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与不育症的研究进展综述

2013-01-24 17:55彭星烁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3期
关键词:隐睾生育力不育症

彭星烁

(遵义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00)

隐睾与不育症的研究进展综述

彭星烁

(遵义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00)

隐睾对于男性而言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泌尿生殖畸形,为导致不育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其为先天畸形,对于发生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对隐睾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以及相关治疗效果等进行了具体阐述而对隐睾与不育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隐睾;不育症;病因;研究进展

隐睾症又被称作是睾丸未降,为男性十分常见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畸形,在足月新生儿中的发生率在3%~4%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降低,据调查显示在1岁时的发生率为0.7%~0.8%,等到1岁以后睾丸自发下降的概率降低的更加明显,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早产儿的发生率相对于足月儿而言发生率增加近10倍,隐睾症为致使男性不育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对于隐睾与不育症的相关性以及所致生育力降低的机制的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本文针对隐睾对不育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详见下文。

1 单、双侧隐睾患者的生育力

1.1 隐睾不育的发生率

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侧隐睾不育的发生率在10%~20%之间,而双侧隐睾不育发生率在40%~80%之间。对生育能力进行判断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 其中有将精子数做为标准,还有将是否怀孕做为标准。显然单纯依靠精子计数的指标来对生育能力进行判断可靠性较差。即便是存在精子计数方面的异常,也并不能完全证明生育能力受到了损害[1]。

1.2 手术对单双侧隐睾患者生育力的影响

1.2.1 手术对单侧隐睾患者生育力的影响

若是仅单侧隐睾只导致相对较低的生育力,那么手术对患者的生育力的改善意义有多大?曾有学者指出儿童单侧隐睾手术结束后对生育力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hilvers等经研究证实,不管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其精子减少率均为43.10%[2]。曾有16位做过单侧隐睾手术的患者对避孕做输精管切除术提出了要求。所有患者均被要求分阶段进行手术,从而能够保证在进行正常睾丸的输精管切除术后可以展开精液分析,经统计发现16为患者中仅有1例没有下降睾丸的精液分析结果正常[3]。

1.2.2 手术对双侧隐睾患者生育力的影响

采取手术措施,诸多双侧隐睾患者均恢复了生育能力,这一结果显示出手术治疗效果比较确切。但是,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会对生育力的恢复产生十分关键的影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手术的效果相对于晚期手术好。青春期前进行手术,约有30.10%的患者恢复了生育能力,然在后期接受手术者的患者仅有13.5%恢复了生育能力[4]。目前对于手术时机确定在青春期之前已经得到了公认。然而在青春期之前的哪个年龄段接受手术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2 隐睾位置、大小对生育力的影响

研究证实,治疗前隐睾的位置、大小等均有可能对生育力产生一些直接的影响。近几年的研究证实,治疗前隐睾位置越低,且形态大小越接近正常,则提示其精能力可能会越好。Zakaria等诸多学者经对腹腔内以及腹股沟单侧Wistar 大鼠隐睾模型予以建立,对腹腔内隐睾组睾丸的重量、STD以及Johnsen评分进行了观察与评估,结果发现其明显低于腹股沟隐睾组与对照组低,经交配试验也证实平均所生育的仔代数显著较后两者少。对于单侧或者是双侧隐睾成年患者而言,腹股沟隐睾者精液分析多数情况下呈现为正常,但是经腹腔内隐睾或未触及者则精子很少或者是没有精子。通过这一结果可知,隐睾的位置同以后的生育力存在明显关系,且呈现出位置越高生育力越差的现象。然另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以上结论并不支持。有学者对单侧隐睾患者进行了分析,并没有发现睾丸的大小会对成年后的生育力降低和精子数减少产生影响。还有学者指出隐睾的位置也不会对以后的睾丸大小以及生育力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展开进一步研究明确隐睾位置、大小同生育力之间的相关性[5]。

3 隐睾症不育的机制研究

3.1 GFN、CGRP与睾丸损害

生殖股神经(GFN)源自第1、2腰丛,含感觉神经纤维。因此在穿越腰大肌后会分成生殖支和肌支两种,生殖支在内环口水平会进入到腹股沟管,下行则在阴囊皮肤、睾丸引带、提睾肌以及睾丸鞘膜发生分布。最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表明,睾丸下降的第二个阶段即腹股沟管阴囊阶段,雄激素通过诱导GFN的脊髓神经元,会将末梢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的释放进行促进。后者作为“第二信使”与睾丸引带上的CGRP 受体进行紧密结合,致使引带发生节律性收缩和移行分化,对睾丸下降产生促进作用[6]。

3.2 抗精子抗体与生育

作为一种独特抗原,精子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会导致诸多自身或者是种免疫反应的发生,从而形成抗精子抗体(AsAb)致使不育症的产生。该类不育患者的发生率约占总不育症患者的10%~30%左右。血睾屏障遭到破坏为精子抗原激活免疫系统形成 AsAb的一个关键因素。曾有学者经特异性强的免疫珠试验(IBT)对有隐睾史的成年不育者的精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sAb的阳性率约为66%,显著较正常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同精子表面抗原进行结合的抗体一般为IgG、IgM以及IgA, 多数会在精子颈尾部发生结合。经相关临床研究证实,睾丸固定术的年龄同AsAb发生之间存在使密切的关系。作者指出隐睾所处的高温环境对血睾屏障的完整性产生了影响, 容许精子漏出以及免疫细胞在血睾屏障穿越,从而引起免疫反应发生。与此相应,会导致精子运动能力降低,精子凝集增加,且会对精子穿越透明带与受精卵予以结合产生严重影响。所以,睾丸固定的时间越晚,血睾屏障受到的损害就会越严重,AsAb的发生也就越发的明显。不但温度会对血睾屏障产生影响,隐睾患者因附睾或输精管没有得到良好发育从而会导致梗阻的发生,如果没有展开合理的睾丸固定术,则会对睾丸造成实质的医源性损伤,从而导致青春期后血睾屏障的跨上皮转运、通透性等随之逐渐增加,局部免疫抑制的作用效果也会出现降低现象,以上因素均能够使免疫系统对精子抗原的识别得以增加从而产生AsAb。

3.3 生殖细胞凋亡与不育

在正常生精过程中,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生殖细胞凋亡现象。有研究证实,正常大鼠睾丸中,在生后28d生殖细胞凋亡水平会达峰值,而后不断降低,在体成熟后细胞凋亡会保持相对较低水平。因此关于细胞凋亡为对生殖细胞数量以及生精过程中进行机体调控的一种方式的说法存在较大的可能。近几年的临床实践证实,隐睾细胞凋亡增加为诱发精子数量降低的关键因素,发生凋亡的细胞多数均为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有实验证实血清雄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大鼠生殖细胞DNA发生降解,且细胞凋亡数量也会出现增加现象。经HCG治疗后隐睾患者依旧存在上述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停用HCG 后会出现雄激素撤退效应[8]。

4 治疗未触及睾丸对提高生育力的意义

经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隐睾发生率在1/150,在这其中有20.0%属于不可触及睾丸,睾丸可能处在腹股沟管内、腹腔内或者是睾丸缺如。对小儿腹腔内睾丸的隐睾进行诊断以及治疗存在十分复杂,且存在很大的困难。由于腹腔内发生充气的肠管以及患儿睾丸本身体积相对较小,导致腹腔内睾丸的B超探查无法保证十分的准确。因小儿腹膜后对足够的脂肪组织比较缺乏,CT以及MRI对其结构的分辨能力也会发生明显降低。曾有学者指出未触及睾丸还没有一个简便明确的方法对睾丸的存在予以证实,HCG激发试验能够对双侧隐睾患儿有无睾丸进行准确的判断,然而无法对阴性者睾丸发育不良进行排除。目前对于HCG 的使用方案依旧存在很大的争论[9]。

5 睾丸固定术对提高隐睾患者生育力的影响

自1956年以来,典型的手术做法为在愈合期将睾丸在大腿内侧进行缝合,从而使它的位置得以维持。有学者指出该做法会导致无血管性坏死现象的发生,这样便对隐睾患者术后不育症的高发生率进行了解释。曾有相关学者经研究证实,在睾丸固定术中,即便是仅将睾丸以及肉膜进行简单的缝合实施固定,男性的生育力也会遭到损坏。由于缝合固定并不是睾丸固定术的一个必要程序,对其使用进行避免属于合理的行为。能够经睾丸引带同阴囊底部进行缝合固定。除此之外,在睾丸固定术中的睾丸活检也是患睾丸瘤的危险性得以显著增加。多年以来,多年以来普遍公认隐睾属于生殖细胞肿瘤形成的一个十分关键的致病因素[10]。

[1] 赵骥腾,温海涛.单侧隐睾患者精子形态学变化的研究[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2(Z1)∶142-143.

[2] 赵学英,张喜庄,刘学伟,等.单侧隐睾史男性精液质量及精子形态学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2(12)∶137-139.

[3] 姜勇超,何大维.隐睾不育及癌变的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 2009,21(7)∶257-258.

[4] 林涵,蒋学武.隐睾患者生育力研究进展[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12(4)∶421-424.

[5] 周睿,梁朝朝.隐睾患者的不育因素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 23(5)∶425-428.

[6] 蒋学武,胡廷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睾丸促性腺激素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9,23(24),348-350.

[7] 叶辉.腹腔镜在分期Fowler-Stephens 睾丸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23(6)∶505-507.

[8] 陈松,夏溟,严秋哲,等.隐睾继发睾丸癌的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26(14)∶274-276.

[9] 王红,王海水,杨体泉,等.隐睾患儿睾丸病理改变及血中性激素的改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2(11)∶664-665.

[10] 曲金龙,姜芷新,于文涛,等.人类睾丸下降的胚胎学研究及隐睾病因探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18(23)∶236-238.

R698.2

A

1671-8194(2013)13-0063-02

猜你喜欢
隐睾生育力不育症
隐睾严重可导致不育
连续超促排卵致肾精不足伴生育力低下雌性小鼠模型制备和比较研究
为什么男性不育症患者越来越多
男性不育症不用愁,科学家研发出新型治疗方法
男性熬夜是一场与生育力的诀别
为什么男性不育症患者越来越多
表现遗传学解释女性生育力研究方面重大发现
母亲肥胖及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后代女儿的生育力
小儿隐睾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用超声定位28只犬隐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