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0例疗效观察

2013-01-25 16:27张艳梅董鹏达董大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辛温外邪荆芥

张艳梅 董鹏达 张 琨 王 越 董大伟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黑龙江 大庆 163316

外感咳嗽,为感受外邪所致的咳嗽。《医门法律》云:“风火热湿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其表现为起病较急,声盛而浊,兼见寒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干、喉痒等外感症候。多属实证,治宜祛邪宣肺。外感咳嗽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9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治疗90例,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最小为9个月,最大为70岁,其中9个月至3岁的14例,3~8岁的38例,8~16岁的4例,16~36岁的24例,,36~46岁的8例,70岁的2例。咳嗽病程1~2天的38例,3~4天的34例,5天以上的18例。

1.2 临床表现 90例患者全部以咳嗽为主症。伴见鼻塞流涕的32例,伴见喉痒的46例,伴见咽喉疼痛的28例,伴见头微痛的22例,伴见气喘的4例,伴见体温升高但不超过38℃的10例。90例患者中,干咳无痰的38例,咳时有少量粘液痰的36例,咳嗽痰多者4例。血常规检查,68例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12例略偏高,10例略偏低。舌苔、脉象基本正常。

2 治疗方法

加味止嗽散的药物组成:桔梗10克,紫菀10克,百部10克,荆芥5克,白前5克,陈皮5克,炙甘草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黄芩5克。每日1剂,水煎2次服。3岁以下婴幼儿用量减半,每日1剂,水煎2次取药液200毫升分4次服。在服用此药期间,不加服其它任何中、西药物。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咳嗽证的疗效评定:①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②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③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90例中,治愈74例,占82.2%;好转10例,占11.1%;无效6例,占6.7%;总有效率93.3%。

4 典型病例

许××,男,5岁,2011年10月22日就诊。其母代述,咳嗽2天,咳声频频,有少量粘液痰。体温正常,血常规检查亦正常。两肺听诊呼吸音稍粗。指纹不显,舌质嫩红苔薄,脉弦滑略数。予加味止嗽散,3剂治愈。

5 讨论

肺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司呼吸,外合皮毛,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六淫外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肺为娇脏,收邪易咳,然风为百病之长,其它外邪必随风邪侵袭肺卫,故外感咳嗽初起当以风邪为主因。

外感咳嗽初起,风邪为主,实证居多,治疗当以疏风散邪,宣通肺气。清·程钟龄指出,外感咳嗽“初治必须发散,而又不可以过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他经过苦心揣摩,创制了散客邪、安肺气的止嗽散。方中荆芥疏风解表,百部、紫菀理肺止嗽,白前、陈皮、桔梗利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同用又可以开上宣肺,的确是一首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治疗外感咳嗽初起的良方。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咳嗽篇中以止嗽散为基础方,对外感、内伤咳嗽与十二经见证咳嗽提出二十余条加减法,颇受后世临床医家的重视。

对于外感咳嗽,中医历来多区分为风寒、风热、燥热等型。但证之临床,咳嗽初起一、二日,除少数症状较为典型者外,对绝大多数患者很难区分寒热证型。但证之临床,当辩为风邪侵袭为宜。其次,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外感风邪咳嗽若失治或误治,多数病人特别是小儿极易呈现邪气入里化热的现象。因此,遵循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止嗽散中加入清热解毒,轻清上浮的金银花、连翘、黄芩,预先阻断邪气化热入里的通路,一举歼灭外邪而迅速收功。在74例治愈的病人中,绝大多数患者仅服用1~2剂,即有明显疗效。

加味止嗽散容辛温与辛凉、甘温与苦寒药物于一方,不象桑菊饮、银翘散那样一派辛凉,也不象杏苏散、华盖散那样一派辛温,看似用药矛盾,实乃相辅相成,各行其道,补偏救弊,不论风寒、风热外感初起咳嗽用之皆为效。当然,临证时,的确辨认为风寒外袭的咳嗽尚未入里化热时,依程钟龄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辛温散邪宣肺为宜。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2]徐德生.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1-42.

猜你喜欢
辛温外邪荆芥
基于计算机仿真探讨外邪袭表的影响因素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温病条辨》辛温芳香药应用探讨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喝香薷水祛热伤风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