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2013-01-31 07:13宋素异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溶媒注射剂医师

李 庆 宋素异

浅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李 庆 宋素异

分析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个体因素、临床不合理应用等方面。临床上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应用中药注射剂,从而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中药注射剂系指饮片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可用于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1]。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尤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在不断增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以静脉滴注产生的不良反应最多,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反应、药物热、心血管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肝肾损害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及各种类型的皮疹;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腹痛等;药物热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等;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咳嗽、哮喘等;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血压异常等;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等;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造血微环境损伤性血液病、血小板异常性紫癜[2]。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2.1 药物因素药材是中药制剂的源头,药材质量不稳定是造成中药注射剂质量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中药中往往只有30%左右的成分是经过确认的有效成分,70%左右的成分是未知的,中药注射剂的成分较为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确,生产质量较难控制,传统的制备工艺不能完全去除杂质和未知微粒,一旦进入人体,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导致变态反应发生;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剂、助溶剂等添加剂也有可能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早期上市的中药注射剂多数在上市前没有药效、毒理、和临床研究[3],这些都是其安全性难以保障的原因。

2.2 个体因素因性别、年龄及个体差异,所以,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老人和儿童因其生理状态有别与成人耐受性比较相对较差,易发生不良反应。患肝肾疾病的患者,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统计表明,过敏体质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是无过敏史患者的4~10倍。

2.3 临床不合理应用我院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①临床医师没有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正确选择合适的中药注射剂。多数中药注射剂由西医医师所开,往往不能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选择药物。②溶媒选择不当,改变了中药注射剂的PH值,影响药物稳定性或增加不溶性微粒而引发不良事件。如参麦注射液等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即会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所以不能用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所以宜用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而不能使用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③用药剂量过大。有些医师认为中药注射剂作用缓和、副作用小,不按照说明书规定随意加大给药剂量,从而加大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④输液速度过快。瞬间进入静脉的药物过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⑤联合用药时与其他药品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中药注射剂因成分复杂,与其他药物配伍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容易引起药品PH值改变,发生沉淀等变化。如清开灵注射液中含胆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在酸性环境中易产生沉淀,将清开灵注射液与硫酸卡那霉素混合即出现混浊,与维生素B6注射液混合后出现混浊等。

3 预防措施

3.1 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中药材原料的质量,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适当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

3.2 临床医师应加强中医理论学习,遵循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原则,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合理选用中药注射剂,不能盲目滥用中药注射剂,禁止超适应症用药。在应用中药注射剂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者使用时应慎重,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测。

3.3 医护人员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遵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溶媒、给药速度、疗程正确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用药过程应加强用药监测,缓慢滴注,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对症采取积极救治措施。

3.4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特殊情况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考虑与中药注射剂之间间隔时间使用,或静脉滴注时与其他液体采用间隔用药,在两种液体之间输入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冲管等,避免两种液体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5 临床药师要注重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不合理医嘱应当给予干预,促进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姚荣林、尹敏慧对两家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进行研究[4],两家医院各观察1000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一家医院的药师不审核医师中药注射剂处方,护士全部按医师处方执行;另一家医院药师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审核医师中药注射剂处方,发现应用不合理的要求医师改正,观察两家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一家医院没有应用对策,使用1000例中药注射剂输液发生不良反应26例,另一家医院应用对策使用1000例中药注射剂输液发生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0.1%,研究结果说明,应用对策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2.5%,对策作用明显。

综上分析,医药界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和预防工作,临床上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13.

[2] 李艳,李俊,王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141.

[3] 杜晓曦.中药注射剂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679.

[4] 姚荣林,尹敏慧.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策的应用研究[J].首都医药,2012(10):44.

R286

B

1673-5846(2013)02-0046-03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郑州 450004

猜你喜欢
溶媒注射剂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附带溶媒药品有效期的风险防控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参麦注射液溶媒选择合理性探讨
复合溶媒应用于阿维菌素结晶的研究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及药师审方体会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