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外籍员工搭建成长平台

2013-01-26 04:39王海坡
中国石化 2013年9期
关键词:外籍项目部班组

□ 王海坡

沙特S62项目运行4年多来,积极培养施工技术和管理人才,一大批中外籍优秀员工脱颖而出。

今年初,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沙特S62物探项目队员中有一名叫哈瑞斯的尼泊尔籍员工顺利通过竞聘考核,从一名野外放线工转为一名采集设备检修工,由于业绩突出,不久前又被提升为小组长。而在他之前,另外一名叫哈立德的巴基斯坦籍测量员工,也因为能力突出被提拔为中方测量技术管理人员的助手,他还与劳务公司脱离关系直接与中方公司签约,享受与中方人员同样的休假权利和劳保福利。他们两人的故事,正是该项目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一个缩影。

司机心中的“诺贝尔奖”

为了激发引导数百名勘探队员直面困难、拼搏向上、争创佳绩的斗志和毅力,中方结合项目实际,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激发队员潜能的创先争优活动,为队员学习交流、展示聪明才智搭建平台。

他们根据野外生产需要,在队员中持续开展了“评选好司机”“评选金牌班组”“评选优秀员工”等争创活动,设立了“好司机奖”“好表现奖”等奖项,制定了奖励措施,严格兑现落实。S62项目共有400多名专职司机,而每个月只评选出6~7名“好司机”,竞争十分激烈,荣誉“含金量”很高。尽管奖金只有200里亚尔(沙特货币,1里亚尔约合人民币1.63元),但全体司机却十分重视,“好司机奖”已成为全体司机心目中的“诺贝尔奖”。

“这可不是一般的奖项,它的获奖率不到2%,一旦获奖,荣誉很高,在队友面前有很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印度籍放线班司机本达利说。去年他获得了“好司机奖”,至今依然十分自豪。

斯里本是尼泊尔籍司机,他原来是车辆维修班组的一名汽修工,由于对“好司机”十分仰慕,要求到测量组当司机。尽管他的维修技术高超,但沙漠驾驶技术却一般。为此他下定决心,尽快提高驾驶技术,每天出工时主动请求班组内其他经验丰富的司机给予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他的驾驶技术突飞猛进,再复杂的沙漠地形也很少误车,轮胎维护良好,长时间都不需要更换。在今年4月的“好司机”评选中,他终于榜上有名,工作劲头更足了。

让每个成员成为主角

每天下午四点半,沙特S62物探项目测量班组中方测量人员和几十名外籍测量员工都会准时集合在测量办公室门前,大家站成一圈,召开“班务论坛”会议。先由一名队员站在中间讲话,内容不限,或讲述他的合理化建议,或论述他的某个观点,或提出一个热门议题让大家讨论,有关生产、技术、质量、安全和生活感想都可以讲。等他讲完后,大家开始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每次会议30分钟左右,最后由中方人员进行总结述评,整理成核心观点和议题方案,载入会议记录。

这是该组积极探索出来的班组会议新形式——论坛模式,让每个成员都能够成为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这样的论坛每天按时举行,雷打不动,效果良好。它充分调动起全体队员发言的积极性,消除了传统会议“一人讲、多人听”的灌输弊端。由于上台发言的主讲人每天轮流进行,这就迫使每个人会前必须深入思考问题,想好讨论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带动大家一起讨论,让每个人都抛掉传统会议中“你讲我听、左耳进右耳出”的消极应付心态,帮助中方管理人员把班组事务管理中没有考虑到的一些隐蔽问题都挖掘出来,在交流讨论中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测量组召开的一次班务论坛会议上,一名尼泊尔籍测量队员布里杰斯建议说,针对沙丘顶部风沙大、摆放GPS基站设备容易遭风沙侵袭掩埋的问题,可以焊制一个双层间隔铁架子,上半部四周装上木板挡沙,顶部安装一个活动木盖,将GPS仪器放在架子中间隔板上,既可以避开风沙吹袭掩埋,又可以遮挡烈日直晒。应用后效果果然良好,中方对这名队员进行了奖励。

在放线班召开的一次班务论坛上,有一名外籍队员针对沙脊顶部摆放的地面采集设备容易被风沙吹袭掩埋的问题,建议用一根根短木棍将此处的传输线缆支撑起来,再用大口径塑料桶将电源站、交叉站、采集站装进去,塑料桶四周用绳索固定,避免风沙侵袭设备。建议被采纳后同样效果良好,中方对该队员进行了奖励,激发其他队员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热情。

持续培养多面手

沙特S62勘探项目部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使用工作。他们搭建了以老带新、导师带徒、轮岗学习、现场实习、课题攻关、技术比武及不定期岗位培训等多种平台,持续培养各类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一专多能型的多面手人才。

中方新员工进入项目后,项目部给他们指定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老队员作为导师,结成“一对一”师徒对子,开展岗位技术技能传授工作。对于新招聘的外籍员工,也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传帮带”活动,直到新员工独立顶岗为止。通过导师带徒活动,几年来,一批批新员工完成培训工作,通过岗位考核,实现独立顶岗,为项目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轮岗学习”渠道是项目部培养多面手人才的又一重要途径。项目部持续跟踪考察潜在人才,认真选拔一批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知识快、踏实肯干爱钻研、培养潜力大的年轻队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取岗位交叉、轮岗学习的方式,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专业面,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通过这种培养途径,培养出了一批熟悉多岗位业务的多面手人才,实现了“转盘式”培养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外籍项目部班组
苏州轨道交通站务委外标准化项目部建设实践研究
班组“5米经理”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强班组建设 促企业发展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论高校如何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
由关注到信任,由信任到首选——中铁四院郑州地铁项目部十年征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