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工荒”现象引发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思考

2013-02-01 15:01卢元文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卢元文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一、引言

近年来,东南沿海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地区,出现了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令人费解的现象“民工荒”:很多民营企业因招不到员工而发愁,不少工厂由于工人不足而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在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大国,“民工荒”这种现象似乎难以理解。从昔日的“民工潮”到今日“民工荒”的转变,折射出众多的原因,有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工自身等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民工荒”只是表面的假象,它表现为民工“数量荒”,而实际上却是“质量荒”、“技工荒”,用人单位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操作工仍是缺口大,需求多。很多工厂、企业开出高薪也招不到合适的技能型农民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农民工技能跟不上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发展、市场变化,自身缺乏就业竞争力,就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当前,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现象,似乎可以从民工“就业难”中得到启发。大学生“就业难”症结源于社会经济转型、高校教育体制、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问题等,其中最突出的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低下、就业观念滞后、不能清晰自我评估和客观分析环境,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管理,从而面临就业难的困惑。因此,认清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指导,对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乃至一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认识,职业定位不够明确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是大学生结合实际,在充分了解主、客观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确定职业目标,并经过学校教育、专业培训、工作实践,采取积极行动去规划职业人生、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职业》杂志与搜狐网站曾经共同对大学毕业生做过一次调查,其中对“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51.4%的人“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17.6%“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有 3 ~5 年的职业规划”[1],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缺乏认识。从小学升初中、到高中,考大学是唯一的目标,考上大学,就没有新目标,忽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当前大学生没有结合自身实际而热衷考公务员、考资格证,就说明缺乏职业定位,大学培养的是各种“能工巧匠”,而并非似流水线上生产出的同类“产品”。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实现就业,稳定工作、更换工作以及实现个人职业发展提升的能力。“一项调查表明,毕业生的快速学习、专业实践能力等最受企业的重视,而当前大学生就业力不足恰恰体现在这几方面上。”[2]表现在:第一,专业基础知识欠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全面、不扎实,未能掌握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动手实践能力低下。“能说不能做”、“眼高手低”,是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以帮助提高大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第三,就业观念不当。“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基层一套房”,当代大学生不少只想留在大城市、大企业,而对基层、私营小企业不屑一顾,这种就业观念必将引起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需要高校正确引导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中小企业就业。

(三)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提供的指导和服务不够完善

近几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但仍缺乏职业生涯管理完善的体系和健全的组织,比如没有成立一支专职职业生涯管理辅导队伍、未将职业生涯管理融入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目前,高校开设职业指导课、邀请企业人员举办就业宣讲会、开展各类资格证书考前培训等,说明其侧重学生职业理论教学、招聘信息发布和职业素质培养[3]。有些高校到毕业才开设就业指导课,课时有限,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广大学生需要;有些就业讲座和职业培训教师,临时受邀,没有结合专业特点,授课效果一般。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没有深入开展,只是停留在就业辅导层面上,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还很茫然,从学生的职业成长发展来看,缺乏职业教师的专业指导,单凭学生个人能力和经验,确实难以有效地实施。

三、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一)做好职业生涯管理有利于大学生合理自我定位

职业生涯管理过程就是对自身主、客观因素剖析,并对自有条件、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完善,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大学生能较全面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进而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个合理的定位。

(二)做好职业生涯管理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求职主动性,提高就业成功率

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对职业缺乏深刻理解,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明确。我们在人才招聘市场上常会看到,求职者虽手持精美简历,捧着一堆证书,仍在求职中屡试屡败。用人单位也反映,许多求职者缺乏对所应聘岗位要求的了解,不清楚自身优势,盲目投递简历,成功率自然就低。如果求职者事先了解单位用人标准,明确自身的优劣势和职业定位,就能在求职中做到人岗匹配、成功就业。选择一份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选择一种人生道路,如果这份职业能够符合自身兴趣和能力,那么人生价值就能够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及早合理定位,并不断在学习知识和参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在工作中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大学生步入职业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三)做好职业生涯管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也影响大学生求职价值取向。表现在:挤过高考这一“独木桥”考上大学,实现所谓“人生理想”后,学习目标迷失和学习动力不足;面对竞争社会中择业的压力,出现迷茫与困惑,对自我能力高估而屡屡求职碰壁,大学生求职者的身心就会出现病态行为,有如,“2006年10月的最后一天,一清华硕士生小洪在泉州跳楼自杀,震惊全国。遗书显示,该生因毕业求职受挫,忧郁成疾,虽接受过医院心理医生的专门治疗,但回家后仍选择自杀。[4]”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它再次证明了高学历并不能真正保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一次让我们明白缺失职业规划管理将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须尽快在高校普及,人人参与,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大学生在求职受困时选择极端的行为,让大学生走出校门也能健康地成长、成才。

四、高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途径

(一)提早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课程,从阶段性辅导转为全程式跟踪指导

“南开大学2006级新生入学通知书就给新生布置一道作业,要新生入学报到时交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东华大学3700名新生在军训前就先上职业规划课,复旦大学更把生涯规划纳入思政教育体系,成为全校必修课。”[5]国内不少名牌高校对职业规划课程大开绿灯,让大学生从进校门开始规划大学生涯,及早确立“职业生涯”理念,并与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同行。通过一年级认识自己,二年级尝试并逐步确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重点提升职业素养,四年级学着适应学生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当然,高校如果能在录取新生时就加强对专业性质、特点、前景等方面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来选择院校和专业,等到学生入学后,再加以教育与引导,就能让所招的大学生有较清晰的职业轮廓,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和目标。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离不开社会资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一是通过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合作。比如在职业咨询方面见长的,有麦可思咨询公司,有职业测评产品研发上有相当实力的机构,如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合作。二是发挥应往届校友资源作用。如,“在美国,一些高校在校庆、节庆等活动就会开展‘职业日’。‘职业日’那天,校方邀请律师、营销人员、集团总裁、警察、运动员、作家等各行业的人物到学校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社会人到底是怎样生存和发展,了解到社会是五颜六色的,而并非只有文、理两色。”[6]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校友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指导工作很重要的资源。通过校友、职业人现身说法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学习工作经验,培养职业意识,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树立未来的择业信心。

(三)组建一支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专业教师队伍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职业生涯管理,师资的培养特别重要。当前,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一名副校长或党委副书记牵头负责,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或团委书记和专业辅导员配合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工作。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就业工作任务的加重,原有的人员配备已经不足。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工作,高校还需要通过以培养专业指导教师为主、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人员相协助的方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丰富的职业生涯管理教师队伍。指导人员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性指导分析,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指导方案。与此同时,高校应重视就业指导中心机构的建设,使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设施现代化,并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与学生1∶500的比例配备[7],实现指导人员专业化,指导工作程序化,指导对象全程化,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

大学生涯是大学生演奏人生交响曲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管理不仅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还是寻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导航仪。每一名大学生都应该在高校的指导下针对自身情况做好职业生涯管理,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展示自我,帮助自己扫除就业过程的种种困惑,实现圆满的职业人生。

[1]莫海燕.2005年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DB/OL].http://hr.cyol.com/gb/rencai/2005 - 05/11/content-1079780.htm.

[2]张泉灵,袁岳.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N].东方时空,2006-02-08.

[3]刘淑艳.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4]陈起拓,陈淑华,林劲峰.清华晋江籍研究生跳楼身亡[N].泉州晚报,2006-11-01.

[5]2006年中国最具影响八大职业规划事件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6]陈洪.职业兴趣从小培养[J].人才开发,2007,(3).

[7]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学〔2002〕18号,2002-12-31.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