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瓯江文化的研究价值

2013-01-28 08:25浙江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浙江丽水323000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瓯江丽水市丽水

(浙江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浙江丽水 323000)

近几年来,区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就浙江省而言,瓯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学者的重视,吸引了很多专家的目光,他们对瓯江文化的研究,促进了瓯江文化新的进展,与此相比,对瓯江流域文化的关注度较低,相关研究人员也相对较少,导致研究成果不足。2006年,“瓯江行·绿谷文化采风”活动启动、2009年“瓯江行”丽水摄影大展、八百里瓯江文化之旅民俗展示等多项活动的开展,广泛宣传各地打造有影响力的绿谷文化品牌,建设有吸引力的群众文化阵地的举措和经验,充分展示一年来丽水市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为我市进一步加快推进瓯江文化建设,绿谷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

(一)明确瓯江文化的内涵、外延关于“瓯江文化”的概念。

瓯江文化涉及的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包括戏剧、文学、绘画、书法、科技等方面。其在经济、教育、民俗、生态等方面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即:以禅宗为核心的黄帝文化,以青瓷、宝剑、石雕代表的工艺品文化,以赵本付为代表的南明山书画文化,以刘基为代表的文学文化,包括其撰写的兵法书籍《百战奇略》,以“仙都(姑妇岩、小赤壁、天鹅孵蛋、桑岩寨)、石门洞、通济堰”为代表的旅游文化。这些瓯江文化的分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勤劳智慧的丽水人民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具有丽水特色的精神文化财富,形成了“与山长青,与水长流”的丽水的特色文化,即绿谷文化。绿谷文化在浙江地区并没有普及,还需要相关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绿谷文化的发展。

(二)瓯江地区历史文化的特点

瓯江地区历史文化有以下8个特点:(1)丰富性;(2)始创性;(3)广阔性;(4)传承性;(5)标志性;(6)引领性;(7)生成性;(8)影响性。瓯江文化的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它实现了现实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充分体现出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在宣扬瓯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所体现出的政治、文学以及艺术的力量。做为瓯江的发源地浙江丽水的瓯江文化建设更具有务实的意义。2005年,中共丽水市委一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加快绿谷文化建设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针对丽水丰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优势,要求逐步形成以绿谷文化为内涵的丽水生态文化旅游新框架。所以,学者们还应进一步探讨,以便深刻地、准确地总结出丽水的瓯江文化特点。

(三)分析瓯江地区历史文化形成的原因

瓯江文化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交流融合不可分割,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正是由于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使瓯江文化成为一种开发性文化,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的文化特质也有所不同,每个阶段的文化特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1)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瓯江,浙江省第二大河,古称慎江,亦名永宁江、永嘉江、温江等。她发源于百山祖,经龙泉、云和、丽水、青田、温州后,汇入东海。沿途山地丘陵绵延起伏,秀水蜿蜒,这既将浙南地区连成一个整体,便于浙南人的交流,也使浙南地区受到相同的环境影响,具有共同的命运。可以说,水文化是瓯江文化中一个具有鲜明特质的文化因子。但同时,由于瓯江地区自然环境不完全相同,如丽水市与温州市的差别,上流与下流的差别,又使瓯江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不一样,结果表现出既有同质性,又有相异性。如丽水人的风俗习惯、语言习惯等等具有自身的特质。(2)受人员流动的影响。瓯江流域,历代兵家必争。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方腊起义军大将洪载驻军于斯。清太平军将领石达开领兵会集于此。民初北阀军孙残部由瓯江水陆并进而进入全浙。解放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经常于此活动。受战争、灾荒等因素影响,瓯江流域迁人迁出的也较多。这样,瓯江文化就不断地处在输入、输出过程中,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质。

二、为整合丽水的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视角

(一)注重物质要素(文物古迹)和非物质要素(民俗风情)的共同保护

瓯江文化承传到今天,已经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一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对物质要素(文物古迹)的维护,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对非物质要素的保护(当地的民俗风情)。对于瓯江文化的管理保护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系统的进行,以保证为瓯江文化的再研究创造更便捷的条件。同时,要注意对绿谷文化的宣传与保护,把城市发展建设与当地开发旅游联系起来,使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创新协调发展,以便更好地推动丽水市的发展。对于丽水市的开发,存在着一个问题:虽然当地陆续开展了一些经济、文化、旅游等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但是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缺乏整体性,整个城市的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二)从绿谷文化的角度对丽水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打出绿谷文化的招牌

在文物的收集和利用方面,例如丽水市庆元县的木拱廊桥不但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的特点,而且全国现存寿命最长、拱跨度最大、长度最长的木拱廊桥均在庆元境内,这些廊桥均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对研究木拱桥历史沿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了联合国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木桥遗迹也都在进行抢救性的发掘、整理、研究,但是由于受到当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这种抢救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较难普及推广。如果我们能在旅游项目建设中加入廊桥文化,再如建立一个廊桥风情文化园之类的场所,将具有鲜明的绿谷文化特色的元素集中起来,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展示、表演,将既能保护、流传这些戏曲,又能让这些戏曲发挥娱乐和经济功能,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三、为打造文化强市提供服务

(一)提高丽水绿谷文化的影响力

现在丽水市各个县、市地都在增加宣传,通过各种方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未能形成一个产业链,仍缺乏竞争力。尤其在浙江来说,丽水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即使是青田、庆元这些具有众多历史元素,文化背景相对深厚的县、市,了解他的人也不多。如果只进行景点地区宣传,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消耗的人力物力较多,相关部门耗费精力较大。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丽人市的文化形式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合理分、充分利用,引入绿谷文化,形势将会取得很大的改观。

(二)促进文化产业整合

我们研究瓯江文化的目的,一方面是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为当今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当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为文化产业服务。事实上,丽水各地已在开展这项工作,都在打造有本地特色的摄影文化节,三月三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生态文化节;各地也在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如仙都风景区、百山祖风景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只是这些活动的影响范围较小,尚未达到一定的规模,绿谷文化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挥。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瓯江文化,发掘绿谷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瓯江文化的作用,讲瓯江流域地区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如开展瓯江文化游,或丽水的某种特色产品游;拓展绿谷文化产业的内容,以便打造有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进而形成有较长的文化产业链条,提高其影响力度。其实,丽水范围内尚有许多好的文化产品可开发,如在丽水广为流传的春秋战国时欧冶子夫妇铸剑助越王勾践复国的传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我国五大名窑之一哥窑巧夺天工的技艺;吴三公与香菇拓荒种菇,后世菇民立起菇神庙千秋祀奉的香火……都曾经给这里留下奇丽神话与梦,孕育了她有文字记载的二千多年文明史。这些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挖掘、探索。

猜你喜欢
瓯江丽水市丽水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瞻谢公亭
丽水古堰画乡
《瓯江丛韵》在浙首发
再次邂逅(绝句小说)
论瓯江文化之瓯江号子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