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

2013-01-31 06:46王加良张艳丽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胺碘酮病症医师

王加良 张艳丽 崔 红

胺碘酮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

王加良 张艳丽 崔 红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心律失常病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心律失常92例患者实施研究,使用胺碘酮对此92例病患进行临床治疗,对其给药途径、治疗过程、治疗效果、用药反应进行详细地观察、记录以及分析。结果本组92例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后,61例显效,24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2.39%。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75例患者的心率减慢,23例患者出现失眠、头晕以及胃肠道消化问题等现象。结论临床医师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较高的疗效,但该药物的使用可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反应又可通过检查、预防、应对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该药物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胺碘酮;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自20世纪70年代初,胺碘酮便开始应用于心律失常病症的临床治疗,具有应用范围广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1985年得到美国FDA的批准,随后临床医师对该药物的应用日趋广泛。近年来,心律失常病症的发生率明显地增高,胺碘酮在该病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成为关键的药物[1]。但是,临床资料显示该药物依然存在较多不良反应,需要研究人员对其临床应用的安全程度、治疗成效、应用风险等进行综合地评价,才能够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过多的伤害[2]。我院基于这一临床结论,分析研究了92例心律失常患者以胺碘酮进行治疗的资料,总结了胺碘酮应用效果与不良反应,现将研究结果通过下文加以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92例心律失常患者病因不一,均为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3月间收治,男50例,女42例,年龄处于18岁~69岁间,平均为47.9岁,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的心动过速患者例数分别为44例、48例。从病因方面对患者进行归类,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病因不明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8、13、8、6、17例。

1.2 方法临床医师采用口服胺碘酮对患者进行治疗,0.2g/次,3次/d,在治疗10d后,将剂量调整为0.2g/次,2次/d,再之后1周,将药量调整为0.2g/d,根据患者症状可调整为每两日0.2g。在患者用药期间,由护理人员对其血压以及心率进行严密监护与详细记录,并观察、询问患者的用药感觉与不良反应,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及X线检查,待患者用药超过1个月后,使用胸片对其进行复检,并为患者的T3与T4实施检查。

1.3 疗效评定患者存在的心律失常问题彻底消失为显效;患者的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明显减少,阵发性失常时间间隔较之前减少>50%,早搏减少量为>2次/min为好转;患者心律失常问题未改变,症状减轻未达50%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18.0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92例心律失常患者,在接受胺碘酮治疗后,显效61例,显效率为66.30%,好转24例,好转率为26.09%,其总有效率达到92.39%。从不良反应来看,本次92例患者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窦性心率75例患者在用药后心率普遍减慢,最低的达到每分钟48次;5例患者呈现阵发性房颤,经过转复,其中1例的I度房室传导受到阻滞,3例患者转变为窦性的心动过缓;另外,8例患者的Q-T间期被延长,2例患者在用药1个月之后,其T4增高(未发甲亢症状);还有23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失眠、头晕、角膜现沉着物质以及胃肠道消化功能失调等不良现象,经过减少药物用量,这些症状自行消失。

3 讨论

胺碘酮作为苯并呋喃衍生物质,是III类心律失常病症的常用药,还具有I、II、III及IV类心律失常治疗药物的应用特点,同时具有钙通道、钠通道以及β受体的阻滞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其应用收获了较为确切的疗效。目前,胺碘酮主要被临床医师用来对室上性及室性的心率失常治疗[3],可有效减缓患者心率、扩张患者血管,使患者的心肌缺血问题得到改进[4],但是,临床研究人员普遍证实该药物的具有毒副作用,可诱发心脏、肺脏、神经系统、甲状腺、消化系统等人体组织的不良反应,造成人体用药损害。因此,临床医师完善对于该药物应用不良反应地分析以及应对极其必要。

我院出于控制胺碘酮不良用药反应的目的,对92例以该药物进行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了研究,本次治疗有效率达到92.39%,显效率也达到66.30%,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多数的患者都出现了不良反应,如23例患者出现头晕、失眠及胃肠消化不良问题,75例患者心率过度减慢,直接验证了当前临床研究者关于该药物应用状况的报道。为了避免这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出现,我院的临床医师展开了深入地研究,对各项不良反应的表现、诱发机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措施对患者进行了干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得到了控制。本文下面就具体对其中几点不良反应加以分析。

胃肠消化系统:患者服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其胃肠消化功能可能受到损伤,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在进食之后,会明显地减轻。角膜色素沉着: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约3个月后,其角膜与基层的下面,普遍会出现某些颜色黄棕的微小色素,在停药之后,这些症状便会自动地消失。心脏不良反应:胺碘酮的使用会使患者出现窦性的心动过缓、停博、房室传导受阻等问题,而且,心动过缓在使用阿托品后若不能缓解,则易发生阻滞,这种不良反应多由于剂量过高造成,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来缓解。患者Q-T间期的延长使尖端出现扭转型室速,使心脏类的不良反应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可造成患者的猝死。此外,根据其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服用胺碘酮,会由于碘含量过高而造成甲状腺的亢进或减退,同时还会使肺间质出现纤维化变化,造成肺内结节、肺泡炎等症状,使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虽然,在应用胺碘酮药物时,其不良反应难以达到完全彻底地避免,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是通过调整剂量、停药或者药物对症治疗等各种方法,对其不良反应加以应对,这些反应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

综上所述,胺碘酮药物的使用,对于心律失常病症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其应用范围相对广泛,也相对较为安全,虽有诸多不良反应,但是可以通过防护而得到控制。所以,在临床使用该药物对心律失常病症进行治疗时,临床医师应当严格做好对于药物剂量的配置,并严格地按照该药物的使用原则来指引患者进行用药,同时,临床医师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根据其出现的不良反应,随时对药量进行调整,并选择针对性的药物,对不良反应加以紧急处理,以使该药物的使用收获应有的疗效。

[1] 罗梅芳.胺碘酮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医疗,2012, 31(21):99-99.

[2] 董旭,李金梅,王凤芝.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及防治[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499-499.

[3] 丁艳波,冯卉.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86-87.

[4] 田一帆,王淑梅,李绍冰.胺碘酮的临床应用现状及不良反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2203-2204.

R453

A

1673-5846(2013)06-0405-02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猜你喜欢
胺碘酮病症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青春期病症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