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2013-01-25 23:49陈祖琨王雪梅魏宁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哈尼族医药医学

杨 梅 陈祖琨 王雪梅 魏宁颐 谢 雨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0

哈尼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跨境民族,哈尼族人民在与自然灾害和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文化。哈尼族医药是哈尼人民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是哈尼族历史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在保障本民族、本地区人民健康和防治疾病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和传承哈尼族医药文化,对于强化哈尼族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与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哈尼族医药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的现状

由于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通行的文字,不具备记载本民族医药文化的基本条件。其蕴藏在哈尼族民间的医学思想、医药知识和医疗经验更多的是以口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并未形成完整医学理论体系,也没有专门从事哈尼族医药研究人员及医疗机构。20世纪90年代,云南省哈尼族聚集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抢救和保护哈尼族传统医药文化的措施。民族医药工作者们深入到红河、普洱、玉溪、西双版纳等地、州、市的哈尼族聚集地,通过查询资料,广泛地走访民间哈尼族医药人员。在对哈尼族医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等工作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了《中国哈尼族医药》[1]、《西双版纳哈尼族医药》[2]、《元江哈尼族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药检所内部资料)等著作。在哈尼族传统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部分学者也尝试着从历史学、文化学研究入手,将蕴藏于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医学思想和医药经验挖掘、整理出来,进行了初步研究。如,史军超整理的哈尼族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3]一书中,记载了哈尼族祖先对生命起源、形成等生命观的认识;李宣林在《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与民族文化传承》[4]、《“摩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文化功能》[5]两篇文章中,详细地阐述了哈尼族巫师“摩匹”这一特殊人物在哈尼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指出摩匹通晓药材的效能和医学知识,并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巫术和医技,为当地民众治病祛鬼;白玉宝《哈尼族天道人生与文化源流》[6]中详细记载了哈尼族先民在生命起源、母婴保护和产育方式等方面较为科学的认识和行为。

随着国家对民族医药研究工作的重视,哈尼族医药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民族医药研究人员在对哈尼族传统医药文化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哈尼族医药文化进行了阐述。如:顾明志《哈尼族民间医疗行为管窥》[7]基于对哈尼族民间求医行为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哈尼族民间现今仍存在巫医同治、经验医学的医学行为与现代医学共存的局面;王君《哈尼族传统医学初探》[8]梳理了哈尼族医药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哈尼族医学的特点、特色医疗技法及用药特点。指出哈尼族医药与生态环境、宗教礼仪、民俗等有着密切关系;东人达“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防病机理与实践”[9]一文中,简述了哈尼族民间常用焚尸方法以消除传染病源的预防医学思想。目前,云南中医学院、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等,组织专门人员从事哈尼族医药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哈尼族民间单方验方收集、整理;哈尼族用药经验、特色诊疗方法、饮食保健方法总结;哈尼族医药文化研究等等,研究成果也相继面世。如出版论著《哈尼族单验方》[10]、 《哈尼族医药》(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编著)等,并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如:赵永刚等撰写的“哈尼族医药特点浅析”[11],从哈尼族医药的药物特点、用药经验等方面讨论了哈尼医药的特点。陈祖琨等撰写的“哈尼族医药特色初探”[12]一文,从哈尼族医药的诊法、疗法、药物、方剂等方面,初步探讨、分析了哈尼族医药的特点和内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哈尼族医药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哈尼族医药文化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对医药资源、文献的抢救、挖掘、整理的起步阶段。由于有文字记载的哈尼族医药文献资料甚少,加之挖掘整理所投入的力度相对不足,相当一部分医药文化资料仍散落于民间,未得到及时保护。同时,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水平也不高,一些与民俗、宗教文化相互胶结在一起的医学思想、医学行为未能得以合理的解读,医药理论原理、内涵尚不明晰,哈尼族医药文化的特质难以彰显,大量蕴藏在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医学思想、医学行为和医药经验仍待进一步挖掘。另外,传承人现状、传承脉络及传承模式的普查和梳理仍是空白。

尽管长期以来,国家对民族医药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对整体民族医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全面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近年来,在哈尼族生活区域,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哈尼族医药文化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正在逐渐弱化,甚至濒临消亡。随着从事哈尼族医药行业的人员逐渐减少,以及对药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原因,哈尼族传统医药将面临着资源枯竭、后继无人的危象。没有本民族通行文字的哈尼族文化,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明显处于弱势,很容易被同化,从而丧失本民族的原有特质。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哈尼族医药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是一种可以保护,且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总结和概括哈尼族医药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利于哈尼族医药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医学知识宝库、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哈尼族地区经济发展均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哈尼族医药文化研究,需要在广泛收集哈尼族医药文化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摸清其原真形态与现状,进而对哈尼族医药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总结,以保护其医药资源。同时,分析传承(特别是传承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措施、传承模式及制度。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3.1 文献研究 通过图书馆、书店查阅或购买,或查阅民族志、县志等资料,同时也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对国内外有关哈尼族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宗教文化、医药文献等资料进行最大限度收集,包括已出版或民间所藏文献、口述史料及文物等,建立资料库,夯实研究基础,为实地调研提供线索。

3.2 实地调查 选择云南省哈尼族人口聚集较多的地区,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玉溪市等州市为主要调查点,对当地哈尼族文化人士、宗教人士、民间医生、普通民众等,交叉采用全面观察法和民族实地调查法。摸清哈尼族医药文化资源的蕴藏情况、传承人状况、传承范围、传承脉络、衍变情况等。发现哈尼族医药的传承者和采集者,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哈尼族医书、用药经验等,记录哈尼族民间医药的原真形态和现状,为研究提供资料。

3.3 资料整理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研究,提炼蕴涵于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医学思想观念及医学实践经验。如生命观、生育观、健康观、疾病观、诊疗观、养生保健习俗、嗣育经验、诊疗技术、药物知识和用药经验等,阐明其理论内涵及特质,初步构建哈尼族医药知识体系。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医学等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探索哈尼族医药文化的本源、发展、流变,对其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濒危程度、保护价值、传承(特别是传承人)现状等进行逐一分析研究,深入探讨哈尼族医药文化的相关理论、保护与传承方法及合理利用。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哈尼族医药文化保护措施、传承模式及制度。

总之,哈尼族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民族医药文化,大力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保护传承哈尼族医药文化,符合十八大“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精神。因此,从哈尼族传统文化入手,对哈尼族医药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记录其活动的现状,客观、准确、真实地认识它,以保护其特色和优势,最终使其能够在传承中谋求发展。

[1]何建疆.中国哈尼族医药[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2]阿海,里二.西双版纳哈尼族医药[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3]朱小和演唱,史军超,卢朝贵等翻译.哈尼阿培聪坡坡[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4]李宣林.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与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20(6):81.

[5]李宣林.“摩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文化功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1(4):96.

[6]白玉宝.哈尼族天道人生与文化源流[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7]顾明志.哈尼族民间医疗行为管窥[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6):357.

[8]王君.哈尼族传统医学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11):26.

[9]东人达.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防病机理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873.

[10]陈祖琨,汪晓洁.哈尼族单验方[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11]赵永刚,陈祖琨.哈尼族医药特点浅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0(3):25.

[12]陈祖琨,蒋燕.哈尼族医药特色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2):42.

猜你喜欢
哈尼族医药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医学的进步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