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下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行为探讨

2013-02-01 08:58游良海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行为师德规范

游良海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学校贯彻执行教育理念,稳定常规教学秩序,实施日常教学管理的重任,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辅导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与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学生的职业规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条文制度和集体意识上对辅导员职业道德行为予以约束,给予指导,将会使每个辅导员在管理学生的工作实践中掌握教育管理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本论文从辅导员职业道德行为的概念、内容、现状着手,分析辅导员如何在新视野下正确认识自身行为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为高校的师德作风建设献计献策,使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关键词】师德;行为;规范;影响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实施者。其行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小的方面来说包括集体活动、评优评先、师生对话,大的则有进修培训、职务晋升等等。在辅导员行为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许多行为在潜意识中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辅导员行为的不断完善,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内涵的发展,而且涉及到新时代大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可以这样说,辅导员行为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不断探索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工程。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教师在具体的教书育人和教育管理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辅导员作为教师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要遵循道德准侧、情操和品质的要求。

古语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各类师范类大学也都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概述教师的道德楷模。的确,无论从年龄、学历、经验还是从教师本身从事的职业性质来看,教师从各方面都应该注意自我的言行对学生造成的潜意识影响。

二、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内容

辅导员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教育管理的常规状态,同时也是辅导员自身知识、能力、涵养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具体包括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行为、教育管理行为、人际关系行为、社会义务与责任行为、遵纪守法行为、言行举止行为等。

1、爱心恒培养一师德要提升

德者,师之魂也。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定是一个品德优良、政治可靠的教师。这是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立身行事,教师是学生心中知识、圣洁和美的化身,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当中,教师所表现的喜怒哀乐、行为规范、惯性用语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思维。更有甚者,学生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过分信赖,也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从各个方面仿效教师,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经历。所以,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成才成功至关重要,教师也应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紧跟社会潮流的思想传播者,时时从严要求自己。

2、德育永为先——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去

一个教师无论是身居教学一线,还是承担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他都有一种特殊使命,那就是必须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也不能以口头的宣扬为主要载体。而是要经常渗透到学生管理的各个角落,比如定期召开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使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进行爱国主义演讲比赛能使学生时刻感受到祖国就在我们心中;为灾区奉献爱心的活动让我们身体力行感受爱国主义的强大凝聚力;定期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可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润物细无声——将助人为乐、孝敬友爱等传统美德渗透到学生平时言行之中

助人为乐、孝敬友爱、忠厚善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祖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局部脱节以及社会上许多负面思想的影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任务更加艰巨。鉴于目前这种局势,急需高校辅导员把德育教育放到首位,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仅仅依靠学校和辅导员老师去履行思想品德教育理念的想法未免有些危险,因为它是一个全社会都要正视的问题,需要政府站在时代高度予以指导和呼吁,需要教育专家制订相关的政策予以引导,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这样集结所有的力量,就会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从而保证德育的健康、良性、稳定的发展。

三、现行师德状况的特点

1、限制性与自我约束性

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伊凡诺维奇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另一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既然社会给予教师那么高的评价,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言行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鞭策自己,做学生的榜样、行业的楷模和社会的“标兵”。

2、示范性与指导性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表演家。他的表演舞台就是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学生就是他的观众。的确如此,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制度如何改变,教师的评价标准如何变动。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不会发生变化,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就是学生对他的满意度。学生拥护这个教师,赞颂这个教师,愿意听他的训导,信服他做的每一件事,那么他就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反之,一个教师不管能力如何强,与领导相处多么融洽,得不到学生的拥护一切都是徒劳无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性格、学业、生活甚至一生。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1、师德的延伸——课堂教育

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讲述道理、解除疑惑,而完成这些需要借助课堂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课堂教学是高校经常性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担负着学校的教学任务,只有课堂教学组织好、效果好、师生互动好,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才能将课本上生硬僵化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灵活多样的实践能力。

因此,一个优秀教师的评判,不光看他的学历高低、职称有无、科研能力大小,更在于他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传授知识是否深受学生欢迎等;在日常管理中,学生外在综合素质的体现也不能只看担任职务的大小、学生成绩的好坏,还要考虑品德的优劣。

2、师德在日常活动中的渗透——倾心交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性格态度、个性风貌、行为模式及价值观,作为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员,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需要同学生用心交流,通过这种沟通,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加工作的主动性。

3、师德的现实升华——身先士卒,做学生表率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强调自身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具体地说,学生每天要上课,有些学生平时作风懒散,每天都会迟到或早退,我们首先要警惕他们触犯了校规校纪,其次,每天要亲自深入班级查一查,这样一方面督促了他们,另一方面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对于我们每天的课堂,要求学生不迟到,所以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炎的夏日,我们都要提前赶到教室,无形中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乱抛垃圾,为了给学生做表率,见到校园垃圾就随手捡起,或见到教室或操场上有垃圾,我们也要弯腰捡起,主动放到垃圾箱里。所以我们的校园一天到晚从不见纸屑,“你我齐伸手,垃圾便没有”是我们的口号,我们不仅喊了出来,而且也做到了。

猜你喜欢
行为师德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