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涵思想研究的拓荒之作——评《高一涵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研究》

2013-01-30 14:16朱志敏
中共党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政治学陈独秀时期

朱志敏

(本文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875)

五四时期是精英辈出、群星闪烁、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奋进时代。翻开《新青年》这一历史画卷,一个个耀眼的名字映入眼帘。今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的研究成果,早已汗牛充栋,但另有些并非不重要的人物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高一涵就是此类人物之一。1999年,我指导研究生张春丽在《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高一涵思想研究的论文,产生了一些影响。同时,我也鼓励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吴汉全做点有关高一涵的研究。不久,吴汉全就发表了《〈努力周报〉时期高一涵政治思想研究》一文。最近,他又出版了新著《高一涵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此书使我们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高一涵这位五四时期的重要人物,并为进一步认识五四时期的辉煌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文集、著录资料众多的情况形成反观,有关高一涵的材料几乎都尘封在原始的报章杂志中。吴汉全用十年时间细心收集了《民彝》《甲寅》《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东方杂志》《太平洋》等报刊上的相关资料近百万字,相继在《安徽史学》等刊发表了一批专题论文,最终形成了这部研究高一涵政治思想的拓荒之作,丰富了我们对五四时期政治思想的认知。

历史研究在于发现丰富历史的真实,深入理解真实历史的丰富。吴汉全教授的这部著作,为五四历史画卷增添了新的景观:高一涵生于安徽六安、留学日本明治大学、任教北京大学,以政论家、政治学者的身份活跃在五四时期学术文化舞台上,为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担纲助阵,一时间俨然为《新青年》的第二号人物;后又同陈独秀、李大钊一同创办主编《每周评论》,成为舆论的先锋和新思潮的先驱;五四运动发生时,参与发动舆论声势,声援学生爱国壮举,与陈独秀一起上街散发传单;再后来,鉴于《新青年》群体分裂,又与胡适一同创办《努力周报》并曾代为主编,以犀利笔锋抨击黑暗的军阀政治,为民主政治呐喊;大致在1926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足以使高一涵成为重叙五四思想史时不当缺失的环节。

关于历史人物思想的研究,学者或概括提炼,揭示思想重点;或依时序,阐述观念演进。前者利于把握实质,疏于脉络细节;后者利于描述过程,疏于展现精华。吴汉全的这部著作力图兼取两利:先以刊物著述为个案文本,据“从《甲寅》到《民彝》”、“《新青年》时期”、“《每周评论》时期”、“《努力周报》时期”、“《现代评论》时期”,顺历史时序,着意展现了高一涵政治思想演变的脉络与连续性。 “结语”则以“爱国情怀”、“民主精神”、“开放意识”、“进步思想”概括了高一涵政治思想的特征,揭示了其“以批判精神密切关注现实的政治状况”、坚持“与时俱进地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理念”、“力图将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的实践结合起来”、“注重政治演变的学理考察与理论分析”的理念取向。这种纵横结合的研究,既有助于揭示历史的深刻内涵,阐明演变的连续性征,又便于把握思想的精髓特点,从而获得有关历史进程中思想变动的启示。

思想史研究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处理人物思想与参与社会活动的关系。学者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借助解读相关人物的著述文本,描述、梳理、诠释、建构人物的思想。这样做,有时难以有效体现人物思想与活动之间的关联。如将历史人物的政治活动纳入其中,则会影响正文叙述的精炼,易起节外生枝之感。而吴著较好地解决了这一“两难”问题。该书正文各章,依据当时的政治情势,对高一涵的政治思想详加梳理,保持了陈述思想体系的逻辑严整性;同时鉴于学界对高一涵生平活动相对生疏,以附录的形式补充高一涵的有关活动。其中《高一涵留学日本时期的交往活动及其影响》《高一涵1920年春重返日本有关事实的考察》《高一涵与〈努力周报〉的编务工作》几篇,为正文思想脉络的梳理提供了相应的人物活动史实支撑;再附以《高一涵五四时期主要著述 (论文类)目录》,辑录了高一涵在《甲寅月刊》《民彝》《新青年》《宪法公言》《神州学丛》《每周评论》《觉悟》《学灯》《东方杂志》等20多种杂志上发表的220多篇文章的篇目出处,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为编辑《高一涵文集》提供了线索。

政治思想研究既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史学的内容,操作中时有冲突。政治学的视野偏重政治观点的学理性价值,多关注理论建构,并与现实关系密切;史学则重史实、历史过程及因果关系,以展示历史变动的实景为目标,一般不以是否切合政治学理论为限制。本书研究高一涵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力图跨学科深入,又注意避免矛盾,一方面依据大量的第一手历史资料重建高一涵政论家、思想家的形象,另一方面又从中国现代政治演变的视阈来凸显高一涵在五四时期的政治学者地位,展示了与同时代他人相比不同的特色。因此,本书不仅肯定了高一涵“输入西方自由学说,宣传现代国家理论”的贡献,而且以其为五四时期“政治学开创者”立论,阐发了其对穆勒《论自由》、斯宾塞政治哲学,以及老子政治哲学研究的贡献。本书还指出高一涵具有从时代思潮出发、以比较的视角研究政治学和注重探讨思想体系的特征,“显现了很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是“五四时期中国政治学的开创者”。此种跨学科的研究,凸显出高一涵政论家、思想家的特质,同时确立了其政治学家的地位,点出了这位不该被历史遗忘的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包括史学著作在内的一般学术著作,大多以标题所定内容为限,较少前瞻规划。本书研究高一涵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但并不就此止步。鉴于高一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作者在概述了学术研究现状的同时,还规划了研究前景,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应着力开展的重要领域:一是高一涵政治思想的整体研究,包括其渊源、演进轨迹、特色、历史地位等;二是其生平和社会活动;三是其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地位;四是其政治学思想;五是其与同时代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张慰慈、陈启修、蔡元培等人的关系;六是其与五四时期期刊的关系。本书还从开拓研究新局面的高度,提出:今后应致力于相关学术研究资料的积累与搜集、研究观念的提升、视野的扩大、方法的更新以及研究队伍的建设等。这些建议对于推动高一涵研究的深入,将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

作为李大钊研究的知名学者,吴汉全教授长期勤于笔耕,近年又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三卷本问世。他的这部有开创价值的《高一涵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研究》,对于扩大现代人物研究的领域、提升研究水平,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政治学陈独秀时期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居住的政治学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南京狱中受优待情况考察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