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人人有枪

2013-01-30 04:43张海峰
中国检察官 2013年9期
关键词:持枪枪击案枪支

文◎张海峰

20 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校园枪击惨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这是2012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最血腥、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事件,也是继2007年导致33人死亡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后的另一起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美国年轻一代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漠视他人的存在性与合理性,一切以自我判断为依据,校园枪击可以理解为自我的一种极端表现吧。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当地时间16日晚在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表演讲时说:“不要失去信心,我们的外在日益衰弱,但内心日渐强大”。奥巴马在演讲中誓言,不能让此类悲剧事件成为常态,我们必须改变它。不过,在是否禁枪这个美国政坛极度敏感的话题上,奥巴马“做得不够”的反思被很多媒体认为是轻描淡写。尽管民间禁枪呼声又起,但要总统下决心控枪却并非易事。有媒体人称,奥巴马甚至从头到尾都在避免谈到“枪”这个字眼。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民持枪的国家。据美国官方统计,目前全美约9000万人持有枪支,总共持枪约2亿支,真是3亿人口2亿枪,是世界上私人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在美国,合法的枪支交易机构甚至比麦当劳连锁店还要多。美国枪支的价格也不昂贵,一把最便宜的小口径手枪花几十美元就可以买到,而亚当·兰扎在桑迪胡克小学作案时使用的那把半自动步枪也不过1000多美元。尽管目前美国在联邦和州两级层面上都有一些针对购买和持有枪支法律和政策,但总的来说,在美国获得一支枪还是很容易的。时至今日,枪支管制问题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其重要性甚至已经超过了堕胎。很少有公共政策的讨论会像枪支问题一样激烈,分歧巨大,并触及人们内心的情感,支持和反对枪支管制的力量在联邦和州以及地方三级逐步展开激烈争夺。禁枪派理由主要在于美国每年居高不下的与枪支有关的死伤案件,在美国非正常死亡人群中,遭枪击死亡是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二大死因。美国的谋杀率也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几乎是英国的4倍、德国的6倍、日本的13倍。其中三分之二的谋杀案中都有枪械使用,这一数字也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自1979年到2012年,全世界发生70多起校园凶杀案,其中有65起发生在美国校园。

枪支在美国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和人为情感因素。16世纪,当第一批欧洲人历经艰辛来到美洲大陆后,面对着极为恶劣的外部环境,除了抵御野兽的侵袭,还要和当地印第安人对抗。正是依靠了先进的武器,美国的先民们才在与野兽和印第安土著的斗争中存活下来。而之后的西部拓荒,枪支再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使美国的疆域从大西洋西岸一直延伸至太平洋东岸,横跨北美大陆,大大拓展了美国的地理空间。美国人视枪如生命般重要,在独立战争时,争取自由的美国人就懂得,公民持枪是对抗暴政、捍卫公民权的最后依仗。用鲜血换来自由的建国先驱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有推翻暴政的自由”之重要性,而没枪怎么推翻暴政。所以在随后的宪法修正案中,专门规定:“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有美国学者断言:“美国诞生之时就有一支来复枪在手中”,在《美国枪史》一书中也有这样的叙述:“枪支是秩序的象征和保守主义的图腾”。尽管已经有宪法条文明确了公民的各项自由,但在美国人心里,这些都不足以保证一个政府不会变坏,因此个人拥有枪支武器是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现在美国人这种权利的维护,与其说是在维护持枪权本身,不如说是在维护“老祖宗”制定的宪法。事实上,第二条修正案成为美国枪支管制立法中无法绕过的“栅栏”,不少次关于枪支立法的讨论最终在第二条宪法修正案的争论声中陷入僵局。目前枪在美国更多的是一种自卫,或者爱好,与建国时的立法初衷相去甚远。但反对枪支管理的人仍然在坚持,更多的是对宪法传统的坚持。

两百多年来,美国人用枪保障了自由和秩序,但全民持枪对公共安全造成的危害也体现得十分充分,禁枪运动也从未停止过。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美国各州便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法律和法令,加强对枪支的管理和管制。在枪支管控进程中,最大的阻碍来自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它具有很强的政治力量。该协会成立于1871年,是美国最古老并持续活跃的民权组织,资金雄厚,拥有约400万名成员,被称为是美国最强大的非政府机构组织,掌握大量选票和游说资源。其中大部分居住在选举的摇摆州,如俄亥俄和弗吉尼亚州。全国步枪协会不仅极力主张持枪自由,同时也有着雄厚的财力,2010年,他们从各种枪支制造商和经销商中得到的赞助就多达2.53亿美元。财大气粗的“全国步枪协会”通过游说、捐款等方式影响着美国政治家的决策。例如,在2012美国大选中,现任总统奥巴马就有12%的竞选资金来自全国步枪协会,而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则有高达88%的政治捐助来自该协会。

芝加哥堪称美国限枪最严的城市之一,从1986年开始,目前已执行禁购手枪规定27年,但实际上芝加哥也是美国枪械犯罪最严重的都市之一。在芝加哥时,我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件事:奥蒂斯·麦克唐纳是一名芝加哥的普通市民,声称由于严格禁止居民拥有手枪,使得居民遇到威胁时无法自卫,他说:“我想要的只是一次战斗机会,一个至少能让对方登门袭击前三思的机会。”但他的购枪申请遭到拒绝。于是麦克唐纳选择诉诸法律,并一再上诉。针对这一涉及宪法的禁枪案,2010年6月,最高法院9名法官最终以5票同意、4票反对的结果支持了麦克唐纳的诉求。裁定书说,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中有关公民享有持枪自由的条款同样适用于各州和地方法律。此前该条款只适用于联邦法律和首都华盛顿的法律。不过,最高法院并没有明确裁定芝加哥禁枪令违宪。司法票决的比例或多或少的折射出美国人对待枪支的复杂心态。微弱多数的司法票决既代表了主流民意的走向,也反映出不同立场的争论态势。禁枪绕不开的暗礁就是枪支多寡与犯罪率关系并不明确,美国每年有三万多人死于枪击事件,禁枪立法运动基于这样一个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理论,即社会上流动枪支愈多,死于枪击事件的人就愈多。但这个显而易见的理论却很难经得住推敲。研究表明,社会上枪支多寡与犯罪率的关系并不明确。华盛顿曾经实行了32年之久的禁枪令,谋杀率非但未减反而明显增加。更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愈是严格禁枪的地区,犯罪率居然愈高。2007年哈佛法律与公共政策杂志研究报告发现,世界上人均枪支最多的七个国家,年谋杀率是十万分之一点二;而人均枪支最少的九个国家中,年谋杀率却是十万分之四点四。不过,这些统计也不能证明严格禁枪或人均拥枪率同犯罪率增高何为因果。由于无法在理论与实际上证明民众拥枪率高导致犯罪率增加,禁枪运动积极分子长期来便力图说明宪法并未规定普通美国人都有权拥有枪支。在禁枪派苦于找不到事实根据的时候,拥枪派赖以为生的宪法条文也模糊不清,充满争议。拥枪派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杀人的不是枪,是人”。科罗拉多影院惨案发生后,该州州长、民主党人约翰·希肯卢珀在媒体上说,即使凶犯不使用枪支,也可能会使用其他武器。你总不能把一切可以伤人的东西都管起来!威斯康辛州共和党参议员罗恩·约翰逊也公开说,对枪支实施管制不但践踏宪法赋予人们的自由权利,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不是吗?挪威有着全世界最严厉的枪支管理措施,但为何去年夏天还发生了致命的于特岛枪击案?

这无疑是一个奇特而疯狂的逻辑,但它确实能表示很多美国人的心声。作为一个马上打天下、富有开拓者精神和牛仔传统的国家,枪支文化早已渗透进了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正如美国步枪协会和支持持枪权的人士常常强调的那样,自由比治安更宝贵,持枪自卫权是天赋人权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二是美国人民认为枪击案过多也许并非持枪权本身,根本原因还是其它方面出了问题?因为加拿大人民一样享有持有和携带枪支的自由,可加拿大每年死于枪击案的总人数不到100人。瑞士是持枪率最高的国家,可该国很少发生枪击案。枪支之于美国,犹如汉堡包之于美国、热狗之于美国、摇滚乐之于美国,是美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多数民众支持枪支管制,但也不愿严格到欧洲那种程度,更不愿放弃个人拥有枪支的权利。

猜你喜欢
持枪枪击案枪支
巴黎枪击案
大学枪击案
购物中心枪击案震惊丹麦
纽约地铁突发枪击案
巴西成为全球因枪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枪支共享”
持枪最多的国家
持枪最多的国家
禁枪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