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类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3-01-31 06:46柳凤芝王景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类癌管状阑尾

柳凤芝 张 霞 王景波

阑尾类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

柳凤芝 张 霞 王景波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9例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9例阑尾类癌临床术前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11~57岁,发生部位阑尾尖端6例,体部2例,根部1例。大体上肿瘤质硬,灰白或灰黄色,界限清楚,无包膜;镜下见癌细胞大小一致,呈实性巢状、栅栏状或腺管状排列,细胞异型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化示Syn(+)、Cga(+)、NSE(+)。结论阑尾类癌为低度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

阑尾类癌;病理特征;鉴别诊断

阑尾类癌在阑尾肿瘤中相对较为常见,占到阑尾肿瘤的85%,胃肠道所有类癌的45%[1]。现将我院遇到的9例阑尾类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81年至今收治了9例阑尾类癌患者,年龄11~57岁。 临床表现均有急性阑尾炎常见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压痛和反跳痛等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升高,B超检查均未发现右下腹肿块。术前均未发现有腹泻、颜面潮红、哮喘样发作等类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8例行阑尾单纯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1.2 方法切除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充分取材,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

2 结果

2.1 巨检阑尾表面充血,不规则增粗,6例附着脓性渗出物。病变位于阑尾尖端6例,体部2例,根部1例。肿块为黄色结节,质地硬,界限尚清晰,无包膜,切面呈灰黄或灰白色。直径<1cm为7例,1~2cm为2例。

2.2 镜检癌组织大多位于黏膜下或肌层,有2例侵及浆膜层,癌细胞大小、形状较一致,染色质均匀,胞质呈颗粒状,红染,可有细小空泡,细胞核小,呈圆、椭圆或月牙形,位于细胞底部,细胞异型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癌细胞排列成实性巢团状、栅栏状或腺管状,癌组织在阑尾壁内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

2.3 免疫组化9例Syn、Cga、NSE均阳性,其中Syn强阳性表达7例,Cga强阳性表达6例,NSE强阳性表达3例。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类癌是阑尾最常见的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组,包括儿童[2]。本组资料中最小年龄为11岁。大部分病例无类癌综合征表现,往往是在急性阑尾炎切除标本中偶然发现,并大多局限在阑尾远端,这可能与类癌在阑尾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生长,引起阑尾腔狭窄,使阑尾腔内压力增高导致阑尾炎症发作有关[3]。本组资料均有急性阑尾炎常见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压痛和反跳痛等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升高,B超检查均未发现右下腹肿块。

3.2 病理特点阑尾类癌好发于阑尾尖端,一般单发,肿瘤直径多<1.0cm,>2.0cm者罕见[4]。肿块为黄色结节,质地硬,界限尚清晰,无包膜,切面呈灰黄或灰白色。组织学见癌组织大多位于黏膜下或肌层,有2例侵及浆膜层,癌细胞大小、形状较一致,染色质均匀,胞质呈颗粒状,红染,可有细小空泡,细胞核小,呈圆、椭圆或月牙形,位于细胞底部,细胞异型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癌细胞排列成实性巢团状、栅栏状或腺管状,癌组织在阑尾壁内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

3.3 鉴别诊断①与高分化腺癌鉴别:管状型腺类癌细胞分化好,大小较一致,肿瘤表面的黏膜正常,无异型增生或腺瘤等癌前病变。②与印戒细胞癌鉴别:印戒细胞癌异型明显,可见大片状或单个散在的癌细胞广泛浸润肌层,其间找不到内分泌细胞。类癌则较少累及黏膜层,主要位于黏膜下及肌层,且细胞较一致,无明显异型。③转移性腺癌:管状型腺类癌常常有腺体形成而没有实性巢,通常存在黏液,缺少核分裂像,排列有序。

3.4 治疗及预后阑尾类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浸润程度来决定。肿瘤位于阑尾尖部和中部,直径<1cm时,罕见转移,仅行单纯切除即可,但对于肿瘤位于阑尾根部,直径<1cm,特别是年轻患者,应选择回盲部切除为妥。肿瘤直径>2cm时,常表现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原则上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5]。肿瘤直径在1~2cm时,选择手术方式还有一定的争议。管状类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为99%;杯状细胞性类癌为高度浸润性肿瘤,5年生存率为80%;混合性类癌-腺癌是高度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转移率[6]。本组资料中8例行阑尾单纯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随访6例,失访3例。6例患者中有1例因脑出血死亡,其余5例未发现有肿瘤复发或转移。

[1] Haber MH,回允中.外科病理鉴别诊断学[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20-222.

[2] Juan Rosai,回允中.外科病理学[M].9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765-768.

[3] 谢朝辉,钟勇,包昶宇.阑尾类癌8例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1):79-81.

[4] 廖松林.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上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0.

[5] 卢伟春.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分析(附20例报告)[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9(19):1485-1486.

[6] 刘彤华,刘复生.疑难外科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98-199.

R447

A

1673-5846(2013)06-0319-02

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

猜你喜欢
类癌管状阑尾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消化道类癌25例诊治分析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
手术治疗5例阑尾类癌临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