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模具CAD/CAM课程教学改革

2013-01-31 22:28周彩根
职教通讯 2013年9期
关键词:模具院校职业

周彩根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模具CAD/CAM课程教学改革

周彩根

模具CAD/CAM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制造业的众多领域,高职院校模具CAD/CAM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目前教学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它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高职;模具CAD/CAM课程;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在CAD/CAM技术领域,我国每年需要大量从事设计、开发、检测以及制造等工作的专业人才。由于模具CAD/CAM专业人才培养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职业院校的教育,因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不仅限于单纯的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制定全方位的改革方略,用前瞻性的目光推进人才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模具CAD/CAM课程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一、高职模具CAD/CAM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模具CAD/CAM技术在很多行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CAD/CAM软件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应用工具。高职院校模具CAD/CAM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逐步掌握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的技术,如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模具制图、工艺设计,了解现实生活中不同产品的建模方法等。但高职院校在模具CAD/CAM课程教学中也面临着“瓶颈”问题——模具CAD/CAM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效果必须经过岗位实践的检验。但很多学生虽然经过长期的专业课程学习,进入岗位后仍不能迅速驾驭工作。[1]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而高职院校作为模具CAD/CAM技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目前尚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改革甚至可以说是社会要求,更是高职院校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使命所在。因而学校必然要从教学改革上寻找出路。

一方面,应增强学生对模具CAD/CAM课程的学习兴趣。从模具CAD/CAM的实用领域来看,其用途十分广泛。将专业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设计和加工制造领域,不仅具有挑战性,也充满吸引力。但是学生对模具CAD/CAM课程的学习仍缺乏足够的主动性,这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探究意识不强。很多学生认为模具CAD/CAM技术难度高,对未来职业前景也不很关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兴趣不够浓厚,掌握较强的职业技能将更加困难。因此,学校需要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迈进。

另一方面,应提高学生对模具CAD/CAM技术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是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最重要的能力积累阶段,但目前的教学内容、方法、师资及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存在不对称性。如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的衔接不紧密,实践教学不够深入,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比较模糊。以致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开设模具CAD/CAM课程,但专业人才始终供不应求。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内涵

针对高职院校模具CAD/CAM课程教学的现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其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

模具CAD/CAM虽然是一门实用技术课程,但也具备自身的理论基础,而且理论知识也是实践的根基。该课程中涉及的AutoCAD、机械CAD、机械CAM等模块教学,从理论上明确了专业技术的产生、应用方法、适用领域。无论是对零件图的阅读,对工程图的绘制,还是运用软件进行三维设计,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理论知识都发挥着引领和桥梁的作用。同时,理论知识还是学生继续深造、钻研技术的基础。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应重视学生理论基础的奠定,教师要善于使用科学的方法使理论教学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的实践能力

模具CAD/CAM技术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广泛,职业能力要求专业人才能够将理论知识熟练应用于实践,对绘图、实体建模、装配建模、模具设计等知识和技术灵活应用。从通俗角度讲,实践能力更强调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本质是要学生能够熟练驾驭实际工作,并具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潜能。学生之所以上岗后还不能迅速适应现实工作,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实践能力不足。所以教学改革要充分重视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深刻的职业认知

职业能力不仅要求学生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角度提高专业素养,积累经验,对职业的认知也不容忽视。从以往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的技术潜力很强,但对未来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也没有建立足够的职业信心,甚至认为自己将来所从事的技术性工作地位低下。事实上,即使是同一门模具CAD/CAM课程的学习,不同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偏好和能力特长,相应的工作岗位也是丰富多样的,设计师、程序师、工艺师等都代表着同一技术领域的不同职业分工,也代表着美好的职业前景。

三、高职模具CAD/CAM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高职院校结合模具CAD/CAM课程的实践领域,综合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实际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它是模具CAD/CAM课程教学改革最基础的一环。从严格意义上讲,具备较强职业能力的人才同时符合复合型人才的标准。因为模具CAD/CAM技术的应用范围广,它是专业技术辐射多个行业的体现。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不仅要积累模具CAD/CAM的知识和技能,还应俯瞰相关的应用行业,这样才能成长为能够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掌握数控编程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独立,缺乏足够的前后衔接,学生学习完课程后不能持续巩固,最终影响对实际问题的应对。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围绕具体的项目诠释理论和技术,将前后教学的内容有效贯穿。而且教师要适当增加CAM部分的教学,使学生经过专业化的学习后,切实建立模具设计的深厚功底,而不是仅侧重于建模。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将教学内容改革付诸实践的桥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需要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支撑,从而使学生沐浴在知识和技术的海洋,感受模具CAD/CAM技术的广阔应用空间,迸发学习热情。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综合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1.动态理论教学。所谓动态教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动态诠释,将传统的模具CAD/CAM技术教学融入项目环境之中,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新的认识。教师应选择适合激发学生兴趣的项目内容,讲述软件技术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之初就建立对实践应用的认知。例如教师在讲述不同建模方法时,采用CAD/CAM软件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建模方法和思路,熟悉项目工作的步骤流程,进而为实践操作练习奠定基础。

2.主题实验教学。学生在正式接触模具CAD/CAM技术实践工作前,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练习,以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技术,理解绘图、建模、工艺、设计等具体工作。教师可以采取主题实验的教学方法,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项主题实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既定目标,小组之间既有竞争,也有互动交流。例如,对于模具设计,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生产领域,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主题;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分享心得体会,从而逐步积累专业技能。

3.循序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高职院校应制定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模具CAD/CAM课程每个学期的进度,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学校可参考订单式教学,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持续安排学生参加基础岗位实践。而且企业也可以从中筛选优秀人才作为储备,待学生毕业时优先录用,鼓励学生重视实践活动。

4.丰富沙龙教学。所谓沙龙式教学,指的是不拘一格的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可开辟专门的模具CAD/CAM沙龙教学课程,用于专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教育、个人成果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学校每个学期组织若干次职业技能大赛,给学生带来岗位热身的机会;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专长,为他们分析未来的职业前景,鼓励学生从基础做起,逐渐提升职业能力,展望职业前景;给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2]

(三)师资队伍的改革

师资队伍是教学中尤为关键的一环。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虽然选择了既定的专业,但他们对专业本身的认识还很有限,对专业技术的掌握甚至是一张白纸,必须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实现技术上的质变飞跃。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熏陶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院校教师理论和技术功底很强,能够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模具CAD/CAM技术的应用涉及众多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业内的专家和工程师,他们对前沿技术有着敏锐的触角,熟悉市场动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高职院校应改革现有的师资队伍,使院校教师和业内人士共同组成师资队伍,定期聘请业内人士来校讲学,从实践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行业指导。职业能力中的经验环节、丰富的经验来自长期的工作实践,学生经过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接受业内人士传递的先进信息,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例如在容器模具设计方面,学生设计和编程时往往习惯于自己的思维定式,认为自己的设计充满新意,造型优美,但他们容易忽视容器的实用性。如果由一名企业资深人士讲解不同设计方案对产品外观、实用性的影响,以及对市场销路的深层次影响,学生将会茅塞顿开,在实践练习中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也可向业内人士取经,由他们结合工作中的最新进展,和校内教师一同设计大赛活动,担当评委,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知职业能力的内涵。另外,教学改革中需要增加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可以邀请职业领域的代表,为学生带来最新的职业动态,鼓励学生钻研技术,增强创新能力,为学生勾画宏伟的职业蓝图。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也需要紧跟步伐,深化改革。以往高职院校对模具CAD/CAM课程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实践教学等环节,给予学生评价分数,而且考试题占据了绝对比重。而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方式,才能深刻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这些都不是单纯依靠试卷考试和形式化的实践教学检验就能完成的。高职院校应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所谓形成性评价,实质是一种持续性、综合性的评价方式,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成果等实行综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持续进步。[3]因此,过程性评价是一种更利于体现对学生激励的评价方法,同时,也更利于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因为模具CAD/CAM领域所需的职业素养,都可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具体要素,使学生深刻领悟学习的方向,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为此,高职院校应科学划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侧重点,如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考评可实施终结性评价,而对于系统的职业能力评价则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并建立横纵结合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纵向是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各项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学习热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实践参与程度、复合型技能、特长发挥等系统指标;横向是每个评价指标的评分区间,不同指标在评价中可占据不同的权重。而且在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改革的推动下,诸如学生在实验中的创造力、主动参与岗位实践、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发挥兴趣专长设计作品等,都可以作为学习过程评价的重要指标,由高职院校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开展评价工作,从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职业能力提升指导。

高职模具CAD/CAM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导,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活动,发挥自身的兴趣特长,增强创造力,从而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成长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李凌莉.探讨模具CAD/CAM软件开发[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12):31-32.

[2]赖华清,宋志国.高职模具专业模具CAD/CAM技术课的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4):132-134.

[3]王晓莉,穆瑞.基于一体化模式的模具CAD/CAM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227-228.

G712

A

1674-7747(2013)09-0012-04

周彩根,男,江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与电子技术。

[责任编辑 陈国平]

猜你喜欢
模具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