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

2013-01-25 05:02杨济源潘建科刘军潘华峰史亚飞赵巍江文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中医师学制住院医师

杨济源潘建科刘 军潘华峰史亚飞赵 巍江文文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骨科,广东 广州 510120;3.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广东 广州 510405

浅探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

杨济源1潘建科1刘 军2潘华峰3史亚飞3赵 巍1江文文1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骨科,广东 广州 510120;3.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广东 广州 510405

我校从新时期我国国情出发,率先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实施与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相结合的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计划,由于处于改革创新的初期,尚未构建完善的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临床专业型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五年的具体培养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及对培养工作的实施有所帮助。

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研究生;教育改革;住院医师培训

既往硕博连读培养方式的重点是在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培养上,注重的是研究型创新性人才的产出,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认为硕博连读培养方式较适宜实施于基础学科[1]。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医疗体制改革时期,医疗资源有限,整体医学水平需要提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卓越的中医师,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他们的卓越临床专业技能,承担起我国人民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同时,教育部为贯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精神推出了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我校按照教育部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实施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施行硕博贯通五年新学制,实行“五年一贯、硕博连读、整体优化、分段培养”方式,努力构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与北美临床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接轨的规范化培训制度[2],创建一条现代中医名医成才的新途径,满足社会对高级医疗人才的需要[3]。

卓越中医师的培养目标为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中西医临床诊疗能力与思维能力强,继承了名 (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熟悉本专业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及先进的技术技能和科研方法,达到初年资副主任医师的水平;科学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并在本学科研究上做出创新性成果。本文从卓越中医师的培养目标出发,逐步探讨其培养模式的构建。

1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卓越中医师三阶段培养新模式

1.1 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8个月) ①脱产在学校学习研究生课程,为期3个月。②临床前期训练阶段,为期5个月。依据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原则,学生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开始在三甲教学附属医院进入临床前期训练,临床前期训练的科室包括专科门诊、检验科、中药房、病理室、中心实验室、医技科室、本专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其中本专科轮训要求2个月,以扎实专科基础,了解专科临床运作,初步确立研究方向。各临床科室根据医院制定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专科细则》对进入科室轮训的学生参照住院医师的培训要求统一标准带教和管理,确保临床教学质量。③临床前期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早日接触临床,能够将书本的知识结合临床实践巩固提高,熟悉临床医疗工作的运转情况,掌握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医技、检验、病理等各辅助科室的基本知识,初步确立研究方向,为下一阶段全面的临床科室轮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第二阶段为专业基础训练阶段(16个月) ①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基础轮训为主,进行本专业及相关主要亚专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强化训练,医院提供住宿,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总值班制,有执业医师执照的学生可以在医院独立值班,拥有处方权;②要求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助教工作,由所在专业的教研室主任负责安排,协助任课老师搞好教学工作,并且逐步自己授课、带教,培养提高教学能力。③通过本阶段的临床及教学能力训练,要求学生掌握病例的书写、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学会如何管理病人,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诊疗技能,专业知识扎实,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门、急诊和危重专科病人的处理抢救等,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并且临床专业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组织及口头表达能力好,能独立给本、专科学生授课、带教。

1.3 第三阶段为专业强化提升阶段(36个月) ①博士课程学习结合三级学科培训、课题开题阶段,为期6个月。白天学生在医院进行临床培训,夜间学习博士理论课程,避免时间上的冲突;学生经过了前2年的培训,应有自己的临床课题构想和明确的研究方向,在这段时间内要求举行开题报告,早日开展课题研究。三级学科培训从始至终注重专业临床能力的培训,改变了以往硕博连读需脱产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的旧规,避免了临床培训的中断。②三级学科培训、课题研究及名师指导阶段,为期30个月。本阶段主要以从事本专业的临床工作和临床科学研究为主,临床工作还是以强化临床能力的训练为主,要求完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师工作,例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本科和专科实习医师、讲小课、承担一定的专科门急诊工作。另外,此阶段可施行学校名师与医院名医 “双导师指导制”、名校与名校联合培养及公费国内外访学制。学校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遴选名 (老)中医进行学术指导,通过 “名师”“名医”的指导,提升学生临床水平;与国内外在相关专业领域达到较高水平的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联合培养和公费研究生国内外访学制度;并鼓励支持学生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和资源,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公派出国留学计划、广州市 “菁英计划”等途径,派遣符合条件的学生出国访学,为期6个月~12个月。③通过第三阶段的三级学科培训,要求学生能独立处理本专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熟练掌握本专科常见病的诊疗技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专科临床理论知识和最新的临床技能,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有较强的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2 改革管理体制

2.1 改革学生学籍管理机制,将学籍管理纳入医院人事管理范围,学生具有医院员工身份,顺利考取执业医师资格的学生在医院拥有处方权,医院支付学生一定的工作酬劳,提高待遇,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

2.2 建立以专科导师为组长,其他相关学科导师为组员的导师组,通过 “课题”研究的纽带联系起来,保证对学生的多角度多侧面培训[4]。

3 总结和展望

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学制主体框架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一般临床医师的培养采取了 “理论学习+临床实习”的模式,高层次临床医师的培养采取了在校教育 (理论学习+临床实习) +专业学位培养 (科研和临床实践)的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大体框架仍然符合 “学院型教育+医院型教育”,但是其培养的临床医师,由于临床实践时间短,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专科性,已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患者的实际需求;七年制、八年制长学制医学教育的施行,打破了临床医学学制的主体框架结构,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之间得到了较好衔接,临床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与目前实行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相冲突,使原本就不尽完善的临床医师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为了适应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新要求,提高临床医师的服务水平是一项根本的措施,借鉴国外临床医师 “学院型教育+医院型教育”的培养模式,我国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必然趋势,而新的培训制度必须要求与现有学制制度相衔接、协调[5]。目前大量的硕士、博士进入临床工作的行列,有些省份实行硕士学历 “2+2”住院医师培训模式,此类培养模式容易挫伤了硕士、博士这些高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最后完不成培训或不参加培训,而且也存在着重复培训、浪费卫生资源的现象[6]。因此,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与高等教育学制制度相衔接、协调是未来我国卫生教育事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两者结合,方能避免重复培训、浪费卫生资源现象的出现。

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是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与高等教育学制制度创造性结合的成果。通过将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经过五年的培养,使学生最终在取得博士学位时也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达到具有中医专科能力医师的水平,这种新学制的成功实施将有效地节省我国的卫生资源,满足当前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都已尝试招收少量硕博连读研究生,但均属起步阶段,有关 “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特点、规律和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深化,与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相结合的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计划有待进一步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

[1]王毅超,王云贵,刘卫东.扩大硕博连读培养规模切实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7(8):644-645.

[2]郑加麟.美国职业化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1-3.

[3].黄亮吕玉波 卢传坚,等.中医药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78-279.

[4]黄泳,肖炜,肖慧玲,等.中西医结合临床 “1+4”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探索[J].医学信息,2011,24(6):66.

[5]刘战培.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难在哪? [J]. 《中国卫生人才》,2010,3:19-20.

[6]高颖,孟国祥.硕士学历 “2+2”住院医师培训模式的调查分析 [J].2011,6(22):146-147.

Consideration on Training M ode of Superexcellent Doctor Specialized in Chinese M edicine Master-Doctor Continuous Study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 edicine

Based on national conditions,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ake the lead in the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mode reform,implement the plan which combined residency training with superexcellent doctor of Chinese Medicine Master-Doctor continuous study.Sinc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the trainingmode need to be perfect,this paper?will giv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specific trainingmode in 5 years of Chinese Medicine Master-Doctor continuous study?majors,and hope that itwill helpful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master-doctor continuous study;superexcellent doctor of Chinese Medicine;postgraduate;education reform;residency training

R311

A

1007-8517(2013)11-0028-02

2013.04.22)

2012年度广州中医药大学 “挑战杯”学生学术科研立项项目 (中医院校硕博贯通五年新学制的培养模式研究)。

杨济源,男(1989-),在读2008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学生。

刘军,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中医师学制住院医师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五行真经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瘿瘤经验
马立新副主任中医师针灸治疗耳鸣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