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2013-01-30 11:12陈建英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口服药物药剂学通透性

陈建英

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陈建英

口服药物相对更加的方便、快捷,并且患者更加容易适应这种用药方式,但是药物在口服之后经过胃肠道的吸收,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药物在吸收的过程中,除了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以外,胃肠道和肝脏中的各种运转蛋白的陈述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药性,所以药剂在临床使用中经常出现药性不明显的情况。本文综合分析了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以及对药物口服吸收造成的具体影响,显示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会对口服药物的吸收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在药物的组织结构设计、药剂处方设计、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口服用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做重点评测。

生物药剂学性质;口服药物;膜通透性

怎样在制剂处方前研究准确取得预测药物体内的动态生物药剂学研究基础性质,是现如今药学工作者遇到的一项重点、难点问题。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基因学的发展对转运蛋白介导膜转运的认识发展到了更高的分子基因水平上,了解转运蛋白的相关信息能够对生物药剂学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口服药物吸收的过程和方式

1.1 吸收过程口服制剂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再经过三个不间断的过程共同构成:开始,药品要从释药体系中放松进入到消化液中,之后溶解在消化液中的药物经过胃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进入门静脉中,最后药物再从门静脉进入到肝脏中,剩下未被肝代谢消失的药物才能够进入到体内循环系统中发挥出具体的治疗效果[1]。

1.2 吸收方式药物被吸收进入到肠黏膜能够透过以下一种或几种形式:跨细胞渠道、细胞旁路渠道、载体或受体介质导入的转运。因为载体介导的吸收是需要依靠特殊的蛋白分子进行,但是经过细胞之间密切联系的旁路渠道多是让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有通过的权限,并且吸收的面积不大,大约是吸收表面积的0.001左右,因此大部分的药物都是通过跨细胞渠道吸收的。

2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描述

药物的膜通透性、稳定性、溶解性以及首过效应等生物药剂学性质为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溶解性影响的主要是药物从制剂中释放的速度,药物胃肠道稳定性决定的则是药物在胃肠道吸收过程中的降解情况,对药物的吸收影响主要是透过合理的制剂技术完成优化操作。膜通透性决定的是药物穿透消化道上皮组织细胞的转运速度以及药物吸收浓度的依存性等。首过作用包含了消化道和肝系统的代谢,会对吸收的程度有较大影响。胃肠道和肝脏之中存在转运蛋白和药物代谢酶体系对药物的膜通透性以及首过效应的影响明显,所以在临床用药和口服制剂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这些因素对药物吸收造成的影响,对药物的生物学药剂学性质做重点分析[3]。

3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障碍

3.1 化学障碍主要是通过胃肠黏膜上皮分泌的黏液和消化液共同构成,其中包括了胃酸和胰蛋白酶以及凝乳蛋白酶等各类消化酶。假设蛋白多肽等类型的药物容易被胃酸和酶损坏,并且相对分子的数量较大,脂溶性能力不强,很难透过生物膜真正对人体发挥药效。

3.2 物理障碍组织结构、操作功能完整的肠黏膜上皮和覆盖在其表面的黏液组成了肠黏膜的物理障碍。黏液层能够良好的保护上皮细胞微绒毛受到机械和化学的损害,与此同时也是药物吸收的障碍。但是细胞膜和细胞之间的密切联系对药物的通透性是制约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

3.3 生化障碍肠上皮细胞的代谢酶以及药物的外排泵共同组成了生化障碍的重要环节。肠道上皮细胞中的多数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酶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能够把进入到细胞中的药物完成代谢性操作,也就是循环之前的代谢。透过一些外部排出体系把细胞中的相应药物从细胞中排出,从而稀释药物浓度。

4 结语

对于口服药物制剂吸收最开始的过程,释药体系的控制药物释放技术现如今已有较为成熟的发展,但是药物跨胃肠道黏膜的转运和系统前的代谢现在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但这两种对释药体系中药物吸收和发挥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3]。设计口服用药之前,需要对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有全面把握,特别要重视的是药物的膜通透性以及首过作用等性质对药物的跨膜转运体系前代谢产生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对口服用药进行合理设计,并且良好的预计制剂的生物使用程度。

[1]Caldwell GW.Compound optimization in early-and late-phase drug discovery:Acceptabl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utilizing combined physicochemical,invitro and in vivo screens[J].Current Opinion in DrugDiscovery & Development,2010,3(11):30-41.

[2]高坤,孙进,何仲贵.肠道转运蛋白在药物吸收中的重要作用[J].药学学报,2012,7(22):97-102.

[3]郁丹红,刘丹,张振海.基于生物药剂学性质的中药组分剂型的设计技术[J].中国中药杂志,2012,19(37).

R93

B

1673-5846(2013)08-0019-02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宜春 336000

猜你喜欢
口服药物药剂学通透性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针对药剂专业学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西药脐疗法加口服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PICCO监护仪观察ARDS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临床研究
药剂学教学方法探索
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
高糖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