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2013-01-31 14:12马玉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医学西医医学

马玉宝 许 瑜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 750004)

1 中医学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细胞病理学说和细菌学说的问世,推动了现代西方医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的杀菌作用,以及后来免疫学说的形成,针对不同的传染病,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做到了群体免疫群体预防,绝大部分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势头得到了控制和消灭。在战争不断,长期饥饿的历史环境下,对拯救人类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医学产生了第一次飞跃,中国人的观点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总认为西医无比伟大,在近半个多世纪里,哪里还能谈得上中医的自尊和独立。中医被放进了西医的还原论中去改造、去研究,中医已经面貌全非,离中医本身已越来越远。如果中医的消亡能换取人类更高层次的健康,那也是值得的。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尽管现代西方医学借用了其它学科的先进成果,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但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却不令人满意。因为在广阔的疾病谱中,绝大部分都不能采取象对待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方法来控制它们的发生、发展。西方医学那种“剥洋葱皮式”的分析归纳研究,不知道还能进行多久。在分子基因水平之下还能剥出什么?自然科学研究中微子和夸克的方法,是绝对不适应于有生命现象的具有复杂思维意识的人类。

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极力提倡过中西医结合,他们的原意是中医不要排斥西医,西医也不要排斥中医,中西医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负担起为中华民族健康服务的大业。当时毛主席担心的并不是西医排斥中医的问题,因为中医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担心的是我们不能接受西医,经常告诫人们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这种指导思想的驱使下,方药中、陆广莘等一批中医理论相当扎实的青年中医选送到北京医学院学习西医,后来他们终于没有辜负伟人们的期望,成为当代西医为我中医所用的典范和楷模。但在“文革”期间,伟人的意愿被曲解了。在“破四旧”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开始“喜新厌旧”。中医被扣上了不科学,甚至迷信的帽子,重心开始偏移,从原来的“中学西”演变为“西学中”。表面看都是三个相同的字,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差别却相当的大。“中学西”中医是主体,西医是客体,是以发展中医为主要目的。而“西学中”西医是主体,中医是客体,是以发展西医为主要目的。先学习了西医理论的人,绝大部分都摆脱不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无法去全面了解中医理论体系,不由自主地用西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衡量着中医的真伪,这就好似“竹管窥天”、“门缝视纹”一般,他们心中无根,无法辨别哪是精华、哪是糟粕。他们挥动着手术刀,无情地割舍着那些自己无法辨识的部分,也许正相反,被割舍的却是精华中的精华。因为他们是站在西医的角度,而没有站在哲学高度,所以得出的结果难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西医没有资格充当称量中医的天平,就象中医无法称量西医的重量一样。任何事物都会象生物进化那样优胜劣汰。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医学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对我国传统中医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有些极端分子,如中华医学会第六任会长刘瑞恒离任后,升任南京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公开采取行政手段命令废止中医,但中医并没有被消灭,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它那可靠的疗效,人民需要她,离不开它。中医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形成了象“天人相应”、辨证观、整体观等西医无法比拟的内在优势,因此中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符合自然筛选法则的。当代中医名家杨长森教授精辟地指出:中医水平越低,就越崇拜西医;西医水平越低,就越反对中医。现代的俞风宾博士受业于西方医学,但却极力推崇中医,他坚决反对废止中医,1916年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保存古医学之商榷”一文中指出“去旧医之短,采西医之长,折衷至当,则我国医学行将雄飞于世界矣”。认为“欲废旧医者,泰半为浅尝之西医士,此辈徒学西医之皮毛,学识经验二不足取”。中医理论是不会消亡的,但那些用西医理论改造中医的行为却严重地阻碍了中医的发展,使中医明显地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身为炎黄子孙,不能不为此而感到痛心。德国的满晰博教授指出:“在中国对人类知识宝库最光辉的贡献中,中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缺乏前后一贯的方法论观念,虽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于50年代以来执行了各项明智和鼓舞人心的政策,但中医目前的不平衡状态仍还是值得注意的……这主要是由于将现代科学所持有的某些错误和粗疏,不经意地用于中国传统科学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宇宙的运动是不会停止的,万事万物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随着自然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更深入、更全面。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对磁场的发现,以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使自然科学从机械唯物主义中走了出来。如果不是这样,靠牛顿的力学三定律,人造卫星是绝对上不了天的。现代西方医学至今也没有从机械唯物主义中走出来,它否认绝大部分疾病的量变过程,致使许多除传染病之外的疾病无法早期预防、早期诊治。如癌症绝不是一天形成的,但因西医只注重局部结构的病理改变,不留意整体功能的病机变化,而事实上无形的病机变化是在有形的病理改变很早以前就发生了,只是没有及时调治,日积月累才发生了质的飞跃——结构改变,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就是这样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人们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分子基因的研究上,这种研究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但不能彻底扭转目前人类医学所面临的困境。许多颇有胆识的西方学者认识到西医的致命弱点后,提出了现有医学模式的转变。美国著名学者在《东西方医学比较》一文中毫不含糊地指出: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医的时代。系统论、控制论、黑箱理论、模糊数学的建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医学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之伟大。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都为此而感到震动。从1901年至今,先后有近一百九十位学者获得了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而诺大的中国却榜上无名,没有人能知道何时才能叩开诺贝尔的大门,原因何在?有些学者分析评委欺视华人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当然也不能排除这种因素的存在,但我们的科学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实验条件不完善,科研经费不足,命题不够新颖才是真正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我们本来是站在了弓弦上,为什么不顺势走捷径,而要拆转弓背跟在别人的后面慢步呢?当然我们的目的也不是仅仅为了得奖。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文革”期间虽然遭受迫害,但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静静地思索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终于悟出了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正确唯一的选择这样深刻的道理。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在短短的二十年就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绩。人们现有的许多观念要发生转变,人类医学也要发生变革,尤其是中医学,应该怎样发展,也需要冷静地思索,中医学的特点是什么?长处是什么?中医需要发展、需要研究,但绝对不能用西医的理论框架来研究中医,应该努力发掘中医的自身规律。当今在人类医学困惑不知去向的时刻,中医有责任,也有能力使人类医学产生第二次飞跃,关健在于彻底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前提,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手段,以整体功能研究为主要内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医学道路,中医学就会放出耀眼的光芒,我们也会硕果累累,人类的健康也会更加有保障。

2 中医是什么

中医是被尘土覆盖的夜明珠,抹去尘土光芒万丈。中医在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中医就象雾里看花,感到了迷茫和困惑。众所周知,中医学与古巴比伦医学、印度医学是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但唯有中医学以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历经数千年沧桑巨变,依然生机勃勃,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当然在现代西方医学强大的攻势下,中医的治疗阵地在日益萎缩,中医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弱化,现代西方医学顺理成章地成为主流医学,中医学退后成了替补。这恰恰说明人们对中医的认识不够,中医的优势和魅力也没有充分展示,中医本身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早就象其它传统医学那样,被历史的岁月无情吞噬、淹没了。我们不要充当歪嘴和尚,而去指责经文的不完美。毛泽东主席曾英明的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并加以提高。中医学博大精深、丰富得很。不深入研究数十年,是很难分清那是精华,那是糟粕。不同时期都会蹦出那么些人,打着科学的旗号去反对中医,指责中医落后,不科学,胡说这也是糟粕,那也是糟粕。我们姑且不说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本应该具有热爱传统文化的品质,身为科学工作者,不调查研究那有发言权吗?如果练就了一双火眼晶晶的慧眼,那就会发现中医学经典著作中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到处都是令人感叹的精华。

3 中医研究你别跑偏了

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是有区别的,当代国医大师陆广莘率先提出了这一命题。很多人认为这是文字游戏,然而两者之间的目的、方法都不一样。前者的目的是推动中医事业向前发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自身规律,采取一定的方法研究;而后者是以验证中医为目的,采取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的。任何学科都有它应有的规律,如果用的方法都错了,那这种研究非但难以取得成果,还会伤害学科原有的优势和完整性,以往这种倾向非常严重。今天我们要大声呼吁——中医研究你别跑偏了!

2000年8月在大连举行的一次全国中医学术会议上,某中医药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分组讨论时说:“以什么中医理论为指导,只是我们在申请科研项目的标书中写写而已,当科研立项、经费到手,中医理论与我们的研究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作为一种申请中医科研经费的经验在交流,而这种现象很普遍。原因在于我们评审科研项目的专家都是以西医的技术路线为标准,去考量课题的科学和严谨,那些思想活跃,甚至闪着光的、富有新意的火种,常被无情击毙。那些众多的研究中医的项目,人家西医大部分都已有结论,我们却浪费着人力、物力、时间,从事着毫无意义的“研究”,真的不应该。无独有偶,2003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一次全国中医学术会议上,会务组请了一位某中医大学搞中医心内科的教授在专题发言中说:“我们一定要在中药中研究开发一种西地兰类强心药”。西地兰,毒K的强心作用很好,而价格也并不昂贵,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中药中开发强心类药物。西药作用途径单一,位点明确,是它的优势,中药作用途径广泛,没有明确位点,重在调节体内之经气,从而改善机体的功能,两种治疗各有优势,谁也代替不了谁。西医对有些病治疗困难,而把目光瞄准了中药,也能提取出若干种药物,如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等,但它们已从中药蜕变为西药了,这种研究是西医进行的。我们中医研究的内容很多,而且对人类健康也非常有意义,完全没有必要在西医的杯中去分那可怜的羹。祝总骧、张人骥、胡翔龙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了循经感传线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同时与古人描述的经络线吻合,发现了许多物理特性,如声、光、电、核、高振动音、低阻抗等。还有学者研究证实体表与内脏的相关,这些中医研究的成果才是正道。对我们理解“有诸内,必形诸外”、“以表知里”、“内连脏腑,外络肢节”都大有帮助。经络存在已不是问题,但经络现象及相关问题仍值得深入研究,这样我们在认识经络的同时才能把握中医之本来面目。这样一个中医研究的良好开端,却被那些对经络根本不认识和实验针灸研究者们给枪毙了。“十五”之后,中医研究转向了中药复方作用机理,至今我们不知道这机理清楚了吗?我们在实验室小鼠身上很难触及中医的本质,而我们的硕士、博士都是这样研究中医的,结果他们连中医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又如何去推动中医的发展呢?如果说阴阳五行离我们遥远的话,那经络和参与生命现象的经气就真实的多,中医研究应该继续回到经络及相关问题上来,我们定会收获很多惊喜。

4 中医,请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中国古人把哲学和医学、宇宙自然和人体生命,巧妙融合的竟然没有一丝缝隙,这就是中医的魅力和中国古人之伟大。然而我们在科学化和科学主义浪潮的冲击下,却迷失了方向,丢失了自我。要用逐级解剖的思路去改造和解释中医;要用西医的标准去量化中医;要用分析的方法去现代中医;要用童养媳的身份去结合中医。我们中医队伍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已经不知中医是什么,他们只好拄着西医之拐杖,走所谓中医之路。科研、教学、临床,茶余饭后,从不敢正面涉及中医之话题,总是以西医之幌子来掩饰内心中医之空虚,最后干脆跟随在西医后面,铆足了吃奶的劲在追赶西医,结果中医的优势难以显现,中医治疗阵地日益萎缩,中医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的作用被弱化,中医跌入低谷并长时间徘徊,而最终是人类的健康付出代价。可致病微生物变异越来越快,疾病越来越多,治疗费用越来越昂贵,治疗却越来越困难,医学危机在发达国家相继爆发。回头吧,看看中国古人所创立的医学体系,这些问题才能得到控制和解决。醒醒吧,中医人,中医的优势一点也不比西医小,别丢掉西瓜去捡芝麻。就像安妮宝贝所说《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读者》2008年17期第9页):“也只有坚定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做完一些事情。若一颗心放出去面对那么多的参照物,以及纷乱选择,还有众多标准和概念的干扰,该如何走路大概都是问题……我不习惯谈论自己,对世间的看法尽量不在意,我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想成为世俗的奴隶”。中医就应该走自己的路,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坚持按照自身的规律去研究、去发展。中医和西医,虽然研究的对象相同,但方式、方法、重点都不相同,各有特色和优势。它们是两条路上的两驾马车,能否汇合,什么时间汇合,现在还不清楚,那些试图消灭中医或让中医在西医花园中怒放的想法和做法,都如痴人说梦般愚蠢。

猜你喜欢
中医学西医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医学、生命科学类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