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2013-02-01 22:47韩书香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技工校园文化校园

韩书香

(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室 天津 300202)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技工院校必须提高认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重技轻文 有的技工院校单纯强调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轻视校园文化建设,具体表现在:(1)技能重于一切的思想。认为文化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非物质形态,只有技能才是“真东西”,技工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技能、学一门手艺,故校园文化建设是可有可无的,严重抑制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2)技能教学缺乏文化内涵。一台台先进的实习设备旁边围着一群群浑身油渍的实习学生,教学中只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难以体现技工教育的特殊性。

重物轻人 有些技工院校一提到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楼道墙壁粉刷,园圃花草翻新,张贴名言警句,悬挂名人画像,显得处处励志,人人奋进。但缺少对教职工职业发展和精神需求等深层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得缺乏归属感的教职工与学校只有薪酬和劳动付出的交换关系,教育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重共性、轻个性 一些技工院校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机械模仿、照抄照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忽视自身技工教育的性质。技工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而一些技工院校缺乏对自身定位的准确把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或单纯强调技能,培养一批批操纵机器的“机器”;或单纯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引进书斋。(2)忽视技工教育对象的实际。从现实情况来看,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功底和学习能力比较有限。但一些技工院校不能从实际出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诸如“博学”、“知识决定命运”等口号,难以在校园中得到践行。(3)忽视技工院校自身的特质。有的技工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自身的历史与现状,习惯于照搬或者复制别人现成的东西,诸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团结、进取、遵纪、求实”等口号比比皆是。

重形式、轻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物质化的形式建设,追求效率,存在表面化问题。有些技工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文化的敬仰,往往认为校园文化是信手拈来的事情,是应景的产物,具体表现在:(1)应付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衡量办学条件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考核达标和良好评价,技工院校都在包装着自己,热热闹闹地开展所谓的文化建设。(2)装饰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时下教育界有着“三流的学校管理靠权威,二流的学校管理靠制度,一流的学校管理靠文化”的说法。如此一来,不开展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就难以说明自己是“一流”的学校,由此催生许多校园文化建设的拥趸者。(3)“空降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些技工院校在文化建设中缺乏对自身历史的省思,而采取“空降式”的方式提出一些口号作为学校的核心精神,缺乏贯彻实施的有效土壤;对于已经确定的校园文化精神用语,缺乏系统阐述,师生难以明晰了解和把握,践行更难。

片面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或重主体或重对象,片面理解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园里所有人的文化,但有些技工院校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认识误区:(1)把校园文化单纯理解为学生文化,忽视了教师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一些技工院校一提到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生活动的开展。在校园文化活动方案中通篇是如何开展学生活动,而对教职工文化的建设却只字难寻,忽视了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和对象的双重属性。(2)把学生当成纯粹的校园文化的受众。一些技工院校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方案,要求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学生们只是机械地、疲惫地应付,活动形式多样,却难见生活丰富多彩,难以感受到文化的意义、熏陶与快乐。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对自身办学定位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不能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三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规律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校园文化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校园文化”的概念起源于“组织文化”的概念,与学校组织文化、学校文化等概念基本相通。早在1932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学者华勒(Walller W)在其所著的《教学社会学》一书中就提出了“学校文化(School Culture)”一词,将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我国学者安文铸则使用“校园文化”的概念,认为“中小学校园文化是指以中小学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体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与校园人的发展”。教育实践研究者万辉君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其培养目标,根据自身办学特点,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的创造和积累,逐步形成并被全体师生员工遵循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教育理念和行为准则,是校园一切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应该体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校园文化具有“学校”的地域性特征。技工院校无论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来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都不能丧失 “学校”、“教育”的个性。

第二,校园文化的主体与对象是校园人,包括学校的全体师生。校园文化理应由全体师生员工去建设,同时师生员工又必然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指引与制约、规范。

第三,校园文化是全体校园人认同、接受的。尽管学者们对校园文化的定义极尽辞藻之能,其实质不外乎为校园内一切人和物所体现出的习惯与特征,以及对受教育者所塑造的习惯与特征追求。

第四,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历史传承性。校园文化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下来,并能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东西。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质。

第五,校园文化是人为建设的产物。“文化”一词的拉丁文词源“Cultura”的本义就是耕种、加工的意思,其作为人为的东西而与自然存在的东西相对应。故而校园文化是校园人刻意追求、实践的产物。

第六,校园文化的精神内容是能够成为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教育理念和行为准则等。

技工院校应深刻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全面、准确地把握校园文化的特征,做好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技工院校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文化自觉 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技工院校在办学条件、设施、环境等物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今后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潮头,关键不再是简单的设备、资金问题,而是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缺失。(1)要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责任,也是技工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唤醒技工院校的文化自觉,以积极的心态,自觉、认真、踏实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避免急功近利的表面文章,节约资源,追求实效。(2)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往往打上领袖人物个人意志的烙印。技工院校作为独立的社会组织,其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和过程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者的意志、能力和水平。作为领导者,应该在办学实践中努力回答“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三个基本问题,逐步明晰自己的办学理念,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实践。(3)要制定明确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文化是人的创造,文化建设是人的自觉行为。制定方案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是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需要。技工院校应调动学校一切积极因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体现自身发展需要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避免盲目性,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技工院校的特质 校园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是技工院校个性的体现。建设独具特色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应当注意以下方面:(1)要体现技工院校的办学定位。技工院校是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面向基层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它既不同于普通院校,也不同于社会培训机构。准确定位,有利于激发技工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和动机。(2)要体现技工院校自身的实际。具体到每一所技工院校,其在领袖品质、师资素质、办学条件、历史传统、专业设置、区域特点、生源构成与素质状态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就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勿盲目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3)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应体现出如此特点。其一,首先应体现对劳动与技能的崇尚;其二,应体现技能与人文素质的综合;其三,应体现从基层做起的务实作风,切勿鼓噪学生好高骛远;其四,应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理念,积极吸收企业文化的营养成分。

要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结构的层次和内在逻辑关系 (1)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内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划分,如分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三分法;分为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四分法;分为校园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五分法等。但究其根本,都说明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应该做到全面、协调发展,缺失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校园的缺憾。(2)重在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被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精神形态的成果,处于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包括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表现为具体的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和品牌,是学校最具有竞争力的资源。技工院校必须克服重物轻人、重技轻文的片面性,努力建设高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3)克服改革过程中制度文化建设的误区。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条件,也是学校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要素。当前,许多技工院校作为事业单位正在进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制度文化建设切勿走向极端。因为绩效工资的实施是以绩效考核为前提的,而绩效考核则特别强调量化指标要素。但量化泛滥容易导致斤斤计较、分数指导的应试性工作,把分数作为工作的追求,不利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实现全员参与 (1)高度重视师生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和对象的双重属性。校园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实践者、宣传者,同时又都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针对学生,还应包括对教职工的积极作用的追求。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不仅仅是教职工,同时也包括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是完整的实践。(2)教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职业精神、教师的一言一行无疑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形成重要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的责任心、职业自豪感,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谐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具有正能量的教师文化,从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1)校园文化建设的艰巨性。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校园舆论等被校园人所认可的过程,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改造,是一个艰巨的精神塑造过程。(2)踏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新设立的学校来说,其文化建设大体上应经历领导者的顶层设计—灌输给师生—精神文化的指引—物质文化的支持—制度文化的保障—行为文化的体现的过程。而对于具有一定办学历史的学校来说更加艰巨,应经历省思学校现有文化—提出新的学校文化观—克服旧习—校园新文化的认同—校园新文化的巩固和传承。(3)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校园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终点。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随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学校应该不断修正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指标,使校园文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

[1]章人英,等.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万辉君.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综述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3]梅纪敏,周俊.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4]严丽荣.学校文化建设的“失根”现象[N].现代教育报,2011-03-23.

[5]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技工校园文化校园
从技工到英雄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技工与专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