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2013-01-30 13:09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3年11期
关键词:铸型坯料电液

理论耗气量 气动元件或装置为完成规定的动作或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所消耗的理论空气量。

溢流量 在规定工况下,当控制压力超过原调定值某一规定值时,从卸荷元件中流过的空气流量。

无热再生 将压力状态下干燥的空气膨胀至大气压,通入被水分饱和了的干燥剂中,以吸除其中的水分。

气动控制元件 通过它们能改变工作介质的压力、流量或流动方向来实现执行元件所规定的运动,如各种压力、流量、方向控制阀和各种气动逻辑元件。

叶片式气马达 由定子和转子组成。转子偏心安装在定子内,其上有与转轴平行的沟槽,气压作用在可在沟槽内滑动的叶片上。

液控伺服阀 液控伺服阀主要是指电液伺服阀,它在接受电气模拟信号后,相应输出调制的流量和压力.它既是电液转换元件,也是功率放大元件,它能够将小功率的微弱电气输入信号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能(流量和压力)输出.在电液伺服系统中,它将电气部分与液压部分连接起来,实现电液信号的转换与液压放大.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的核心。

气动执行元件 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产生机械运动的装置,如作直线运动的气缸或作回转运动的气马达。

气动气液阻尼缸 工作缸以压缩空气为介质,推动气缸活塞作直线往复运动,并带动阻尼油缸作相同运动的气缸。

铸造缺陷 由于铸造原因造成的铸件表面或内部疵病的总称。铸造铸铁件常见的缺陷有:气孔、粘砂、夹砂、砂眼、胀砂、冷隔、浇不足等。

浸渗剂 浸渗到铸件疏松等孔隙处,硬化后将孔洞堵塞的物质。

差压铸造 在铸型外罩以密封罩,同时向坩埚内和密封罩内通入压缩空气,并使坩埚内压力高于罩内的压力,坩埚内的熔融金属在压力差作用下,经升液管从型底注入铸型,并在压力下进行结晶的铸造方法。

充氧压铸 压射前先向型腔中充氧的铝合金压铸法。由于氧与铝化合,生成细小的氧化铝质点分散于铸件中,因为不会因卷入空气而形成疏松或气孔。

低压铸造 铸型一般安置在密封的坩埚上方,坩埚中通入压缩空气,在熔融金属的表面上造成低压力(0.06~0.15MPa),使金属液由升液管上升填充铸型和控制凝固的铸造方法。

离心铸造 熔融金属浇入绕水平、倾斜或垂直轴旋转的铸型,在离心力作用下,凝固成形的铸件轴线与旋转铸型轴线重合的铸造方法。铸件多是简单的圆筒形,不用芯子形成圆筒内孔。

磁型铸造 一种用泡沫塑料制造模样,用铁丸代替型砂在磁型机上造型,通电后产生一定方向的电磁场将铁丸吸固,以后即可浇注。铸件凝固后断电,磁场消失,铁丸松散,取出铸件的实型铸造方法。

凝壳铸造 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停留一定的时间后将未凝固金属倾出,获得空心铸件的铸造方法。铸件的壁厚取决于停留时间。

摇包 一种熔融金属处理包,吊放在装有可调速的偏心轴的支架上,通过摇摆产生搅拌作用,使熔融金属和附加剂的接触机会增加,是一种处理效率较高的设备。主要用于铁液脱硫。

理想刚塑性体 在大变形条件下为了使分析问题简化而对变形体提出一种简化假设。这种材料在屈服前处于刚体状态,一旦屈服,即进入塑性流动状态,流动应力不随应变量而变化。

理想弹塑性体 为分析弹塑性变形体而提出的一种简化假设,这种材料在屈服前应力与应变按线性关系变化,一旦屈服,即进入塑性流动状态,且流动应力不随应变量变化。

最大剪应力准则 它是判别变形体内一点是否进入塑性状态的一种理论。这个准则认为:当一点的最大剪应力值达到流动应力值之半时,该点即进入塑性状态。

滑移线场理论 滑移线是塑性变形体内最大剪应力的迹线。滑移线场理论是利用滑移线的几何特性及力学特性来求解变形体内及工具接触面上的应力分布及速度分布的理论。

速端图 塑性理论中用来描述塑性区内各质点的位移速度场的一种图形。做法是由一点(称极点)出发,用一定长度的有向线段(射线)表示变形体内某质点的位移速度矢量。连接各点的速度矢量端点即形成速度矢端曲线,简称速度图。

最小阻力定律 描述塑性变形流动规律的一种理论。如果物体在变形过程中某质点有向各方向移动的可能性时,则物体各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叠栅云纹法 利用两块印有很密的栅线板(密栅),其一粘贴在试件表面(试件栅),另一为不随试件变形的基准栅,根据两栅片重叠后由于几何干涉造成明暗相间的条纹(云纹),可以推算出试件各处的应变及应力分布情况。

直观塑性法 变形前先在试件上制出网格,通过实测网格变形确定位移矢量场,进而算出实际的速度场与应力场的一个种实验分析方法。

各向异性 材料在各方向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呈现差异的特性。

超塑性 又称恒温超塑性)和相变超塑性等。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的现象。超塑性的特点有大延伸率,无缩颈,小应力,易成形。最近超塑性成形工艺将在航天、汽车、车厢制造等部门中广泛采用,所用的超塑性合金包括铝、镁、钛、碳钢、不锈钢和高温合金等。

冷变形强化 在外力作用下,晶粒的形状随着工件外形的变化而变化。当工件的外形被拉长或压扁时,其内部晶粒的形状也随之被拉长或压扁,导致晶格发生畸变,使金属进一步滑移的阻力增大,因此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产生所谓"变形强化"现象。原因:位错密度增加。

跑火 浇注过程中,由于部分金属液体从铸型分型面等处流出,而造成的铸件上部的严重凹陷。

实型铸造 一种用泡沫塑料制造的模样留在砂型(一般是不加黏结剂的干砂型)内,在浇注金属时,模样气化消失,获得铸件的失模铸造方法。

锻造流线 在锻造时,金属的脆性杂质被打碎,顺着金属主要流动方向呈碎粒状或链状分布;塑性杂质随着金属变形沿主要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这样热锻后的金属组织就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它使金属性能呈现各向异性。

线材 用拉拔或轧制等方法将金属棒制成圆形或任意截面形状的,长度很长的细丝状材料,其直径约在15 mm以下并卷成盘状。

自由锻 自由锻造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砧面间各个方向自由变形,不受任何限制而获得所需形状及尺寸和一定机械性能的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简称自由锻。

冲子 在坯料上冲孔使用的锻造工具。按其截面形状有圆冲子、方冲子、扁冲子、实心冲子和空心冲子等。

中心压实法 一种用以焊合大型锻件内部孔隙的锻造工艺。它是将加热好的大型坯料表层迅速冷却到700~800℃之后即快速锻造,由于利用坯料内的不均匀温度场和局部加载,使坯料轴心区在较大静水压力下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以利于焊合轴心区的孔隙。

中心压实法 一种用以焊合大型锻件内部孔隙的锻造工艺。它是将加热好的大型坯料表层迅速冷却到700~800℃之后即快速锻造,由于利用坯料内的不均匀温度场和局部加载,使坯料轴心区在较大静水压力下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以利于焊合轴心区的孔隙。

RR锻造 借助模具斜面的作用,使圆棒料在模具中受轴向压缩的同时,实现横向弯曲形成曲拐的一种特殊的曲轴锻造方法。

FM锻造 FM法(Free from Mannesmann Effect),即无曼内斯曼效应的锻造法。FM法的变形实质是利用上平砧,下平台的非对称变形,下平台对锻件的摩擦阻力较大,变形由上到下逐步进行,使拉应力移到了变形体与下平台接触面附近,增加了锻件心部压应力。

开式模锻 两模间间隙的方向与模具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在模锻过程中间隙不断减小的模锻方法。

精密冲裁 利用冲模将板料以封闭的轮廓与坯料分离的一种冲压方法。冲裁是利用冲模使部分材料或工序件与另一部分材料、工(序)件或废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冲裁是剪切、落料、冲孔、冲缺、冲槽、剖切、凿切、切边、切舌、切开、整修等分离工序的总称。

辊形 带料通过数组带有型槽的辊轮,依次进行弯曲成形,最后得到所需截面形状制品的加工方法。

拉深 变形区在一拉一压的应力状态作用下,使板料(浅的空心坯)成形为空心件(深的空心件)而厚度基本不变的加工方法。

电液成形 利用在液体介质中高压放电时所产生的高能冲击波,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的方法。

斜轧 轧辊相互倾斜配置,以相同方向旋转,轧件在轧辊的作用下反向旋转,同时还作轴向运动,即螺旋运动的轧制方法。

仿形斜轧 呈三角形配置三个锥形(或蘑菇形)轧辊,相互倾斜配置,同方向旋转。轧件在轧辊的作用下作螺旋运动,仿形板与轧件同步轴向移动,通过仿形板控制三辊辊缝开合而轧制变断面回转件的成形方法。

曼内斯曼效应 在进行边回转边压缩的锻造和回转连续轧制时,在一定条件下锻件(或轧件)心部发生微裂纹、疏松乃至孔腔的现象。

无模拉拔 不用凹模的拉拔工艺,其办法是在对金属坯料施加拉伸载荷的同时进行局部加热。由于加热区的变形阻力小,变形集中在该部分。因此,若将加热区连续移动时,变形区也就移动。对于超塑材料,由于应变速率敏感效应,易于得到金属坯料均匀的断面收缩率。

猜你喜欢
铸型坯料电液
一种铸型铝的铸造方法
电解铝铸轧高级包装铝箔坯料中间退火与性能研究*
镂空铸型对QT400-18 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基于ESO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反步滑模控制
轴承套圈坯料螺旋孔型斜轧成形数值模拟及分析
镂空铸型对HT300 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双色荧光油墨在肾管道铸型标本中应用研究*
4032铝合金轿车活塞挤压坯料形状优化与试验研究*
电液复合控制系统SEM工作原理及测试方法
挖掘机属具电液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