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研究

2013-01-31 06:46秦立国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螺旋造影斑块

王 欣 秦立国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研究

王 欣1秦立国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诊的52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利用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判断病变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DSA)对照。结果52例患者中对可评价的715支进行了三维重建,在心率<70次/min时,MPR、MIP、VRT重组图像可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个主支及所有1级、大部分2、3级及部分4级分支,评价率为96.36%,优良率为93.43%;冠状动脉狭窄满足管腔腔径75%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9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多数情况下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诊疗、筛选方法。

冠状动脉;体层摄影;血管成像;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简称冠心病,是由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的冠状动脉血管壁粥样斑块形成并沉着于动脉内膜上,使血管狭窄,血流受阻,从而导致心脏缺血的器质性心脏病变,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病死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公布的2000~2011年十大致死原因显示,世界范围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占12.9%,位居榜首。而我国近年来在该病的发展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群更加常见。冠脉造影技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费用高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寻找一种可靠的、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是临床心脏疾病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1]。随着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CTA)的迅速发展,16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已初步得到肯定[2-3]。问世于2004年的64层螺旋CT,引发了图像载体与阅读方式的变革,其溶剂扫描、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辅助心电门控技术及后处理功能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已成为临床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筛选和诊断的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4-6],而且其诊断价值越来越大[7]。笔者旨在初步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CTA方面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收诊的52例临床诊断可疑为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38例,女14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8.7岁。48例为拟诊冠心病,4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术后1~3年;48例拟诊患者均行DSA对照。

1.2 前期准备取得患者配合,呼吸训练保证扫描时处于屏气状态以减少心率波动及呼吸伪影;过敏试验:扫描前30min肘前静脉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给予370mg/ml的优维显2ml,无过敏反应者方可进行检查;适当控制心率:心率>70次/min者,给予含服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50mg以减慢心率,尽量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

1.3 扫描技术

1.3.1 扫描仪器Aquiline 64排螺旋CT机,Vitrea 2.1工作站,软件平台320排。

1.3.2 扫描条件智能毫安调制技术:探测器64× 0.5mm。

1.3.3 扫描过程层厚0.5mm;层间距0.25mm;螺距为0.2;采集矩阵512×512;重建矩阵512×512,显示矩阵1024×1024。仰卧位,足先进,连通心电信号,屏气,预扫描胸部正侧位定位像以确定心脏位置及扫描范围。一般患者从气管隆突下1cm至心脏膈面水平;搭桥术后者从锁骨下缘至心脏膈面水平。药物注射选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高浓度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70mg/ml)60~80ml,注射对比剂后注射匹配的生理盐水以减少高密度的对比伪影。智能触发,要求患者吸气后屏气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采集数据,重建心脏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

1.4 图像重建及后处理通过多层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及右冠状主干及主要分支。图象欠佳则在P-R间期心电相位窗重建;心率<70次/min时采用单扇区重建,心率>70次/min时采用双扇区重建。

1.5 图像质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判断采用国际通用的目测直径法[8];分段采用1975年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15段分段法标准进行分析,按照惯例将冠状动脉血管和分支分为9个节段,即右冠状动脉的近、中、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的近、中、远段,左回旋支的近、远段;显影质量分为4级;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

2 结果

2.1 成像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其中4.87%(38/780)的患者冠状动脉因先天性变异、弥漫性钙化及血管细小无法评价外,52例患者共获得冠状动脉血管742支,其中可以评价的有715支,满足成像诊断的为668支,评价率为96.36%(715/742),优良率为93.43%(668/715);412支节段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与DSA一致,97支节段DSA正常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1支节段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正常而DSA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2.2 满足管腔腔径狭窄>50%的对比分析结果对图像可做对照的124个节段做定量分析,MSCTA检出管腔腔径狭窄>50%的有38支,DSA检出33支,MSCTA误诊9支,漏诊4支,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9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①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的条件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它研究结果相近,验证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进而证明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满足临床对于冠心病的诊断需要;②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应用多种重建方式,多视角评价管腔、管壁的病理变化,而且能直接显示心肌桥及DSA无法确诊的冠状动脉畸形;③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直观地发现小的非钙化斑块,区分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9],明确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分支的关系,使得对冠状动脉的斑块成分可以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

总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的筛选与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肖喜刚,韩雪,王雪红.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9):957-961.

[2] Nieman K, Cademartiri F, Lemos PA, et al. Reliable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fast submillimeter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d tomography[J]. Circulation, 2002,106(16):2051-2054.

[3] Flohr TG, Schoepf UJ, Kuettner A, et al. Advances in cardiac imaging with 16-section CT systems[J]. Academic Radiolgy, 2003, 10(4):386-401.

[4] 诸静其,郝楠馨,刘颖,等.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的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01):23-26.

[5] 许楠,常时新,郝楠馨,等.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02):182-185.

[6] 戎顺水,朱志远,王海燕,等.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10):784-787.

[7] 李坤成.正确认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0):1009-1010.

[8] 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5-87.

[9] Kopp AF, Schroeder S, Baumbach A, et al. Non-invasive characterisation of coronary lesion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bymultislice CT:first results in comparision with intracoronary ultrasound[J]. European Radiology, 2001,11(9):1607-1611.

R541.4;R814

A

1673-5846(2013)06-0152-02

1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铁岭 112000

2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00

王欣,女,锦州医学院,本科,铁岭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影像工作。

猜你喜欢
螺旋造影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