧、足外侧及足背,少数反射区延伸到小腿部。)当某一脏腑器官或组织有病变或功能不正常时,便可在足部相对应的反射区出现压痛、敏感、颜色外形变化或足下触及钝厚、结节、条索等病理反应阳性物。换句话说,足部存在着全身的生理病理信息,它像人体的一个 “早期警报系统”。因此,运用按摩手法有效刺激这些反射区,可消除人体内部紧张状态,使身心得以放松,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改善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汉·司马迁所著 《史记》一文中提到:“上古之时,医有俞跗,用按摩之法治病,一拨见病之应。”其中,俞与“腧”通用,即腧穴,跗指足背或足跗关节。因此,俞跗可能是传说中最古老的按摩足部腧穴治疗疾病的医生。“一拨见病之应”,可谓手到病除。明·曹士衍 《保生秘要》所述的保健按摩方法中有 “掌心无事任擦搓,早晚摩两胁,肾俞、耳根、涌泉,令人搓一百四十回,固精多效。”涌泉,即脚心之重要穴位,为肾反射区所在位置。总之,经常用手按压、揉搓或用足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踩踏,都可启动体内的调节机制,激发脏腑器官的潜能,充分发挥机体本身的自卫和自我修复能力。

综上所述,保健按摩是建立在一种良性物理刺激之上,重点是以上四大部位按摩,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从而达到强健身体、预防疾病、促进疾病康复、美容减肥、延年益寿的功效。

[1]郁国民,王志林.保健按摩学 [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

[2]汪安宁.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

R244.1

A

1007-8517(2013)14-0110-02

2013.05.26)

猜你喜欢
自我保健脏腑腰部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助你健康每一天自我保健APP答读者问
论筋性脏腑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自我保健能力研究
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孕妇孕前自我保健状况的影响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脏腑疏通术
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行为的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