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合并糖尿病1例报道

2013-01-25 05:18黄燕红张兰霞刘文平张荔群张鸣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6期
关键词:肢端垂体瘤垂体

黄燕红 张兰霞 刘文平 张荔群* 张鸣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内分泌科,福建 漳州 363000)

肢端肥大症合并糖尿病1例报道

黄燕红 张兰霞 刘文平 张荔群* 张鸣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内分泌科,福建 漳州 363000)

报告1例肢端肥大症合并糖尿病,并对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肢端肥大症;糖尿病;垂体腺瘤

体内生长激素(CH)持久过度分泌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生于青春期前、骺部未融合者为巨人症(gigantism);发生于青春期后、骺部已融合者为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患者常以骨骼、软组织、内脏的增生肥大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面容改变、手脚趾末端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晚期还常导致患者出现垂体肿瘤压迫症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等,使其病死率显著增高[1]。切除垂体GH腺瘤后GH水平恢复正常,才能使继发性糖尿病得到控制。目前国内有关肢端肥大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报道较少。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肢端肥大症合并糖尿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8岁,以“肢端肥大10余年,伴口干、多饮、多尿半年”入我院。缘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肢端肥大,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力下降,无肢体抽搐,自行间断口服中草药治疗(具体不详)。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日饮水量约4000~5000mL,尿量与饮水量相当,伴乏力、胸闷、活动后气短,无怕热、多汗、心慌、性情改变,无低热、盗汗,无间歇性跛行、直立性头晕,无视物模糊,就诊漳浦县医院,查血糖为33.3mol/L,诊断“糖尿病”,入院后予大量补液、胰岛素泵降糖等处理,出院后予“消渴丸2g口服,3次/日”治疗。2012年7月24日因血糖控制不佳就诊我院门诊,门诊拟“糖尿病,肢端肥大症?”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8/84mmHg(1mm Hg=0.133kPa)。头颅及面容宽大,颧骨高,下颌突出,鼻唇及舌均肥大,四肢肢端肥厚、粗大,心肺腹(-)。神经系统检查:粗测嗅觉、视力视野正常、听力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角膜反应灵敏,面部感觉正常,咀嚼有力,额纹对称,鼻唇沟无变浅,口角无歪斜,咽反射存在,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入院查即时血糖29.2 mmol/L、尿糖+、空腹血糖 9.38mmol/L、餐后2h血糖15.0 mmol/L(胰岛素治疗中)、三酰甘油 7.57mmol/L、胆固醇8.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8.4%。性激素示:生长激素hi、睾酮2.38ng/mL、雌二醇<10.0pg/mL、促卵泡生成激素2.76 Iu/L、促黄体生成激素1.26 Iu/L、催乳素1.66ng/L、孕酮0.20ng/mL、游离T3 1.34pg/mL。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胸导联异常Q波。心彩超:全心腔增大,左室心肌肥厚。左室舒张期顺应性减低、收缩功能正常。心包少量积液。彩色血流二尖瓣中量反流,三尖瓣大量反流。2012年7月25日垂体MR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可见囊实性肿块,截面约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3.5cm×3.0cm ×2.6cm,边界清楚,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中央囊性部分呈等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延迟后逐渐强化,中央不强化,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右偏,视交叉无明显受压,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回报:垂体窝占位,考虑垂体瘤并瘤卒中。手术病理:(鞍区)结合免疫组化,符合垂体腺瘤。

2 结 果

针对该患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诊断为:①肢端肥大症;②糖尿病。治疗方案:①针对糖尿病,予诺和锐30+拜糖平+二甲双胍降糖,血栓通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②血糖控制达标后,经我院神经外科会诊后,转入神经外科,于2012年8月16日在全麻下行经鼻蝶垂体瘤摘除术,手术病理符合垂体腺瘤,术后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二级达标。

3 讨 论

流行病学显示,肢端肥大症起病隐匿,缓慢进展,此病发展慢,发病年龄以31~40岁组最多,无明显性别差异。半数患者诊断时病程在5年以上,最长者可超过30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决定于垂体瘤本身大小、发展速度、生长激素分泌状况以及对正常垂体组织压迫的影响[2]。大部分患者具有典型的特征性外貌,如面容丑陋、鼻大唇厚、手足增大、皮肤增厚、多汗和皮脂腺分泌过多,晚期更有头形变长、眉弓突出、前额斜长、下颚前突、有齿疏和反咬合。枕骨粗隆增大后突、前额和头皮多皱褶、桶状胸和驼背等[3-4]。

目前文献报道中垂体腺瘤过度分泌GH是肢端肥大症最主要原因,约占全部肿瘤的95%以上。过渡分泌的GH,对糖、脂肪及蛋白代谢均产生影响,尤以对糖代谢影响最为明显。肢端肥大症患者35%~50%有糖耐量减退(IGT),继发性糖尿病(DM)的发生率10%~29%[5],患者可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导致糖代谢紊乱的原因较多,主要与高GH血症的持续时间有关,过量分泌的GH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血糖升高。治疗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垂体GH腺瘤或利用生长抑素等药物使GH水平下降,从而使糖代谢紊乱状态得以纠正,已为临床广泛采用。本例患者具有典型肢端肥大症特征,查生长激素为50ng/mL,合并糖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系统受累,垂体MR考虑垂体瘤并瘤卒中,治疗上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快速控制血糖达标后,转入我院神经外科行经鼻蝶垂体瘤摘除术,手术病理符合垂体腺瘤,故诊断明确,考虑垂体腺瘤导致肢端肥大症合并继发性糖尿病。

鉴于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相应增加。虽然发病率相对低,但其病情和预后较差,需进一步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及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包括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等方面的专家,为临床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 Etxabe J,Gaztambide S,Latorre P,et al.Acromegaly: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J Endocrinol Invest,1993,16(3):181-187.

[2] Baumann G.Growth hormone heterogeneity: Genes,isohormones ,variants and binding proteins[J].Endocr Rev,1991,12(4):424-429.

[3] Ochoa R,Mercado M,Chacon X,et al.Usefulnes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 levels to determine acromegaly activ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nssphenoidal pituitary surgery[J]. Arch Med Res,1999,30(4):303-306..

[4]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草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2),1772-1777.

[5] 史轶蘩.内分泌及代谢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85-688.

R587.1

B

1671-8194(2013)16-0327-02

*通讯作者:E-mail: zlqlin@sina.com

猜你喜欢
肢端垂体瘤垂体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肢端肥大症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肢端肥大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相关指标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垂体强化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对垂体-靶腺功能损伤的评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