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分析

2013-01-25 01:50李鲜淑谭雄斌刁丽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西药强心中成药

李鲜淑 谭雄斌 刁丽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分析

李鲜淑 谭雄斌 刁丽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中药;西药;联合应用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也日趋广泛,中西药合理的联用能增强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若配伍不当,不仅会降低疗效,还会增加毒副作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现将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变化简述如下。

1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药效学变化

是指中西药相互作用可改变效应器官对相同浓度药物的敏感性。

1.1 生理系统方面 常用中药甘草及制剂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配伍,因甘草水解后生成的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 “保钠排钾”使体内钾离子减少导致心脏对强心苷的敏感而引起中毒;甘草也不宜与阿司匹林配伍,因甘草在体内经酶水解生成甘草次酸,甘草次酸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促使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增加,甚至可引起消化道出血,二药合用可引起出血加剧[1]。洋地黄强心苷类药物不宜与具有利尿作用的中药及其制剂合用,因利尿中药会使钾离子过多流失,加重洋地黄强心苷类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宜和含蟾酥的中成药 (如六神丸)合用,因为蟾酥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强心作用,联用易引起洋地黄中毒[2]。银杏叶制剂不宜与阿司匹林配伍应用,因为阿司匹林配具有抗血小板聚积作用,而银杏叶中银杏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抑制物,二者合用可增强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诱发颅内出血[3]。

1.2 受体作用方面 枳实抗休克的有效成分(N-甲基醛胺、对羟福林)主要作用于α受体,当与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合用时,会使药效降低[4]。麻黄及含麻黄碱的中成药 (大活洛丸)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因为麻黄碱可兴奋心肌β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强心苷药物的作用增强,易致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5]。

1.3 中枢神经系统方面 麻黄及含麻黄碱的中成药 (如小青龙颗粒)不宜与具有镇静、崔眠作用的药物 (如地西泮)合用,因二者药理作用拮抗[6]。含醇类中药 (如参茸酒)与西药水合氯醛联用,生成具有毒性的醇合氯醛,使毒性加剧;与镇静、崔眠、抗阻胺类药合用,可使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引起血压下降[7]。人参及其制剂具有镇静作用,与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催眠药合用将加强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导致昏迷甚致死亡[8]。

1.4 内分泌系统方面 含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中药 (甘草、鹿茸、胎盘及其制剂)与西药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合用,其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质易被水杨酸类药物破坏,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胃肠出血、溃疡等症状;与降糖药 (胰岛素、优降糖、降糖灵等)联用,可使血糖上升,降低降糖药的疗效[7]。

1.5 泌尿系统方面 甘草不能与氢氯噻嗪同用,因为甘草的水钠潴留作用,可减弱氢氯噻嗪的利尿效果,而且甘草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促进K+的排泄,使血钾浓度下降,二药合用易引起低钾血症[9]。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五味子、乌梅等)、中成药 (如山楂丸、保和丸)不宜与磺胺类药或碱性强的药物如胃舒平、碳酸氢钠等合用,因磺胺类药物在酸性尿液中溶解度降低,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10]。

2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药动学变化

是指中西药相互作用,使二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某个环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疗效[11]。

2.1 影响药物的吸收 中西药联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含有莨菪烷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联用,因莨菪烷类生物碱具有松弛平滑肌、减慢胃肠蠕动的作用,可使肌体对强心苷类药物的吸收和蓄积增加,易引起中毒反应[5];含蒽醌的中药 (如大黄)不宜与碱性药物 (氨茶碱)合用,因蒽醌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而降低疗效;含鞣质的中药 (如地榆),既不宜与具有酰胺键或肽键结构的西药 (如酶类)配伍,因二者可形成氢键缔合物沉淀,降低药效,也不宜与含金属离子的西药、四环素类配伍,因为鞣质具有多元酚羟基,可与上这药物生成鞣酸盐沉淀,影响吸收[10];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细胞色素C注射液联合应用,由于丹参分子中的酚羟基与细胞色素C中的Fe2+结合,形成络合物妨碍了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疗效[12-13];由于丹参含有酚羟基,故也不能与维生素B1、B2、甲氧氯普胺、环丙沙星等联用,因可发生沉淀反应,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2.2 影响药物的分布 茵陈与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同用时,因茵陈含量有具抗凝作用的双香豆素成分,能被SMZ竞争性地从血浆蛋白结合处置换,引起其血药浓度增高而导致出血的危险[14]。碱性中药 (如川乌)及碱性中成药 (如陈香露白露)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因为碱性中药及中成药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血浆半衰期延长,分布到脑组织的浓度增加,使耳毒性增加,并可增强肾毒性[15]。

2.3 影响药物的代谢 中西药联用既可引起肝药酶的诱导,也可发生酶的抑制作用。如中药酒剂及中药酊剂均含有乙醇,不宜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西药同服,因乙醇是一种酶促剂,可使上述药物在体内代谢加快,药效下降;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 (如氯丙咪嗪)合用时,由于肝药酶的诱导作用,使代谢产物增加,从而加大三环类抗抑郁的不良反应;生甘草及其制剂也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也不

能上述药物联用[9]。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时,不宜与含乙醇的药酒合用,因乙醇可抑制肝糖原异生,二者联用可致低血糖反应;同时乙醇又为肝药酶诱导剂,长期服用可加快降糖药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血药浓度降低,同时又有介导血糖升高的危险[13]。含麻黄及麻黄碱的中成药 (如气管炎糖浆)与异烟肼、降压避风片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时,由于这些药物可抑制人体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灭活代谢被抑制,而贮存于神经末梢内,麻黄碱可促使贮存在神经末梢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引起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等,还可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14]。

2.4 影响药物排泄 尿液的酸碱度可影响药物的吸收,酸化或碱化尿液促进药物的排泄与吸收。碱性中药与氨基糖苷类联用,由于血液pH值的提高,尿液碱化,使氨基糖苷类排泄减少,耳毒性增强;碱性中药及中成药不宜与奎尼丁联用,因为其碱化尿液,促进肾脏对奎尼丁的重吸收,引起奎尼丁中毒[16]。含有机酸类的中药不宜与磺胺类药物联用,因为磺氨类药物在体内部分转化为乙酰化合物,乙酰化合物易在酸性尿液中析出结晶,造成肾及尿路损害[10]。

3 小结

中西药联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途径,合理的中西药配伍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毒副作用,治疗疾病时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然而中西药联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与西药联用若配伍不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笔者认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在应用中药时,应先用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对疾病进行辨病与辨证综合分析,在应用西药时,应先用西医理论和诊断方法对疾病进行辨病求因,然后在辨病求因的基础上确定治疗方案,并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将中西医药融为一体,合理联用。医师在中西药联用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撑握中西药的主要成分及不良反应,要清楚地认识中西药配伍合用后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高度重视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联合用药时一定要慎重,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王艳.中西药不合理不合理联用的表现与情况分析 [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96.

[2]傅志红.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及中西药配伍禁忌 [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14):1911.

[3]杜国安,王怀武,李京合,等.中西药联用禁忌分析 [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8):808.

[4]张晓丽,杨朋彬.中西药配伍不反应综述[J].国医论坛,2005,20(4):55.

[5]文窑先.浅谈中西药不合理配伍[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725.

[6]刘彦英.浅谈中西药配伍利与弊[J].工企医刊,2004,17(4):111.

[7]李军梅.浅谈中西药配伍的不良反应[J].内蒙古中医药,2012,(5):41.

[8]刘凯,罗辉,刘建平.中药、化学药交互作用的不良反应 [J].中国药物警戒,2010,7(7):407.

[9]张学军.中西药配伍中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048.

[10]陈建平.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探析[J].北方药学,2010,7(2):58.

[11]李焕德,程泽能主编.临床药学 [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2-326.

[12]贾蜉.临床药物新联用大全[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457-506

[13]贾蜉.临床药物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5-365

[14]吕献康,李永福.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亟待重视 [J].中医药学刊,2004,22(10):254.

[15]王剑虹,吕金胜.中西药配伍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互作用 [J].医药导报,2005,24(1):79.

[16]赵永峰,史福锁.简谈中西药配伍禁忌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0):2765.

R969.3

A

1007-8517(2013)09-0066-02

2013.03.17)

猜你喜欢
中西药强心中成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临床效果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益元强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LVEF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