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2013-01-31 06:46都冬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调护糖尿病足保健

都冬梅 梁 婷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都冬梅 梁 婷

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到了9200万,这一数字使中国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还有1.48亿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已经成为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沉重的负担。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知识与西医知识相结合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相关行为的认知程度,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

1 糖尿病中西医结果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糖尿病中西医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在西医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中医在饮食调理、起居养生、情志调摄、运动保健、病后调护、足部及皮肤的护理以及治未病等方面的特色。

1.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酒醴、辛辣香燥是糖尿病 的重要病因,因此非常重视糖尿病的饮食调护。研究多向患者介绍常见食物的性味(四气五味)、功效,嘱其按病证的性质不同,选择相宜的食品。告知日常饮食宜忌、服药饮食宜忌以及常用中医食疗方法。

1.2 起居养生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极为密切,糖尿病患者宜在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18~20℃,湿度50%~60%的环境下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还应顺应四时,如春夏季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保证8~l0h的优质睡眠,保持心态平和,并节制性生活。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1.3 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和焦虑,其个性行为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神经过敏、适应力差、内向、依赖、被动、不安全感、优柔寡断等。中医采用“抑情顺理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得到较好的效果。其中较有特色的有“以情胜情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等。

1.4 运动保健恰当的运动能够较好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终生坚持运动疗法。研究多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具有保健功效的运动方式,其中比较有中医特色的运动项目有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

1.5 病后调护指导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防止因风邪复病、因食复病、因劳复病、因情复病。如预防感冒、病后不宜过早进补、避免劳累过度。

1.6 足部及皮肤护理足部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研究表明,缺乏足部保护知识的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危险性增加3.2倍,强化足部护理教育有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已经证实85%的糖尿病足截肢可以通过充分的足部护理而避免。中医在糖尿病足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面非常有特色,将足部反射区按摩和中药浴足应用到糖尿病足的护理和教育中,取得较好效果。

1.7 治未病教育指导患者调整起居以避免患病,加强饮食调养以达到调整血脂、血压的目的。运用保健运动、自我按摩等方法预防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

2 近年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发展变化趋势

2.1 应用范围及服务对象在扩大以往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主要用于医院的住院患者,现在社区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研究对象从以往的主要针对单个糖尿病患者转变为逐渐重视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参与。寇丽霞[14]等在其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和家属从人院至出院及出院后实施为期半年的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

2.2 与多种方案结合开展将临床路径应用到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更加注重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和互动我国以往的教育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方式多属单纯的灌输式单向交流。现在健康教育更加注重于理论知识教育与行为教育的结合,其教育内容贯穿于促进人群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使被教育者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更有利于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

3 展望

中医健康教育将更加深入、具体目前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饮食调护方面仅简单介绍了常见食物的性味(四气五味)、功效,没有深入的开展辩证施护、辩证施膳。以后研究还可以对患者辩证,使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更加个体化,深入化。

糖尿病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越来越得到认可,同时提倡养生保健、未病先防的中医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糖尿病专业知识的培训,尤其是要注重传统中医养生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培养既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与技术又掌握中医护理学理论与中医护理技术的新型护理人才,以提高现代护理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1] 叶桂英,李风东.消渴病人的调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中面医结合,2005,2(8):68-69.

[2] 王桂芳.糖尿病康复的中医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312-2313.

[3] 严竹美,张桂兰,晋国荣.浅议糖尿病的辩证施护[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2):1765-1766.

[4] 马丽,吕刚.浅谈七情变化对消渴病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 2004,22(6):2-4.

[5] 沈勤,孙秋华,倪斐琳,等.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5):58-60.

[6] 张留巧,王芳.中医综合干预对糖尿病中高危足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0,25(2):281-285.

[7] 庞晓阳.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2):2747-2748.

[8] 杨嘉慧,王琦.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411-414.

R-1

A

1673-5846(2013)06-0496-02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成都 610072

猜你喜欢
调护糖尿病足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情志护理和饮食调护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蔬果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