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制药通用设备”课程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2013-02-01 06:45锋,于明,逄
职教通讯 2013年9期
关键词:制药考核职业

仲 剑 锋,于 天 明,逄 志 敏

基于能力本位的“制药通用设备”课程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仲 剑 锋,于 天 明,逄 志 敏

根据高职课程考核评价的相关调查分析,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评价项目、评价主体、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制药通用设备”课程评价体系,推进了高职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

高职;制药通用设备;多元评价体系;工作过程;能力培养

高职制药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制药行业、制药装备行业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具备制药设备维修、安装调试、装配、操作维护、管理与营销等方面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制药通用设备(典型制药设备应用与维护)”是制药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成功开发了制药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制药通用设备”课程开发实践,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并圆满完成了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制药通用设备’开发研究”,获得很高的评价,结题鉴定等级确定为A级。2012年,“典型制药设备应用与维护(制药通用设备)”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评价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它涉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等密切相关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应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这种能力要求融入课程评价体系中,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基于此,笔者依托前期教学改革成果,围绕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特点和课程目标,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制药通用设备”课程多元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经过实践,得到了企业、同行、学生及其家长、教师、毕业生和社会的认可,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高职课程考核评价调查分析

据对鲁中地区及烟威地区部分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骨干院校及普通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所进行的高职课程评价方式的网络调研,结果显示,约48%的教师采用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特别是在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骨干院校中,实践性强的专业课主要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占总考核方式80%;但部分普通高职院校以终结性考核为主,占29%,如按“平时 +期末”为 3:7、“期中+期末”为4:6等考核方式;只有约25%的课程考核有企业参与。学生方面,有75.2%的学生赞成以过程为主的考核方式,期待通过教学改革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通过调查还发现,高职院校的评价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评价目标不明确,重知识轻能力;评价主体单一,课程评价封闭进行,缺乏用人单位、同行、毕业生及学生的多方参与;考核过多关注总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少;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等。同时,还存在着考核方法简单、缺乏评价后的完善等缺陷。[1]因此,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推进高职课程的评价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制药通用设备”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多元化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它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具有不可替代性。高职课程评价应重点突出职业性,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评价观。在评价内容上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兼顾多个主体发展需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2]而目前,普遍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封闭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高职教育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3]因此,高职课程评价主体必须由一元转化为多元,并兼顾企业、同行、学生、学校和社会多个主体发展需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三)基于工作过程,实现评价项目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戴士弘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强调: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理实一体化的课程。[“4]制药通用设备”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课程考核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情况、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等的学习全过程。应采取“平时考核+过程项目考核+技能大赛考核+结果考核”的多元项目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制药通用设备”课程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制药通用设备”课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设备原理结构、设备装配、操作维护、常见故障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融于工作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采取“平时考核+过程项目考核+技能大赛考核+结果考核”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以及企业及社会、同行、学生及家长、学校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开放性评价方式,构建评价项目多元化、评价主体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表1所示为基于能力本位的“制药通用设备”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课程设置了八个典型项目十二个任务,分别是:液体输送设备的应用与维护、气体压缩及输送设备的应用与维护、分离设备的应用与维护、反应设备的应用与维护、干燥装置的应用与维护、灭菌装置的应用与维护、制药用水装置的应用与维护、制冷与空气净化系统的应用与维护。每个项目或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师生对十二个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的实施,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课程网站的利用情况、收集和整理信息、团队分工和协作、计划方案制定的能力、实际的操作技能和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的质量、自我检查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作为评价考核的指标,校企生等多方共同参与实施评价。[6]

表1 基于能力本位的“制药通用设备”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采用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兄弟院校同行等多方参与的开放式评价方式,开展制药设备装配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充分展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鼓励创新,张扬个性;搭建校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桥梁,让企业了解学生,使学生与社会、岗位零距离对接。这种以赛促学的工学结合方式,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也是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图1所示为节选的制药设备装配技能大赛的部分项目评价指标。

图1 制药设备装配技能大赛评价指标

[1]肖德均.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5-28.

[2]教育部,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Z].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1]11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1]11号.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朱金福.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34-37.

[6]刘加风.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5):54-56.

G712

A

1674-7747(2013)09-0068-04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制药通用设备’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0zcj222);2012年山东省精品课程“典型制药设备应用与维护(制药通用设备)”

仲剑锋,女,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制药机械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药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学、制药设备维修技术、课程开发及专业建设;于天明,男,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药设备维修技术、制药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及专业建设;逄志敏,女,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设备处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药设备技术管理。

[责任编辑 盛 艳]

猜你喜欢
制药考核职业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职业写作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我爱的职业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