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社会认同问题的思考

2013-01-31 06:46胡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医学教育全科

胡伟

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社会认同问题的思考

胡伟

本文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社会认同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中国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建议。

全科医学;医学教育;社会认同

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全科医学教育。从1997年以来, 我国出台《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指导我国全科医学发展, 提出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比较完善的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奋斗目标[1]。截至到目前, 我国虽然建成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但是, 民众绝大多数还是选择去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 很少去社区或乡镇卫生院就诊, 民众对社区全科医疗服务并不认同。而且, 全科医师队伍建设也很不理想, 全国注册的全科医师的人数还只是几千人, 医生对全科医师的身份也是不认同的。总之, 社会对全科医学是不认同的, 这是全科医师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和挡路虎。

1 国家重视发展全科医学行业, 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 也提出了奋斗目标和行动方案。但是, 国家对全科医学发展的支持主要还是只停留在规划阶段, 并未在行动上真正落实贯彻, 有学者统计发现:截止2009年,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 不到百分之二的卫生服务人员具有注册全科医学资格证书[2]。实际上, 全科医学能得到持续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如美国由于起初不重视全科医学(家庭医学), 而使其发展整整被推迟二十多年。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全科医学要发展, 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是, 目前我国政府对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并不是很重视, 对如何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并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共识, 国家对全科医学教育的财政转移支出力度很小, 导致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程度还比较低, 医学教育专业建设不强, 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全科医师的论证、考核体系也不完善。与此同时, 专业医院在不断扩张, 全科医学与专科医院的差距不是缩小,反而差距越来越大[3]。

2 在国外, 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是平起平坐的一个学科, 社会对全科医学没有歧视和偏见, 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同。比如在美国社会对全科医学的认同就非常高, 美国各医学院都开设全科医学(家庭医学)专业, 大概有60% 以上的医学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全科医生职业, 并且每年还要参与培训或进修提升业务能力, 可见, 在美国全科医学的门槛是非常高的, 从事全科医学的人员的比例也是很高的。但是, 在我国, 只有几所医科大学开设全科医学专业,开设全科医学专业主要就是一些专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全国医疗保健医院系统中, 少数几家医院开设全科医学科, 比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全国范围来看, 全科医生被边缘化了, 在职称评定和考核中, 都处于“被照顾”的地位, 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认同性也不是很高, 认为全科医学是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不屑于研究的大有人在, 也有人把他们当成是低级医生, 更有人把全科医学专业默认为是专科院校、高职院校的事儿。所有这些因素的作用, 导致高校开设全科医学专业的热情不高, 毕业的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是很高, 不能在为患者提供保健医疗服务中获得信任, 社会对全科医学不认同,优秀的医学生就不愿进入本行业, 大大延长全科医学成长的周期。

3 有必要将发展全科医学提高到战略高度。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外医学实践已经证明, 国家医疗保健系统应该以全科医生为基础,全科医学能比细化的医学提高更好的医学照顾, 并且是一种“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服务模式, 如完全忽视全科医学的发展, 注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得不偿失;二是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国家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 未来照顾身心健康、家庭和社区保健服务的需求必然会大量增加, 这就是全科医学服务的着力点, 未来具有很强的增长的潜力[4]。目前政府应该把握这个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从目前开始切实增加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 鼓励社会资本向全科医学流动, 社会各界一起努力, 使全科医学教育走上良性循环和发展的快车道。

4 为了避免让全科医学教育陷入一个低水平循环的漩涡。卫生管理部门、医院和医科院校应该切实采取措施, 扭转社会不认同全科医学的状况。大医院和专科医院应该建立全科医学科, 以及在考核中平等对待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 这是提高社会对全科医学真正认同的关键。究其原因有两点:从长期来看, 在三级医院中设立全科医学科, 能为高校培养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机会、为学者和专家开展科学研究、为全科医生进修培训提供场所,在短期来看, 能为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生提供比较好的就业渠道, 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学生学习全科医学专业, 提升全科医学教育的质量和规模;把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等同考核, 提高准入门槛, 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避免全科医学陷入低端范畴,保证全科医师整体素质, 提升全科医生从事本职业的价值认同感[5]。

5 全科医生应该用“心”服务, 争取得到社区民众的“心”。全科医生有时也称为家庭医生, 全科医生谓之家庭医生的原因是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不仅是只为患者个人看病治疗或对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而且需要对患者整个家庭提供健康保健咨询服务。民众把自己以及家人托付给某一全科医生,整个家庭所有成员对该全科医生认同和信任是首要的, 而信任的建立, 是需要全科医生长期地与该家庭所有成员用“心”去交流沟通, 并提供优质服务,这样全科医生才能得到所服务的家庭所有成员的信任和认同, 全科医生应该走访社区内的所有居民户,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主动上门给予民众医疗保健服务, 对患者的病理诊断到位, 给出的意见是深思熟虑的, 是经过认真求证得出来的, 经得起患者去专科医师或者另外的全科医师那里去求证, 而不是在社区医院中坐等民众来“求”医[6]。

6 三级医院、社区医院和社区居委会都应该行动起来, 为全科医学教育质量提高搭建大医院和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居委会共同参与的教育网络平台:如全科医学学生进入三级医院进修, 在三级医院可以从专家医生那学习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些常见或多发病的诊断以及治疗,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了解最新全科医学发展动向和趋等; 如全科医学学生进入社区医院或卫生院实习。可以在社区医院或卫生院学习如何与群众交际, 如何获得他们的信任, 学习如何对一些年长的患者如何进行健康保健服务, 学习如何在未借助高精密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诊断病情等; 全科医学学生可以到社区居委会实习一段时间, 学生首先应该学会如何倾听, 能立即从民众的只言片语中提炼出其中心要点和事物本质。在实习中重点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交际能力, 能与民众打成一片。此外, 卫生医疗管理部门应该着重落实建设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系统体系, 比如建立培训教育制度, 建立医学教学资源数据库网络资源, 为全科医生再进修和业余学习提供平台。

7 责任心对从事全科医学职业, 甚至对所有的职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职业人应该以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责任心。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弗莱克斯纳就说过:需要专门机构负责对全科医生资格认定进行严格审查, 审查申请人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 即审查申请人是否能从事全科医学职业, 没有严格的审查机构, 容易因业务能力不合格的人混入而给公众带来灾难。全科和专科治疗工作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全科医学治疗短期内看不出实效。比如在对健康的社区人们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教育;在没有高精尖设备可利用的条件下, 对疾病发生早期进行诊视,这种诊视需要全科医师综合患者身体上、心理上、知觉上、言语上、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经过长时间观察才能梳理出病理, 这个过程可能耗时费力, 而又没有成效, 这需要全科医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主动与社区服务民众进行沟通、宣传、健康跟踪和服务, 并且能为服务家庭提供有效的预防指导措施。总之, 在全科医学教育中, 应该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7]。建议在广州、深圳、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 大力开展义工活动, 为敬老院和社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让学生在义工活动中升华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学生对全科医学职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全科医师后,能够真正长期扎根于社区的医疗保健人才。

[1]伍德威.家庭医生制度保障初级医疗服务.中国医院院长, 2010(19):90.

[2]李晓雅, 胡睿.全倾斜的跷跷板如何重复平衡.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7):3-5.

[3]杨正莲.全科医学的蹒跚 20 年.中国新闻周刊, 2011(24):25-27.

[4]胡丹.中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比较与分析.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91-94.

[5]刘丽娟.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2):154-155.

[6]安然.美国的家庭医学( 全科医学) .中国新闻周刊, 2011(24): 27.

[7]Busing N.弗莱克斯纳报告精神引领下的加拿大医学教育未来.汪清, 译.复旦教育论坛, 2011(1):92-96.

450051 安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二科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医学教育全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全科医师团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