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回归

2013-01-28 16:44江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大众文艺 2013年10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家艺术

彭 燃 (江汉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

中国的当代艺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历了全面的西化、对当下的讨论、全面面向市场等阶段,逐渐回归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上来。2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从学院教育、艺术家视野、收藏家水平以及收藏机构等各个层面上都体现出了更高的水准。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回归传统的文化精神。在看似依然凌乱的表象背后,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其中国文化的回归。

一、改革开放的30年

改革开放初期的当代艺术发展在今天看来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时间。不断调整中的文化政策与艺术家之间的互相试探,构成了一种互动关系。我们将85美术新潮作为一个开放的节点的话,那么这之前的当代艺术是一个基本上处于地下状态的艺术实践。今天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佩服先驱们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中进行着自己的艺术实践。这个时期的作品形式更多的倾向于全面学习西方。有观众在看到这个时期的作品的时候,评论道:“这完全是对西方赤裸裸的模仿,甚至不加掩饰。”开放的社会环境对艺术家的冲击是巨大的。改革开放初期,当图像摆脱了单一的题材而进入到对个性本身的关注的时候,这个时候似乎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西方。对独立和个性的抒发与追求对于刚刚开放的中国的年轻一代是极有吸引力的。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早期中国当代艺术不管从样式上还是思路上都表现出全面的西方色彩。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出现了新的情况,资本作为一个新的因素介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当中。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为当代艺术走向市场、收藏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这个时候开始,艺术家逐渐意识到艺术是可以换成物质生活的。资本的介入逐渐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不断发展中,对卖作品的追求更多地占据了创作的领域。1993年中国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登上世界舞台。从此开始了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的历程。这是中国当代艺术被世界关注的开始,也正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显现,中国文化在这个时间得到关注。国际资本开始干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批艺术家迅速以明星的身份出现在各大媒体封面头条。但是对于这一段历史,吕彭的说法是: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没有任何政治批判的含义,它所运用的政治符号只是挑逗市场的策略而已。21世纪初,卡通一代的热潮典型地印证了中国式的实用主义。轻易上手的卡通一代,以细腻的制作和儿童式的想象力呼应着迅速膨胀起来的收藏市场,果冻画法的一颗颗白色高光挑衅者收藏家金丝边眼镜后面充满期待的双眼。中国艺术家,特别是艺术家中的年青一代,刚毕业甚至还没毕业便有机会与画廊签约,通过“艺术”过上好的生活。真正有价值的卡通一代艺术家并没有几个,而今天的卡通几乎销声匿迹了。

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的当代艺术其实是一段非常好的时光。在资本突然抽离了当代艺术的背景下,艺术家开始反思和沉淀自己的艺术创作,开始在一个不景气的市场中找到新的出路。而在艺术市场低调的一两年左右之后,令人兴奋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面貌。大浪淘沙,这场金融海啸以强大的力量冲击掉了很大一部分不合格的艺术家。留下来的艺术家们,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

二、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情况

在讨论东西方文化时,有的人喜欢用“现代”这个词来代替“西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紧随着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亦步亦趋,我们可以把这个现象描述成是一种中国当代艺术对现代化的补课。而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十几年的历程,艺术家开始逐渐回归到对传统艺术精神的追求,甚至有国外的艺术家开始以水墨作品创作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当代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是一种具有中国文脉的当代艺术,它在传统的中国画之后,从新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

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国家政策对于敏感话题的开放与包容,中国艺术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快参与进了全球语境下的当代艺术建构当中。脱离了对西方当代艺术形式上单一的模仿,勤奋的中国艺术家在开放的话语环境中紧紧跟随着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文艺理论上的探讨和追逐,已经接近了西方文化的最前沿。西方话语作为现代性话语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过强大的智力支持。今日的中国艺术家并没有在世界当代艺术领域成为话语主导和强势的一部分。但是今天的中国艺术已经逐渐开始,并慢慢强调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在自己创作中的重要性。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不是政治符号的调侃和挪用,不是语言学上的暗喻和挑衅,而是真正的面向文化背景,面向历史积淀,面向中国人自身的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殊形态。文化全球化的浪潮又给中国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不管是外籍画廊入驻中国,还是中国画廊参与国际市场,还是世界开放的美术馆、双年展,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都以极高的参与度出现在这些地方。从北京到纽约,从东京到威尼斯,随处可见中国艺术的身影。我们为中国艺术在今天呈现出来的现象而感到高兴。

当然我们在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的时候,看到的不只是繁荣的表面。中国艺术家在09年以后展示出来的新的活力才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这种新艺术的主体。艺术以新的形式对不同领域的介入是我们看到的全新情况,英国的学生运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等等,新的沟通方式正在以陌生的身份续写着新世纪的历史。艺术在这时似乎难以归类,占领华尔街的各种形式让我们在看热闹的同时不得不思考:生活与艺术的边界在哪里?除了艺术,似乎已经无法解释这种人民的狂欢的创造力根源。在这样的语境下,艺术家的创作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卢迎华和苏伟在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展览《小运动》则是其中的典型。艺术以什么样的身份发起,如何区分其与生活、与运动的联系成为《小运动》关心的中心。比丽安娜策划的《占领舞台》项目是在行为艺术领域开展的连续计划,通过对行为艺术的回顾、演绎和再创作,重新讨论当下语境中行为在艺术中的可能性。没顶公司、双飞艺术中心等等小组以机智幽默的团体作业向观众传达着一种小群体的价值观。这些对当下、对自身的关注是一个方面。一部分艺术家和策展人回归到了对传统精神的探寻。吴洪亮策划的《观》是一个典型的展览。其邀请艺术家依照传统文人雅集的范式邀请观众现场观看收卷册页,从形式感上回归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本源。而他在阐述展览的时候说:现行的美术馆体质是一种西方的,为了平等的观看机会而设计的展示方式。中国的美术馆应该有自己的艺术展览。应该做一些与中国有关的事。同样我们看到许多年轻艺术家,他们放弃了追随西方的创作思路,从中国传统艺术、文学、历史和生活中寻求养分,注入到自身的艺术创作中去。还有一部分艺术家,怀着一种自我的情怀,制作出感性的作品,而这种作品中从骨子里透露着一种非常东方的感受。这都是在被洗涤过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现象。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到今天不过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高兴地看到一种民族情怀作为一种主体支撑起了更多的艺术创作。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文化背景下,中国艺术家终于正视历史,分享全球同步的公共资源,以“现代的”观念展开艺术创作。这种意识下产出的中国当代艺术有理由在世界当代艺术的舞台上载歌载舞。它作为一种地方化的特产,为全球化的丰富性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同所有的现代化国家一样,我们的艺术要关注的是人本身,是身体的美学,公共的政治,历史的积淀。在他者之间,则选择了保持距离,寻求平衡,找到一种和谐的关系。

1.易丹.吕澎.《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9

2.尹吉男,《后娘主义: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吕澎. 蓝庆伟.《艺术与操作:广州双年展历史考察》,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01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艺术家艺术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