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换血术的临床观察及探讨

2013-01-24 16:10胡小华胡安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败血症胆红素血症

杨 磊 胡小华 胡安辉

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新余 338025

新生儿换血术的临床观察及探讨

杨 磊 胡小华 胡安辉

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新余 338025

目的:总结我院自2009年以来开展外周双通道同步换血术在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经验。方法:对22例患儿施行换血疗法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平均下降率为63.5%。结论:采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对抢救新生儿ABO溶血及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操作安全、简单。换血前充分准备、换血过程中的医护密切配合以及换血后的细致护理是换血成功的关键。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术;临床观察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严重威胁到了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院新生儿科自2009年开展双通道同步换血术以来,共救治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22例,其中ABO溶血病7例,RH溶血病2例,败血症5例,其他8例病因不明,换血术均获得成功。笔者以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新生儿,共计22例,男13例,女9例;日龄2~8天;其中足月儿17例,早产儿5例;ABO溶血病7例,RH溶血病2例,败血症5例,其他8例病因不明。22例患儿均执行1次换血,换血指征以 《实用新生儿学》为标准[1],全部治愈出院。

2 方法

2.1 换血前的准备 换血前禁食4~6h,避免呕吐窒息,准备阶段可先行照蓝光治疗,换血前1h静滴人血白蛋白1g/kg,提高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率。换血前半小时用苯巴比妥10~15mg/kg静注镇静,备20ml注射器20~30个,肝素氯化钠250m l(1u/ml),10%葡萄糖酸钙及辐射台旁备急救车。

2.2 环境准备 消毒操作房间,保持室温在24~26℃之间。

2.3 血源准备和换血量 全部患儿血源均选用2份O型RBC悬液、1份AB型新鲜冰冻血浆,换血总量为150~180ml/kg,术前行血交叉配型。

2.4 操作方法 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上,仰卧位,头偏向右侧,吸干净口鼻腔分泌物,固定四肢,连接心电监护仪,换血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术前禁食一顿避免呕吐窒息,并静推苯巴比妥或鼻饲水合氯醛1次镇静,建立2条外周静脉:一条用于输血,另一条用于换血过程中输入药物。建立一条动脉通道,用于抽出血液。静脉端外接三通管,三通管一端接血源,静脉输入40m l红细胞悬液后输入20ml新鲜冰冻血浆(2:1),输血速度15~20ml/5分钟,外周动脉同步放血,入出量差在20ml以内,以避免血压过大波动。术中必要时用肝素盐水冲洗动脉置管以避免堵管,最后一组输血结束后静脉推注10%钙剂+10%葡萄糖各2ml(>10分钟),换血前、后在同一动脉抽血查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气。换血结束后输注浓缩红细胞10m l/Kg避免贫血,并继续给予双面蓝光照射,补充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1~2天,隔日复查胆红素及血常规。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血压、心电、氧饱和度等。

3.2 观察黄疸消退的情况 术后4h监测经皮胆红素,观察患儿胆红素消退情况及有无核黄疸反应出现,以便及时处理抢救。

3.3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机能差,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结果

换血前平均总胆红素浓度为458.45umol/L(300.6~553.2umol/L),换血后220.8umol/L(154.5~262.4umol/L),平均换血胆红素下降率63.5%,置换出的主要是间接胆红素。22例经换血后再辅以光疗,胆红素均降至正常后出院。5例术后查血常规,Hgb<100g/L,输同型血治疗,术后1月随访,无1例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生长发育均良好。

5 讨论

新生儿的凝血系统处于低活性的状态下,在大量的新鲜血液输入体内时能够有效的补充患儿所缺乏的免疫细胞以及抗体,能够外源性的增加新生儿的抵抗力。从目前的临床文献来看,换血对于凝血功能的改善是十分显著的,不但能够减少消化道和肺出血等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新生儿脏器功能的稳定性[2]。在新生儿的红细胞中,胎儿血红蛋白较多,难以有效的控制二磷酸甘油酯,因此进行换血治疗不但能够增强氧释放,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清除炎症因子,减少对肺间质造成的压力,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确保了患儿内环境的正常,确保各个组织和器官能够得到有效血供[3]。从本组数据来看,在治疗前新生儿的平均总胆红素浓度为458.45umol/L,治疗后降为220.8umol/L,下降率63.5%,且从术后随访来看,无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新生儿换血术方法简单易学,是目前新生儿急救中重要的技术之一[4],当母子血型不合溶血、G6PD酶缺乏症、感染因素、围产因素等原因导致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由于早期新生儿血脑屏障的不成熟,游离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可引起胆红素性脑损伤及听力障碍等后遗症的发生,换血可快速换出血中间接胆红素、被致敏的红细胞、从而减轻减少溶血症状,迅速降低TSB的水平,防治胆红素脑病,实践证明新生儿换血术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由于换血亦可换出血液中的致病菌及毒素,对败血症、急性中毒、肾功能衰竭的抢救治疗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1]梁桂林.败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血气及凝血功能变化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73-74.

[2]梁桂林.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败血症[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7):766-767.

[3]邓洪涛,周敏,王家蓉.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相关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9):916-917.

[4]黄勇.新生儿败血症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38(3):273-275.

R722

A

1007-8517(2013)14-0117-01

2013.05.21)

猜你喜欢
败血症胆红素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