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2-01 22:47王永颜徐滨昕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技能型双师

王永颜 徐滨昕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05080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更加凸显,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十二五”国家教育部将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这也说明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工程技术人员(或技师)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三证一体”化教师。 “三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素质的丰富和拓展,是社会对高职教育内涵的时代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学生的综合素质亟待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能力亟待增强,不仅需要规模的不断扩大,更需要注重内涵建设。 在这种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已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难以有效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需要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基础上着力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这不但符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而且符合高职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建设新型师资队伍

(一)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新型师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双师”素质的提出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从“双师型”教师到现在的“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都足以说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 虽然“双师型”师资在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成为时代主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高素质技能型的教师队伍。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放眼未来、立足长远,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实现高职教育的稳步发展,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 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都在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加。《纲要》 提出的我国高职教育在校生的发展指标是:2009 年1 280 万,2015 年1 390 万,2020 年1 480 万,即每隔5~6 年就增加百万名在校生。 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不仅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未来一定时期内也将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高职院校规模化发展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其规模化发展是难以根本实现的, 必须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基于学生职业选择与未来发展需要的“三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他们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能够给予学生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规模化发展的现状导致高职院校的规模化扩张,不仅体现在校园面积的扩建上,而且体现在学生数量的增长上。 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大量引入师资,结果导致年轻教师增多,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变得不合理。 加之,新教师继续教育和培养经费投入的加大,又会增加高职院校的负担,用于师资培养的经费就会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新教师的培养、成长是一个持续的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培养出大批新型师资。 这就会导致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仅仅停留在满足基本需求方面,或者从好的方面讲,仅仅停留在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对毕业生全面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培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根本目标。 这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亟需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资队伍,即“三师型”教师队伍,这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可事实上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高职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也基本都有教师资格证书, 能够适应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 但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工程技术人员 (或技师),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还有一定差距。 更进一步要求他们是相应专业领域的职业指导师,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就业,即成为“三师型”教师更显困难。

面对以上提到的高职教师的短板, 究其原因,不是教师缺少知识,也不是教师缺乏专业能力,而是教师严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行业或者企业发展认识不清,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欠缺。 即使有些教师曾经到企业实践锻炼, 但是由于有正常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结果企业实践大打折扣,不是时间缩短,就是流于形式,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此外,高职教师擅长知识的系统传授,而短于实践操作,这不仅体现在日常教学上,在学生考核上也强调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技能考核的环节被简化或者被忽略。 在对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由于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就业指导知识,高职教师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面向相应行业的职业规划和帮助学生实现就业。

(三)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数量短缺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工人, 而且是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起门来办教育的模式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对此种人才的需求。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学习;另一方面,要引企入校、引企业技师和专家入校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但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是企业兼职教师短缺,没有形成合理的校企师资比例,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合理发展和学生技能的提升。试想,如果校企师资比例能够达到1∶1,也就可以基本实现校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 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创新,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实验场所。高职教师也可以和企业技师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逐步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 高职院校面临着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招生难、就业难的双重困难。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抓住机遇,更要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高职院校要注重规模化适度发展,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和引进教师。 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和根本, 以培养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以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为最终目标,认清形势、抓住时机,开拓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师资结构的逐步合理化。 所以,高职院校要立足现实,始终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生命线不放松,打造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专业功底扎实、技能熟练的教师队伍,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探索并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二)加强企业实践,提升教师职业指导能力

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的培养要面对现实,重点培养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能力。高职院校要制定和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和措施,不仅在薪酬上,更重要的是在工资定级、职称评定、在职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制定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的激励制度与管理措施。 改革日常教学和学生学业考试制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技能训练转移,由重知识考试向重技能考核倾斜。 逐步改变绝大多数职业指导课程是由从事管理工作的非专业教师承担的现状, 转向培养专业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培养相关专业的职业指导师。 在培养学校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的同时, 可以聘请企业资深技术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讲课,或者邀请成功校友返校介绍经验,还可以通过自编、 合编教材的形式提高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和素质,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深化校企合作,增加兼职教师数量和质量

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办学,深化“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改革,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素质必须要立足于校企合作、立足于深入企业实践。 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引进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学任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 也需要加强对企业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日常管理,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要避免校企合作的短期简单化倾向,注重合作效果。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了解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向企业技师学习,提升职业指导能力。 高职院校应把‘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定期地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同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起人才培养输送的桥梁。

综上所述,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所在。 教师素质的“三师”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郭翠兰.高职教育“三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0(13).

[2]马树超,郭杨,等.历史的抉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8.

[3]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

[4]严波.“三师型”教师:高职教师素质“双师”化的发展与超越[J].教育理论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技能型双师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