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角下的政府知识产权能力建设

2013-01-31 13:02孙运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全球化知识产权优势

孙运德

(防空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经济视角下的政府知识产权能力建设

孙运德

(防空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政府知识产权能力是指政府借助于公共权力,通过制定知识产权制度等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并对其进行管理、保护和运用的能力。政府知识产权能力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的不断积累而逐渐显现出来的。

经济全球化;知识产权经济;知识产权优势;政府知识产权能力

政府知识产权能力是指政府依据法定职责,借助于公共权力,通过制定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创造知识产权,并对其进行管理、保护和运用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知识产权的管理能力、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和知识产权的运用能力。①政府知识产权能力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的不断积累而逐渐显现出来的。

一、经济全球化为政府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全球化是自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并日趋发展的客观现象。②“全球化”一词是1985年T·莱维(Theodre Levitt)首先使用的③,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成为一个时髦的字眼④。

对于全球化的类型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在当今世界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全球化实际上包括发达国家的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两种。发达国家的全球化主要以财富集中、大公司的比重不断上升为标志,这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来说有利可图。另一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以第三世界国家债台高筑为特征。⑤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历史进程可以把全球化分为历史上的全球化与当代全球化。历史上的全球化主要是指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的扩张。当代全球化则是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它虽然仍然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但又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同时,随着这种全球化的发展还产生了全球意识,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和认同人类的共同利益。⑥

虽然对全球化有着多样的理解,甚至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全球化是全面的全球化⑦,但人们通常是在经济学的语境下来理解全球化的。“简言之,我们可以把全球化界定为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各种经济急剧膨胀。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它应该被视为一个不断深化的经济融合过程、经济开放过程、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的过程。”⑧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过程,它是借助于资本主义市场和生产的全球拓展而实现的。

历史地看,伴随着资本主义扩张而出现的经济全球化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还具有进步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可以使世界各国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安全和提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把经济全球化称作“和平的字眼”⑨。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世界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了霸权政治”。⑩不过,在全球化时代,霸权不再仅仅表现为传统意义上的政治霸权,它更多地借助于政治和军事以外的手段,尤其是经济手段(即制定经济全球化规则和掌控经济全球化运行等)和文化手段(意识形态渗透)来实现的。换言之,政治领域中的支配地位是伴随着经济领域中的全球化来实现的。经济全球化的西方主导性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动下出现的,不仅如此,广大资本主义国家还掌握着经济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权,掌控着左右经济全球化正常运作的世界性经济组织,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坦言:“全球化是美国统治的另一种说法。”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也认为:“全球化作为一种话语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对它的最热情的宣传权是来自旧的权力中心,尤其是来自美国。”由此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和利益。

尽管如此,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济的知识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了土地、资本而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然而,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展国家几乎没有什么知识优势可言,虽然从理论上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展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等途径利用发达国家创造的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人类知识,以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通过创造、引进和应用知识是缩短知识差距、甚至是实施追赶战略的一次难得机遇。因此,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全球化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在迎接全球化挑战中争取主动,这也是对政府知识产权能力的一种严峻考验。

二、知识产权经济的发展使政府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具有必然性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政府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就是随着知识产权经济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所谓知识产权经济是指以知识作为主要生产要素,以产权作为制度保障的经济形态。这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依靠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和世贸规则,通过创造、占有、使用、运营知识产权资源等方式,对资本、人才、自然及其他有形资源进行市场配置、集约经营、管理创新和创造财富”。简言之,知识产权经济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经济形态的新型经济,它以知识的创造、占有、管理和运用为基本前提,以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正常运作为经济运行的可靠保障,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根本目的。

知识产权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经济形态的根本之所在。它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一种有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全新的经济形态。在知识产权经济时代,知识取代了土地、资本等成了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既是资本又是产品,知识不仅创造价值,而且是聚集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本。”在这里,知识作为独立于土地、资本、劳动等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资源,而且知识已经不再被当作经济研究的外生变量或作为假定条件,而是从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调整为内生变量。知识要素的广泛使用使经济发展呈现扩大化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为乘数效应和扩张效应两种。正是这种扩大化效应的存在,极大地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发达国家为例,西德、日本战后三十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巨大增长,其中50%到70%就是由科学技术革新带来的,美国是世界上知识产权存量最多、知识产权国家优势最明显的国家,其经济实力也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实力。如果说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和高技术为知识转化为有价商品提供了可能的话,那么,知识的产权化则为这种转化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因此,知识产权成了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上,还体现在国际贸易知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领域迅速发展,知识产权贸易转让额大幅度上升,国际贸易中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可能性空间越来越大,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为了维持国家的竞争优势,知识产权优势比较明显的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并不断强化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政府行为化”成了“当代世界经济增长和竞争的重要特点”。可以说,此时的知识产权虽然私权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但它已经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私权,由于国家介入因素的增强而表现为一种公权化了的私权。在这一趋势下,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掌握和控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中的知识产权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J. F.里斯查德(J. F. Rischard)把知识产权问题视为未来20年必须解决的20个重大的全球问题之一。正因为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制定了技术创新战略,并把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国家战略之中,这样,“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现代国际贸易制度慢慢成为已获竞争优势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获得财富的手段”。在此背景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知识产权制度,以促进本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的凸显使政府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具有紧迫性

建立在知识要素基础上的知识产权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一国传统的竞争优势。从国家发展的历史来看,国家的竞争优势最初表现为以资源拥有量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产生于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该理论认为,正是国家之间各种资源禀赋和产品生产能力的差异和互补,才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成为可能。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指出,在国际贸易中,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不仅依赖于传统的生产要素、国内需要、相关支撑产业、政府的支持等外在因素,更主要的则依赖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优势地位。

在知识产权经济时代,国家的竞争优势开始转变成了知识产权优势。“所谓知识产权优势,是指通过培育和发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优势,是相对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而言的第三种优势……突出了以技术和品牌为核心的经济优势或竞争优势。”这种优势的形成不仅要求一国的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拥有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也要求传统产业和民族企业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产权能力,培育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的民族品牌和名牌,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知识产权优势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制度、规则、资源和运营四个方面。其中,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的制定是知识产权优势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国家不能够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国家的知识产权存量就不可能增加,知识产权优势就不可能形成。知识产权资源的存量和质量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的核心,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存量越多,质量越高,则国家知识产权的优势就越明显。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是知识产权优势形成的目的,正是通过知识产权的运营,知识产权的静态优势开始转化为动态优势,并最终转化为物质和文化形态的实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知识产权优势。从宏观上看,知识产权优势不仅表现在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运用能力,也表现为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和对国际投资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微观层面来看,知识产权优势是市场主体——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知识产权优势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霸权地位。“如果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审视一下,则可以发现在影响知识产权的因素中,政治性因素的分量被加强了——知识产权日益成为贯彻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工具,以及外交谈判和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典型地表现为知识产权被一些国家作为推行强权政治的手段,而不是作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规范。”发生在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冲突就是很好的例证。

知识产权经济形成以来,单以政治强制和军事高压为手段的强权外交已难以实现其对外战略,世界各国都正在把外交的重点从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转向以知识产权为重心的知识外交上。当前,知识外交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推行其对外战略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而且,随着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国际政治中的知识外交也将逐步凸显,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工具。然而,我们必然清楚,知识产权外交能否成功,仍然是以国家的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因此,能否通过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济而积累起强大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将考验一国政府知识产权能力。

注释:

①孙运德.政府知识产权能力解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6.

④(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全球化:来龙去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10):25-27.

⑥蔡 拓.全球化与当代世界[J].南开学报,1996,(6):51-56.

⑦蔡 拓.政治学发展的全球化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4):37-45.

⑧⑩(印)迪帕克· 那雅.全球化意味着什么?[A].(多国)雅克·鲍多特,等.与地球重新签约[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19、124.

⑨弗农·史密斯. 经济全球化——一个和平的字眼[J].创新科技,2005,(3):7-8.

责任编校:张 静,罗 红

BuildingontheAbilityofGovernment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fromEconomicPerspective

SUN Yun-de

(Air Defense Forces Academ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n promoting the cre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its capacity in the management,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public power,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such 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public policy,the comprehension in the use of economic,administrative and legal means.The capaci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gradually emer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emergence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of th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vantage.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 economy;intellectual property advantage;the ability of govern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2013-04-20

孙运德,男,河南唐河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

D923.4

A

1007-9734(2013)03-0013-04

猜你喜欢
全球化知识产权优势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矮的优势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全球化陷阱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